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培养和保存蜜环菌菌种的双截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3666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2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培养和保存蜜环菌菌种的双截瓶,包括培养保存组件,培养保存组件包括下瓶身,下瓶身上端设置有上瓶身,上瓶身上端设置有隔菌瓶盖,隔菌瓶盖上侧设置有两个透气孔,隔菌瓶盖内设置有两个环形卡槽,两个环形卡槽内均设置有无菌网板,两个无菌网板之间设置有无菌海绵块,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可以满足蜜环菌菌种在不同运输方式的装盛要求,提高培养的效率和品质,降低培养中受到的污染几率,并且可以根据不同需求,生产不同尺寸的瓶子,方便快捷的取出菌种,相比传统的保存方法,瓶子可回收重复利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环境。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培养和保存蜜环菌菌种的双截瓶


[0001]本技术主要涉及蜜环菌菌种培养设备的
,具体为一种培养和保存蜜环菌菌种的双截瓶。

技术介绍

[0002]蜜环菌属于伞菌目、蜜环菌属,子实体一般中等大,菌盖直径4

14厘米,淡土黄色、蜂蜜色至浅黄褐色,老后棕褐色,中部有平伏或直立的小鳞片,有时近光滑,边缘具条纹,菌肉白色,菌褶白色或稍带肉粉色,老后常出现暗褐色斑点,菌柄细长,圆柱形,稍弯曲,同菌盖色,纤维质,内部松软变至空心,基部稍膨大,菌环白色,生柄的上部,幼时常呈双层,松软,后期带奶油色。
[0003]在蜜环菌菌种培养和保存的过程中,目前市面上的蜜环菌菌种销售商都在用一次性的玻璃瓶或者医用废弃的输液瓶,来保存蜜环菌菌种,而麻农在使用过程中,因为瓶口太小,不能便捷的取出玻璃瓶内的菌种,因此很多麻农就会将玻璃瓶直接敲碎,来快速打开瓶子,玻璃碎片随处扔在山上或者田间,对环境造成了污染,还容易造成手、脚等划伤的情况,并且每年麻农对蜜环菌的需求量很大,而盛装菌种的玻璃瓶得不到循环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培养和保存蜜环菌菌种的双截瓶,不但有效解决了培养蜜环菌过程中菌种受污染问题,同时解决了菌种瓶子无法便捷打开,回收利用等问题。
[0004]基于此,我们需要研制出新型的培养保存组件,从而可以满足蜜环菌菌种在不同运输方式的装盛要求,提高培养的效率和品质,降低培养中受到的污染几率,并且可以根据不同需求,生产不同尺寸的瓶子,方便快捷的取出菌种,相比传统的保存方法,瓶子可回收重复利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主要提供了一种培养和保存蜜环菌菌种的双截瓶,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培养和保存蜜环菌菌种的双截瓶,包括培养保存组件,所述培养保存组件包括下瓶身,所述下瓶身上端设置有上瓶身,所述上瓶身上端设置有隔菌瓶盖,所述隔菌瓶盖上侧设置有两个透气孔,所述隔菌瓶盖内设置有两个环形卡槽,两个所述环形卡槽内均设置有无菌网板,两个所述无菌网板之间设置有无菌海绵块。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下瓶身外壁一侧和上瓶身外壁一侧均设置有环形防滑摩擦纹。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下瓶身上端开口位置内壁上设置有第一螺纹,所述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相互啮合,所述第二螺纹设置在上瓶身下端开口位置。
[0010]进一步的,所述上瓶身上端设置有第三螺纹,所述第三螺纹和第四螺纹相互啮合,所述第四螺纹设置在隔菌瓶盖内壁下端开口位置。
[0011]进一步的,每个所述透气孔内均设置有两个挡水块,且交错排列。
[0012]进一步的,所述上瓶身和下瓶身内壁上均设置有光滑防护层。
[0013]进一步的,所述下瓶身外壁下端设置有防滑胶套。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5]本技术通过培养保存组件,实现了可以满足蜜环菌菌种在不同运输方式的装盛要求,提高培养的效率和品质,降低培养中受到的污染几率,并且可以根据不同需求,生产不同尺寸的瓶子,方便快捷的取出菌种,相比传统的保存方法,瓶子可回收重复利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通过环形防滑摩擦纹,实现了增大接触面的最大静摩擦力,方便工作人员将上瓶身和下瓶身拧开,通过光滑防护层,实现了对瓶子内壁的保护,并且避免培养基粘在内壁上,不方便清洗。
[0016]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上瓶身和下瓶身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隔菌瓶盖截面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上瓶身和下瓶身局部截面示意图。
[0021]图中:1、培养保存组件;11、下瓶身;111、环形防滑摩擦纹;112、第一螺纹;12、上瓶身;121、第二螺纹;122、第三螺纹;13、隔菌瓶盖;131、第四螺纹;132、透气孔;14、挡水块;15、环形卡槽;16、无菌网板;17、无菌海绵块;18、光滑防护层;2、防滑胶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技术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23]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5]请着重参照附图1

4,一种培养和保存蜜环菌菌种的双截瓶,包括培养保存组件1,所述培养保存组件1包括下瓶身11,所述下瓶身11上端设置有上瓶身12,所述上瓶身12上端设置有隔菌瓶盖13,所述隔菌瓶盖13上侧设置有两个透气孔132,所述隔菌瓶盖13内设置有两个环形卡槽15,两个所述环形卡槽15内均设置有无菌网板16,两个所述无菌网板16之间设置有无菌海绵块17。
[0026]请着重参照附图2和附图3,所述下瓶身11外壁一侧和上瓶身12外壁一侧均设置有
环形防滑摩擦纹111,通过环形防滑摩擦纹111,实现了增大接触面的最大静摩擦力,方便工作人员将上瓶身12和下瓶身11拧开,所述下瓶身11上端开口位置内壁上设置有第一螺纹112,所述第一螺纹112和第二螺纹121相互啮合,所述第二螺纹121设置在上瓶身12下端开口位置,通过第一螺纹112和第二螺纹121,实现了上瓶身12和下瓶身11之间的啮合连接,所述上瓶身12上端设置有第三螺纹122,所述第三螺纹122和第四螺纹131相互啮合,所述第四螺纹131设置在隔菌瓶盖13内壁下端开口位置,通过第三螺纹122和第四螺纹131,实现了上瓶身12和隔菌瓶盖13之间的啮合连接。
[0027]请着重参照附图1、附图3和附图4,每个所述透气孔132内均设置有两个挡水块14,且交错排列,通过挡水块14,实现了避免水从透气孔132进入瓶内,所述上瓶身12和下瓶身11内壁上均设置有光滑防护层18,通过光滑防护层18,实现了对瓶子内壁的保护,并且避免培养基粘在内壁上,不方便清洗,所述下瓶身11外壁下端设置有防滑胶套2,通过防滑胶套2,实现了增大瓶子底部的最大静摩擦力,避免滑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培养和保存蜜环菌菌种的双截瓶,包括培养保存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保存组件(1)包括下瓶身(11),所述下瓶身(11)上端设置有上瓶身(12),所述上瓶身(12)上端设置有隔菌瓶盖(13),所述隔菌瓶盖(13)上侧设置有两个透气孔(132),所述隔菌瓶盖(13)内设置有两个环形卡槽(15),两个所述环形卡槽(15)内均设置有无菌网板(16),两个所述无菌网板(16)之间设置有无菌海绵块(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培养和保存蜜环菌菌种的双截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瓶身(11)外壁一侧和上瓶身(12)外壁一侧均设置有环形防滑摩擦纹(1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培养和保存蜜环菌菌种的双截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瓶身(11)上端开口位置内壁上设置有第一螺纹(112),所述第一螺纹(1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长林王辉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林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