非拉锥4端口膜片式光学耦合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6186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0:41
一种非拉锥4端口膜片式光学耦合器件,包括封装器件,在封装器件内设有第一光学元器件和第二光学元器件,第一光学元器件的一端为第一平面,另一端为第一斜面;第二光学元器件的一端为第二平面,另一端为第二斜面,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相对平行设置,且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相隔第一预定间隙,在第一平面设有第三光学元器件;在封装器件的第一端内设有第一尾纤固定件,第一尾纤固定件设有两根第一尾纤;在封装器件的第二端内设有第二尾纤固定件,第二尾纤固定件设有两根第二尾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光信号主要在空间中和光学元器件间传输,不再经过拉锥后的光纤,避免了外界微小振动引起的多谐振信号的优点。谐振信号的优点。谐振信号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非拉锥4端口膜片式光学耦合器件


[0001]本技术涉及光纤通信
,尤其是一种非拉锥4端口膜片式光学耦合器件。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熔融拉锥4端口光学耦合器件在一般性能的光学设备用应用较为广泛,但是在高精尖设备中却显得性能大大降低。这是因为传统4端口光学耦合器件是采用两根光纤熔融拉锥,拉锥后变成一根很细的琴弦形状,一旦外界有微振动,即可随机产生多谐振频谱信号进而影响通过器件的目标信号,使得输出信号不稳定且信噪比不高,尤其低频信号更难输出。随着光学学科的发展和对更高精尖技术的追求,传统熔融拉锥的4端口耦合器件已经越来越不适合广泛应用。因此,市场上需要一种性能更好的、信噪比高的光学耦合器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技术向社会提供一种可以提高光学耦合性能的、信噪比高的非拉锥4端口膜片式光学耦合器件。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非拉锥4端口膜片式光学耦合器件,包括封装器件,在所述封装器件内设有第一光学元器件和第二光学元器件,所述第一光学元器件的一端为第一平面,另一端为第一斜面;所述第二光学元器件的一端为第二平面,另一端为第二斜面,所述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相对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相隔第一预定间隙,在所述第一平面设有第三光学元器件;在所述封装器件的第一端内设有第一尾纤固定件,所述第一尾纤固定件具有第三斜面,所述第三斜面与所述第一斜面相对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三斜面与所述第一斜面之间相隔第二预定间隙,所述第一尾纤固定件设有两根第一尾纤,第一尾纤与所述第三斜面相交端位于所述第三斜面内;在所述封装器件的第二端内设有第二尾纤固定件,所述第二尾纤固定件具有第四斜面,所述第四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相对平行设置,且所述第四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之间相隔第三预定间隙,所述第二尾纤固定件设有两根第二尾纤,第二尾纤与所述第四斜面相交端位于所述第四斜面内。
[0005]作为对本技术的改进,所述封装器件是用二氧化锆制成的或者用玻璃制成的。
[0006]作为对本技术的改进,所述第一尾纤固定件和/或第二尾纤固定件是用二氧化锆制成的或者用玻璃制成的。
[0007]作为对本技术的改进,所述第一光学元器件、第二光学元器件、所述第一尾纤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尾纤固定件是通过粘胶固定在所述封装器件内的。
[0008]作为对本技术的改进,所述粘胶是热固化粘胶。
[0009]作为对本技术的改进,所述第一光学元器件是自聚焦透镜或球型透镜。
[0010]作为对本技术的改进,所述第三光学元器件是镀膜分光片,将入射光分为O光和e光两种偏振态的光。
[0011]作为对本技术的改进,所述第二光学元器件是自聚焦透镜或球型透镜。
[0012]作为对本技术的改进,所述第一尾纤是保偏尾纤。
[0013]作为对本技术的改进,所述第二尾纤是保偏尾纤。
[0014]本技术由于采用了在所述封装器件内设有第一光学元器件和第二光学元器件,在所述封装器件的第一端内设有带第一尾纤的第一尾纤固定件,在所述封装器件的第二端内设有带第二尾纤的第二尾纤固定件构成一个完整的膜片式光学耦合器件。本技术中的光信号主要在空间中和光学元器件间传输,不再经过拉锥后的光纤,因此避免了外界微小振动引起的多谐振信号。
[0015]膜片式光学耦合器件的使用,将极大地推动光学技术的发展,对提高光学设备高精密测量与探测有着巨大的革命意义。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8]请参见图1,图1揭示的是一种非拉锥4端口膜片式光学耦合器件,包括封装器件1,在所述封装器件1内设有第一光学元器件2和第二光学元器件3,所述第一光学元器件2的一端为第一平面21,另一端为第一斜面22;所述第二光学元器件3的一端为第二平面31,另一端为第二斜面32,所述第一平面21和第二平面31相对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平面21和第二平面31相隔第一预定间隙4,在所述第一平面21设有第三光学元器件211;在所述封装器件1的第一端11内设有第一尾纤固定件110,所述第一尾纤固定件110具有第三斜面111,所述第三斜面111与所述第一斜面22相对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三斜面111与所述第一斜面22之间相隔第二预定间隙112,所述第一尾纤固定件11设有两根第一尾纤113,第一尾纤113与所述第三斜面111相交端位于所述第三斜面111内;在所述封装器件1的第二端12内设有第二尾纤固定件120,所述第二尾纤固定件120具有第四斜面121,所述第四斜面121与所述第二斜面32相对平行设置,且所述第四斜面121与所述第二斜面32之间相隔第三预定间隙122,所述第二尾纤固定件12设有两根第二尾纤123,第二尾纤123与所述第四斜面121相交端位于所述第四斜面121内。所述第一预定间隙4、第二预定间隙112和第三预定间隙122可在0.1mm

1mm之间选择。
[0019]本技术具有光信号主要在空间中和光学元器件间传输,不再经过拉锥后的光纤,因此避免了外界微小振动引起的多谐振信号的优点。
[0020]优选的,所述封装器件1是用二氧化锆制成的或者用玻璃制成的。
[0021]优选的,所述第一尾纤固定件110和/或第二尾纤固定件120是用二氧化锆制成的或者用玻璃制成的。
[0022]优选的,所述第一光学元器件2、第二光学元器件3、所述第一尾纤固定件110和所述第二尾纤固定件120是通过粘胶固定在所述封装器件1内的。
[0023]优选的,所述粘胶是热固化粘胶,采用热固化粘胶可在120度以下固化,这样可将粘胶对光学输出性能的影响降到最低。
[0024]优选的,所述第一光学元器件2是自聚焦透镜或球型透镜,所述第二光学元器件3是自聚焦透镜或球型透镜;采用自聚焦透镜或球型透镜可以使本技术的普适性更强。
[0025]优选的,所述第三光学元器件211是镀膜分光片,将入射光分为O光和e光两种偏振态的光;同时所述第二光学元器件3又有反向隔离作用,例如从第一尾纤113方向来的光可以透过,而从第二尾纤方向的光反射,只有极少量的光可以透过。
[0026]优选的,所述第一尾纤113是保偏尾纤;所述第二尾纤123是保偏尾纤。
[0027]本技术的使用方法与拉锥4端口光学耦合器件的使用方法相同。
[0028]在不脱离技术思想的情况下,凡应用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各种等效变化,均理同包含于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拉锥4端口膜片式光学耦合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封装器件(1),在所述封装器件(1)内设有第一光学元器件(2)和第二光学元器件(3),所述第一光学元器件(2)的一端为第一平面(21),另一端为第一斜面(22);所述第二光学元器件(3)的一端为第二平面(31),另一端为第二斜面(32),所述第一平面(21)和第二平面(31)相对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平面(21)和第二平面(31)相隔第一预定间隙(4),在所述第一平面(21)设有第三光学元器件(211);在所述封装器件(1)的第一端(11)内设有第一尾纤固定件(110),所述第一尾纤固定件(110)具有第三斜面(111),所述第三斜面(111)与所述第一斜面(22)相对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三斜面(111)与所述第一斜面(22)之间相隔第二预定间隙(112),所述第一尾纤固定件(110)设有两根第一尾纤(113),第一尾纤(113)与所述第三斜面(111)相交端位于所述第三斜面(111)内;在所述封装器件(1)的第二端(12)内设有第二尾纤固定件(120),所述第二尾纤固定件(120)具有第四斜面(121),所述第四斜面(121)与所述第二斜面(32)相对平行设置,且所述第四斜面(121)与所述第二斜面(32)之间相隔第三预定间隙(122),所述第二尾纤固定件(120)设有两根第二尾纤(123),第二尾纤(123)与所述第四斜面(121)相交端位于所述第四斜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红波刘兆兵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光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