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置式电机起动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流异步电动机起动装置。
技术介绍
交流异步电动机自出现以来,在工业生产中起到广泛的作用,随着技术的发展,新型电机不断产生,但是实际运行时较大型(7.5千瓦以上)的电机必须配备二次起动设备,而机外配套的起动设备控制复杂,故障率高,不但不能发挥电机原有的效能,反而多耗了电能,制约了电机技术进一步发展。因此,在二次回路上实现无刷无环运行就成了电机行业的攻关重点,从庞大的铸铁电阻控制柜到液体电阻起动装置,由可调电抗器到频敏变阻器,技术专家们进行了不断创新。如德国科学家提出了先进控制技术,使发电机实现了无刷运行,但交流异步电动机无法应用;日本专家提出的转子回路分组起动、合并运行的理论,也没有实现交流异步电动机的无刷运行。至今电机使用时仍需配备起动装置,如碳刷,滑环、交流接触器、频敏电阻器及联接电缆等。为了使电机在起动时获得较高的功率因数和较大转矩,还要在固定转子回路中串接电阻或电抗,特别是大型电机多配备此类起动器,在冶金、化工、机械等行业广泛-->应用。由于控制设备复杂,电气元件接触点多,实际运行中出现故障的情况经常发生,特别是多台电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置式电机起动器,由起动线圈(6)、延时开关(10)、轴套(7)、轭板(9)等组成,其特征在于起动线圈(6)固定在两块轭板(9)之间装置在转子轴(1)上,也可与转子(5)制作成整体,延时开关(10)包括活动电极部分和固定电极部分,安装在电极套(23)上,在轭板(9)上环绕转子轴(1)的中心轴线径向均匀分布,也可直接固定在转子(5)上与转子(5)整体制作,起动器装置在电机后端盖(8)内的转子轴(1)上,用后端盖(8)、后轴封(13)、轴承(12)封装在电机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式电机起动器,由起动线圈(6)、延时开关(10)、轴套(7)、轭板(9)等组成,其特征在于起动线圈(6)固定在两块轭板(9)之间装置在转子轴(1)上,也可与转子(5)制作成整体,延时开关(10)包括活动电极部分和固定电极部分,安装在电极套(23)上,在轭板(9)上环绕转子轴(1)的中心轴线径向均匀分布,也可直接固定在转子(5)上与转子(5)整体制作,起动器装置在电机后端盖(8)内的转子轴(1)上,用后端盖(8)、后轴封(13)、轴承(12)封装在电机内部。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式电机起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起动线圈(6)是由漆包线绕组套在磁芯(18)上组成的线圈,环绕轴套(7)安装在两块轭板(9)之间,用磁芯螺钉(16)将轭板(9)与磁芯(18)紧固,起动线圈(6)的首端焊接铜棒穿出在轭板(9)之外形成接线柱,尾端用联线短接。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式电机起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延时开关(10)的活动电极部分包括活动电极(22)、弹簧(24)、重锤(25)、电极隔板(26),活动电极(22)的内端套装弹簧(...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