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电源保护电路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95556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9 2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开关电源保护电路及装置。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开关电源保护电路包括:第一反馈模块、第二反馈模块以及开关控制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先通过第二反馈模块根据光耦的通断确定开关电源的反馈状态,然后通过开关控制模块在反馈状态为开环状态且开关电源的输出电压大于第一反馈模块提供的第一电压时,通过第一电压进行环路调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确定开关电源处于开环状态还是闭环状态,然后在开关电源进入开环状态且开关电源的输出电压大于第一反馈模块提供的第一电压时,通过第一电压进行环路调节,能及时可靠地将开关电源的输出电压调节到一定范围,防止超过系统负载上电路器件的电压容忍值,从而能够对负载系统进行保护。保护。保护。

Switching power supply protection circuit and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开关电源保护电路及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开关电源
,尤其涉及一种开关电源保护电路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业自动化发展,功能安全系统中对电源的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反激式开关电源被作为工业控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安全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工业控制系统中常用的MCU、FPGA、模拟IC以及逻辑IC的供电会用到+3.3V、+5V、+15V、

15V,一般常用到上述的这种设计,如果电源反馈回路出现异常,电源控制电路进入开环状态,输出电压升高,而控制开关电路只能通过检测自身的供电电源VCC升高到过压阈值后进行保护,缺陷是输出电源电压可能已经升高超过了负载系统中大多数器件的电压容忍值,导致负载系统仍然存在很大的损坏风险。因此,如何在开关电源进入开环状态时,对与开关电源连接的负载系统进行保护,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3]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开关电源保护电路及装置,旨在解决如何在开关电源进入开环状态时,对与开关电源连接的负载系统进行保护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开关电源保护电路,所述开关电源保护电路包括:第一反馈模块、第二反馈模块以及开关控制模块;
[0006]所述开关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反馈模块和所述第二反馈模块连接;
[0007]所述第二反馈模块,用于根据光耦的通断确定开关电源的反馈状态
[0008]所述开关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反馈状态为开环状态且所述开关电源的输出电压大于所述第一反馈模块提供的第一电压时,通过所述第一电压进行环路调节。
[0009]可选地,所述开关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反馈状态为闭环状态时,通过所述第二反馈模块提供的第二电压进行环路调节。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一电压大于所述第二电压。
[0011]可选地,所述第二反馈模块,还用于通过光耦将第二反馈信号生成电压信号,并将所述电压信号传输至所述开关控制模块;
[0012]所述开关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反馈状态为闭环状态时,根据所述电压信号调节占空比。
[0013]可选地,所述第一反馈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四电阻、第五电阻以及第一光耦;
[0014]所述第四电容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正极、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容的负极以及所述第三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
二端与所述第一光耦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负极、所述第一光耦的第二输入端以及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电容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光耦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开关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一光耦的第二输出端接地。
[0015]可选地,所述第一反馈模块还包括:第一三端稳压二极管;
[0016]所述第一三端稳压二极管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容的负极、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四电容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三端稳压二极管的公共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容的负极、所述第三电容的正极、所述第一电容的正极、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端稳压二极管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容的负极、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一光耦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0017]可选地,所述第二反馈模块包括: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九电阻、第十电阻以及第二光耦;
[0018]所述第八电容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五电容的正极、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六电容的负极以及所述第七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光耦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五电容的负极、所述第二光耦的第二输入端以及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六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八电容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七电容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光耦的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二光耦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开关控制模块连接。
[0019]可选地,所述第二反馈模块还包括:第二三端稳压二极管;
[0020]所述第二三端稳压二极管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七电容的负极、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八电容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三端稳压二极管的公共端分别与所述第六电容的负极、所述第七电容的正极、所述第五电容的正极、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三端稳压二极管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五电容的负极、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二光耦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0021]可选地,所述开关控制模块包括:第十一电阻、第九电容、第十二电阻、第十电容、三极管、第十一电容、第十二电容、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三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十五电阻、PWM控制器、第十四电容以及第十五电容;
[0022]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反馈模块、第二反馈模块、PWM控制器的内部误差放大器输出端以及所述第九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九电容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二反馈模块、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第十电容的正极以及所述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一端、所述PWM控制器的内部误差放大器反向输入端以及所述第十一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PWM控制器的过流检测输入端、所述PWM控制器的定时输入端、所述第十三电容的正极以及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十二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PWM控制器的基准电压输出端与所述第十四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PWM控制器的电源输入端与所述第十五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反馈模块分
别与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十电容的负极、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十一电容的负极、所述第十二电容的负极、所述第十三电容的负极、所述PWM控制器的接地端、所述第十四电容的负极以及所述第十五电容的负极连接。
[0023]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开关电源保护装置,所述开关电源保护装置包括如上文所述的开关电源保护电路。
[0024]在本技术中,开关电源保护电路包括:第一反馈模块、第二反馈模块以及开关控制模块;开关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一反馈模块和第二反馈模块连接;本技术先通过第二反馈模块根据光耦的通断确定开关电源的反馈状态,然后通过开关控制模块在反馈状态为开环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关电源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源保护电路包括:第一反馈模块、第二反馈模块以及开关控制模块;所述开关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反馈模块和所述第二反馈模块连接;所述第二反馈模块,用于根据光耦的通断确定开关电源的反馈状态;所述开关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反馈状态为开环状态且所述开关电源的输出电压大于所述第一反馈模块提供的第一电压时,通过所述第一电压进行环路调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电源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反馈状态为闭环状态时,通过所述第二反馈模块提供的第二电压进行环路调节。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电源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压大于所述第二电压。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电源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馈模块,还用于通过光耦将第二反馈信号生成为电压信号,并将所述电压信号传输至所述开关控制模块;所述开关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反馈状态为闭环状态时,根据所述电压信号调节占空比。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关电源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馈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四电阻、第五电阻以及第一光耦;所述第四电容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正极、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容的负极以及所述第三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光耦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负极、所述第一光耦的第二输入端以及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电容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光耦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开关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一光耦的第二输出端接地。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关电源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馈模块还包括:第一三端稳压二极管;所述第一三端稳压二极管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容的负极、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四电容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三端稳压二极管的公共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容的负极、所述第三电容的正极、所述第一电容的正极、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端稳压二极管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容的负极、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一光耦的第二输入端连接。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关电源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馈模块包括: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九电阻、第十电阻以及第二光耦;所述第八电容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宝平左德祥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汇川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