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阻尼器、电子控制器以及用于联接阻尼器的方法
[0001]本公开涉及阻尼器、电子控制器以及用于联接阻尼器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作为阻尼器的示例,存在于JP 2014
‑
095441A中公开的抗振衬套。抗振衬套吸收从附接构件传递至电子装置的应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顺便,电子装置具有限定孔的支架并且抗振衬套设置在孔中。然而,当抗振衬套被设计成容易插入孔中时,抗振衬套和支架之间的保持力可能无法确保。
[0004]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阻尼器、一种电子控制器和一种用于联接阻尼器的方法。本公开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确保保持力的阻尼器。本公开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被保护免受应力影响的电子控制器。本公开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简化联接步骤的用于联接阻尼器的方法。
[0005]本公开中的阻尼器设置在保持孔中,该保持孔沿穿过方向穿过由支撑构件所支撑的被支撑构件。阻尼器包括管状本体,该管状本体在其中限定沿穿过方向延伸的通孔。管状本体可在第一形式和第二形式之间弹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尼器,其设置于保持孔(41a、41b、41c)中,所述保持孔沿穿过方向穿过由支撑构件(3a、3b、3c、3d)所支撑的被支撑构件(1),所述阻尼器包括:管状本体(61a、61b、61c、61d),在所述管状本体中限定有沿所述穿过方向延伸的通孔(H1),其中所述管状本体能够在第一形式和第二形式之间弹性形变,并且处于所述第一形式的所述管状本体具有小于所述保持孔的外部形状,并且处于所述第二形式的所述管状本体具有等于或大于所述保持孔的外部形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器,其中所述管状本体具有第一端部(S1)以及沿所述穿过方向与所述第一端部(S1)相反的第二端部(S2),所述管状本体限定在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间延伸的间隙(G1),并且所述间隙在所述第二形式中比在所述第一形式中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尼器,其中当所述管状本体处于所述第一形式时,所述间隙填充有粘合剂(7),并且所述粘合剂将受热熔化。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器,还包括调节构件(6b1、6d1),其设置在由所述管状本体围绕的空间中并被构造为调节所述管状本体的高度,以及所述管状本体的所述高度是在所述管状本体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的长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器,还包括突起,其从所述管状本体的外周表面(S3)突出。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阻尼器,其中所述管状本体具有第一端部(S1)和第二端部(S2),所述突起包括:第一突起(63c),其设置为相比于所述第二端部更靠近所述第一端部并且从所述管状本体的所述外周表面突出;以及第二突起(62c),其设置为相比于所述第一端部更靠近所述第二端部并且从所述管状本体的所述外周表面突出,所述第一突起和所述第二突起位于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间,并且所述第一突起和所述第二突起之间的距离等于或大于所述被支撑构件的厚度。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阻尼器,其中所述管状本体通过编织金属丝形成,使得在所述管状本体中限定空间。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阻尼器,其中所述管状本体主要由形状记忆合金构成。9.一种电子控制器,包括:
‑
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阻尼器;
‑
所述支撑构件;以及
‑
所述被支撑构件,其中处于所述第二形式的所述管状本体设置在所述保持孔中并按压所述保持孔的内表面,
并且所述被支撑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多田伸吾,穗塚稔,栗冈尚弘,吉田和德,篠田辽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