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吸式转接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396066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0: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转接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磁吸式转接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磁吸式转接器包括柔性薄膜A和柔性薄膜B,柔性薄膜A上设有正负电极接触点A和磁性层A,柔性薄膜B上设有正负电极接触点B和磁性层B,正负电极接触点A和正负电极接触点B呈手性对称,磁性层A和磁性层B具有相反的磁性,柔性薄膜A和柔性薄膜B磁性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磁吸式转接器采用一对柔性薄膜,柔性薄膜上设有正负电极接触点和磁性层,柔性薄膜之间在磁力作用下实现盲插对接,整个转接器具有极好的柔性,能很好地满足智能穿戴产品在耐弯折、耐挠曲方面的性能要求,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磁吸式转接器占比体积小、轻、薄,符合智能穿戴产品未来发展趋势。符合智能穿戴产品未来发展趋势。符合智能穿戴产品未来发展趋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磁吸式转接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转接器
,特别涉及一种磁吸式转接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时代的发展,将高科技整合到衣物或其他软性材料中的智能穿戴产品受到了追捧,由于智能穿戴产品讲求轻、薄、短小,因此需不断地透过减少零组件或将其结合成模块来缩小成品体积;同时对于一些柔性智能穿戴产品必须具备一定的耐弯折、持续挠曲的性能。转接器组件主要应用于智能穿戴产品、3C数码、医疗设备等电子产品实现充电、信号等方面传输,传统的转接器大多数是采用公母接头,但因对接麻烦、体积占比大、尤其不能盲插,逐渐被淘汰。目前,虽然有部分厂家开发了磁吸式转接器代替公母接头,可以实现盲插对接,但是其磁吸体和基材均为刚性,难以满足柔性产品在弯曲、折叠方面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磁吸式转接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磁吸式转接器可以实现盲插对接,同时具有极好的柔性,能很好地满足智能穿戴产品在耐弯折、耐挠曲方面的性能要求。
[0004]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磁吸式转接器,该磁吸式转接器包括柔性薄膜A和柔性薄膜B,所述柔性薄膜A上设有正负电极接触点A和磁性层A,所述柔性薄膜B上设有正负电极接触点B和磁性层B,所述正负电极接触点A和所述正负电极接触点B呈手性对称,所述磁性层A和所述磁性层B具有相反的磁性,所述柔性薄膜A和所述柔性薄膜B磁性连接。本专利技术的磁吸式转接器通过采用柔性薄膜作为基材替代传统的刚性磁体,在柔性薄膜上设有正负电极接触点和磁性层,两片柔性薄膜在磁力作用下吸附连接,实现盲插对接,同时整个转接器具有极好的柔性,能很好地满足智能穿戴产品在耐弯折、耐挠曲方面的性能要求。
[0005]优选地,所述磁性层A在所述柔性薄膜A上的分布位置,与所述磁性层B在所述柔性薄膜B上的分布位置相同。分布位置相同的磁性层A和磁性层B在磁力作用下,能够准确地进行吸附对接。
[0006]优选地,所述磁性层A呈品字形分布在所述正负电极接触点A的周围。磁性层呈品字形分布,在磁吸时能够进一步提高对位精准度,确保正负电极接触点准确无误地对接。
[0007]优选地,所述柔性薄膜A的材质为PI(聚酰亚胺)、PVC(聚氯乙烯)、PP(聚丙烯)、PE(聚乙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U(聚氨酯)或硅胶中的一种。
[0008]优选地,所述柔性薄膜B的材质为PI、PVC、PP、PE、PET、PU或硅胶中的一种。
[0009]优选地,所述柔性薄膜A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圆形、方形或菱形等形状,所述柔性薄膜B的形状和所述柔性薄膜A的形状、大小相同。
[0010]优选地,所述柔性薄膜A的厚度和所述柔性薄膜B的厚度均为15

50μm。更为优选地,所述柔性薄膜A的厚度和所述柔性薄膜B的厚度均为30

50μm。
[0011]优选地,所述磁性层A的厚度和所述磁性层B的厚度均为15

45μm。更为优选地,所
述磁性层A的厚度和所述磁性层B的厚度均为20

45μm。
[0012]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在于提供本专利技术所述磁吸式转接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3]配制永磁浆料;
[0014]分别对所述柔性薄膜A和所述柔性薄膜B进行电极线路设计;
[0015]将所述永磁浆料分别添加到所述柔性薄膜A和所述柔性薄膜B上,再经过充磁,得到所述磁吸式转接器。
[0016]优选地,所述永磁浆料包括柔性树脂和永磁粉末。
[0017]优选地,所述柔性树脂的断裂伸长率≥200%。
[0018]优选地,所述柔性树脂包括聚氨酯丙烯酸酯、UV单体和光引发剂。可以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的柔性树脂还可以采用热固化树脂,采用热固化树脂由于需要加热固化,如热固化聚酯改性丙烯酸树脂在大约160℃下烘烤20min左右固化,可能会导致薄膜上的电极氧化、薄膜形变,造成磁吸后接触不良的问题,故本专利技术优选采用柔性UV树脂。
[0019]优选地,按照质量百分比计,所述柔性树脂包括20

70%聚氨酯丙烯酸酯、30

50%UV单体和0.1

0.5%光引发剂。
[0020]优选地,所述聚氨酯丙烯酸酯为双官能度、断裂伸长率≥200%、玻璃化转变温度(Tg)<50℃的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或脂肪族聚氨酯二丙烯酸酯。
[0021]优选地,所述UV单体包括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月桂酸甲基丙烯酸酯、1,6

己二醇二丙烯酸酯、二丙二醇而二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0022]优选地,所述光引发剂为2

羟基
‑2‑
甲基
‑1‑
苯基丙酮(1173)、1

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184)、2,4,6

三甲基苯甲酰基

二苯基氧化膦(TPO)、2

甲基
‑2‑
(4

吗啉基)
‑1‑
[4

(甲硫基)苯基]‑1‑
丙酮(907)中的至少一种。
[0023]优选地,所述永磁粉末包括稀土钴、钕铁硼永磁材料中的至少一种。选用该类材料,充磁后磁积能大、矫顽力高(矫顽力大于800千安/米),更好地满足转接器盲插和接触强度要求。
[0024]优选地,所述永磁粉末的粒径为0.01

200μm。更为优选地,所述永磁粉末的粒径为100

200μm。
[0025]优选地,所述永磁浆料还包括消泡剂、流平剂、分散剂、润湿剂、防沉剂中的至少一种,更为优选地,所述永磁浆料还包括消泡剂、流平剂、分散剂、润湿剂和防沉剂。
[0026]优选地,按照质量百分比计,所述永磁浆料包括5

50%柔性树脂、20

40%永磁粉末、0.5

5%消泡剂、0.5

2%流平剂、1

8%分散剂、0.5

10%润湿剂、1

10%防沉剂。
[0027]优选地,所述消泡剂包括丙烯酸酯消泡剂、聚烯烃消泡剂、有机硅消泡剂中的至少一种。
[0028]优选地,所述流平剂包括聚酯流平剂、丙烯酸酯流平剂、聚酰胺蜡流平剂中的至少一种。
[0029]优选地,所述分散剂包括聚氨酯、聚烯烃、丙烯酸酯、聚氧乙烯醚中的至少一种。
[0030]优选地,所述润湿剂包括小分子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醚改性有机硅中的至少一种。
[0031]优选地,所述防沉剂包括气相二氧化硅、聚烯烃蜡、改性氢化蓖麻油、蓖麻油中的
至少一种。
[0032]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吸式转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薄膜A和柔性薄膜B,所述柔性薄膜A上设有正负电极接触点A和磁性层A,所述柔性薄膜B上设有正负电极接触点B和磁性层B,所述正负电极接触点A和所述正负电极接触点B呈手性对称,所述磁性层A和所述磁性层B具有相反的磁性,所述柔性薄膜A和所述柔性薄膜B磁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吸式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层A在所述柔性薄膜A上的分布位置,与所述磁性层B在所述柔性薄膜B上的分布位置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吸式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层A呈品字形分布在所述正负电极接触点A的周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吸式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薄膜A的材质为PI、PVC、PP、PE、PET、PU或硅胶中的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吸式转接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奕波樊小军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汉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