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红细胞分离的试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9844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红细胞分离的试管,包括试管主体,所述试管主体的内腔形成有实心部,所述实心部分成四个扇形区域,所述扇形区域上形成有管腔,所述管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离心管的轴线平行,所述管腔用于盛装待离心液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现有技术中的试管进行改造,通过在试管主体的内部填充或在试管制造时直接形成实心部,再通过在实心部开设多个管腔,然后利用管腔直接充当成承载待离心液体的容器,则相当于将多个现有技术中的毛细管整合成一个常规的试管,从而该试管可以直接使用常规的离心机进行离心,从而解决了在常规离心机上无法进行血液实验的难题。机上无法进行血液实验的难题。机上无法进行血液实验的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红细胞分离的试管


[0001]本技术涉及血液检验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红细胞分离的试管。

技术介绍

[0002]患者若近期接受输血治疗,其血液样本中的红细胞并不单纯是患者自身红细胞,而是患者自身红细胞与捐献者红细胞的混合体。在后续输血治疗中,需要确定患者红细胞表面血型抗原时,样本中混合的捐献者红细胞会对检测造成严重干扰,甚至产生错误结果。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实验时需要分离出纯的患者红细胞。
[0003]人体内红细胞寿命大约120天,所以每天人体内红细胞大约会有0.8%左右是当天从骨髓释放入外周血管,这些近几天在骨髓中成熟后释放入外周血的红细胞比较年轻,这些年轻红细胞比重与血液中衰老的红细胞比重存在差异,年轻红细胞会比衰老红细胞比重轻一些,献血者红细胞因为采集后大多都经过两周时间保存才输入患者体内,比重基本都与衰老红细胞一致。可以利用比重差异分离出患者自身红细胞。一般利用酯类比重梯度,分离出比重比较轻的红细胞,这些比重轻的红细胞就是患者近期成熟的红细胞,其红细胞表面血型即代表患者的血型。
[0004]血细胞的分离一般由毛细管血液离心机实现,毛细管血液离心机,可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等领域,是实验室中用于离心沉淀的常规仪器,主要用于测定血液中血细胞比积值,微量血液和微量溶液的分离等。
[0005]但是,毛细管血液离心机价格昂贵,一些医院或学校为做相关的血液检测去购买专用的毛细管血液离心机成本太高,故需要解决仅能通过毛细管血液离心机进行血液实验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br/>[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红细胞分离的试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仅能通过毛细管血液离心机进行血液实验的的技术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具体提供下述技术方案:
[0008]一种用于红细胞分离的试管,包括试管主体,所述试管主体的内腔形成有实心部,所述实心部分成四个扇形区域,所述扇形区域上形成有管腔,所述管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试管主体的轴线平行,所述管腔用于盛装待离心液体。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扇形区域的横截面为扇形,且该扇形的由两个长4.5毫米的直角边和一段弧边组成,所述管腔的直径为3.5毫米。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盖板;
[0011]所述盖板通过活动设置于所述试管主体上以封闭或敞开所述管腔。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盖板上开设有四个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管腔一一对应;
[0013]所述通孔内活动地嵌设有密封杆;
[0014]所述密封杆上设有螺纹凸起,所述管腔内设有用于密封咬合所述螺纹凸起的螺纹凹槽。
[001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密封杆远离所述管腔的一端铰接有旋转杆,所述盖板上还开设有用于嵌套所述旋转杆的放置凹槽。
[001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旋转杆上包裹有橡胶层。
[001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放置凹槽的两侧设有扩大部。
[0018]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9]本技术通过对现有技术中的试管进行改造,通过在试管主体的内部填充或在试管制造时直接形成实心部,再通过在实心部开设多个管腔,然后利用管腔直接充当成承载待离心液体的容器,则相当于将多个现有技术中的毛细管整合成一个常规的试管,从而该试管可以直接使用常规的离心机进行离心,从而解决了在常规离心机上无法进行血液实验的难题,无需购买毛细管血液离心机,进而大大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试管主体的俯视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试管主体的截面图;
[002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盖板的俯视图。
[0024]图中的标号分别表示如下:
[0025]1、试管主体;2、实心部;3、扇形区域;4、管腔;5、盖板;6、通孔; 7、密封杆;8、螺纹凸起;9、螺纹凹槽;10、旋转杆;12、放置凹槽;13、扩大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如图1

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红细胞分离的试管,包括试管主体1,所述试管主体1的内腔形成有实心部2,所述实心部2分成四个扇形区域3,所述扇形区域3上形成有管腔4,所述管腔4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试管主体1的轴线平行,所述管腔4用于盛装待离心液体。
[0028]优选地,所述扇形区域3的横截面为扇形,且该扇形的由两个长4.5毫米的直角边和一段弧边组成,所述管腔4的直径为3.5毫米。
[0029]本技术通过对现有技术中的试管进行改造,通过在试管主体1的内部填充或在试管制造时直接形成实心部2,通过在实心部2开设多个管腔4,然后利用管腔4直接充当待离心液体的容器,则相当于将多个现有技术中的毛细管整合成一个常规的试管,从而该
试管可以直接使用常规的离心机进行离心,从而解决了在常规离心机上无法进行血液实验的难题,无需购买毛细管血液离心机,进而大大降低了成本。
[0030]离心管的内径1.0厘米,分成四个扇形区域,每个扇形区域就是由两个长度4.5毫米的直角边与一段90度的弧组成,这个扇形区域中可以做成内直径3.5 毫米的管腔,管腔高度与常规10厘米高度试管相同。一个试管即可以变换成4 个细管的组合体。
[0031]为了防止在离心过程中因容器晃荡导致所述试管主体1内的液体溢出,优选地,还包括盖板5;
[0032]所述盖板5通过活动设置于所述试管主体1上以封闭或敞开所述管腔4。
[0033]为了使得所述盖板4的外侧边缘与所述试管主体1的外侧边缘平整,优选地,所述盖板5上开设有四个通孔6,所述通孔6与所述管腔4一一对应;
[0034]所述通孔6内活动地嵌设有密封杆7;
[0035]所述密封杆7上设有螺纹凸起8,所述管腔4内设有用于密封咬合所述螺纹凸起8的螺纹凹槽9。
[0036]为了便于对密封杆7进行旋转,所述密封杆7远离所述管腔4的一端铰接有旋转杆10,所述盖板5上还开设有用于嵌套所述旋转杆10的放置凹槽12。
[0037]为了便于人体手部对旋转杆10进行握持,优选地,所述旋转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红细胞分离的试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试管主体(1),所述试管主体(1)的内腔形成有实心部(2),所述实心部(2)分成四个扇形区域(3),所述扇形区域(3)上形成有管腔(4),所述管腔(4)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试管主体(1)的轴线平行,所述管腔(4)用于盛装待离心液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红细胞分离的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区域(3)的横截面为扇形,且该扇形的由两个长4.5毫米的直角边和一段弧边组成,所述管腔(4)的直径为3.5毫米。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红细胞分离的试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板(5);所述盖板(5)通过活动设置于所述试管主体(1)上以封闭或敞开所述管腔(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红细胞分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冬梅
申请(专利权)人: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