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风坐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3315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2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风坐垫,包括坐垫内芯和导热垫,坐垫内芯的承坐面上具有可供乘坐的乘坐区域,乘坐区域向下凹陷形成有通风槽,通风槽内设有多个向槽口延伸的支撑凸起,相邻两个支撑凸起之间均留有间隔构成过风通道,且坐垫内芯上还设有通风通道,通风通道的一端与所述通风槽连通,通风通道的另一端贯穿坐垫内芯的一侧侧壁;导热垫盖于所述承坐面上并通过支撑凸起支撑。当用户挪动或起身时,外界空气经由通风通道流入通风槽内。而当用户坐下或挪回身位时,坐垫变形下压,通风槽内的空气经由通风通道排出,从而对坐垫内部进行通风降温。同时用户臀部的热量都经由导热垫传导,进一步对用户臀部及坐垫进行降温。进一步对用户臀部及坐垫进行降温。进一步对用户臀部及坐垫进行降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风坐垫


[0001]本技术涉及坐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风坐垫。

技术介绍

[0002]坐垫是座椅或沙发上用的可移动的垫子。坐垫主要用在沙发、座椅上以起到美观保暖的效果。但是现有的坐垫都面临着一个问题就是透气、散热性能不好,在环境温度较高的情况下,用户长时间的乘坐会使得用户的臀部闷积汗水,给用户造成不适。长此以往的闷热潮湿会滋生大量的细菌,会使用户臀部生长湿疹等等皮肤组织疾病。
[0003]为了给用户营造一个良好舒适的乘坐环境,人们设计出带有透气孔的透气坐垫,将透气坐垫垫在坐椅上,通过透气坐垫上的透气孔将用户臀部上因为倚靠、压迫坐垫产生的热量散出去,从而缓解闷热、积汗等等现象。但是散热效果仍相对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通过在坐垫内芯上设置有导热垫与通风槽内的空气进行热量传导,并通过在坐垫内芯上设有通风通道以配合通风槽进行散热,通风散热效果较好的通风坐垫。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通风坐垫,包括坐垫内芯和导热垫,所述坐垫内芯的承坐面上具有可供乘坐的乘坐区域,所述乘坐区域向下凹陷形成有通风槽,所述通风槽内设有多个向槽口延伸的支撑凸起,相邻两个支撑凸起之间均留有间隔构成过风通道,且所述坐垫内芯上还设有通风通道,所述通风通道的一端与所述通风槽连通,所述通风通道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坐垫内芯的一侧侧壁;所述导热垫盖于所述承坐面上并通过支撑凸起支撑。
[0007]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导热垫的大小与所述通风槽的槽口大小一致,所述导热垫铺设于所述通风槽内并由所述支撑凸起提供底部支撑。减少导热垫的面积,节约成本。
[0008]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通风槽的槽壁上间隔设有多个避开所述导热垫的出风槽,所述出风槽沿通风槽的槽深方向延伸并贯穿所述坐垫内芯的承坐面。
[0009]通过在槽壁上开设有出风槽,在用户坐于乘坐区域上时,通风槽内的空气部分从出风槽排出,在进一步起到通风排气作用的同时,出风槽的设置也使得在排气的过程中不会发出声响,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且由于出风槽避开了导热垫,也不用担心出风槽的出风口被导热垫所遮挡。
[0010]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坐垫内芯沿自身座深方向具有前端和后端,所述通风通道仅设置于所述坐垫内芯的后端,所述通风通道的一端与所述通风槽连通,所述通风通道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坐垫内芯的后端端面。
[0011]若通风通道设置于坐垫内芯的前端或左右两侧,在坐垫安装于座椅上时,用户会在两侧和前端看到通风通道的开口,不够美观。而将通风通道仅设置于坐垫内芯的后端,用户基本看不到通风通道的开口,更加美观。
[0012]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多个支撑凸起于所述通风槽呈矩形阵列排布,所述过风通道分为沿坐垫内芯座深方向延伸的纵向过风通道以及沿坐垫内芯宽度方向延伸的横向过风通道,所述通风通道的数量与纵向过风通道的数量相同,多个通风通道沿坐垫内芯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且每个通风通道位于一个纵向过风通道的长度延伸方向上。
[0013]由于通风通道的数量与纵向过风通道的数量相同,多个通风通道沿坐垫内芯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且每个通风通道位于一个纵向过风通道的长度延伸方向上。当用户乘坐时,通风槽内的空气经由纵向过风通道及相对的通风通道直接排出。同样的,在用户挪动或起身时,空气经由通风通道及相对的纵向过风通道直接进入,排气通风效果更好。
[0014]在进一步的方案中,还包括坐垫外套,所述坐垫外套套于所述坐垫内芯外,所述坐垫外套上设有可供坐垫外套内外空气流通的过风区域,所述过风区域与所述通风通道贯穿坐垫内芯侧壁所露出的开口正对。
[0015]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过风区域上设有可供空气流通的透气性布料。该透气性布料优选为网布。
[0016]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的设计出发点、理念及有益效果是:
[0017]由于乘坐区域向下凹陷形成有通风槽,通风槽内设有多个向槽口延伸的支撑凸起。相邻两个支撑凸起之间均留有间隔构成过风通道,且坐垫内芯上的通风通道的一端与通风槽连通,通风通道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坐垫内芯的一侧侧壁。容易理解的,用户在乘坐在坐垫上总是会有些许挪动或起身。当用户挪动或起身时,外界空气经由通风通道流入通风槽内。而当用户坐下或挪回身位时,坐垫变形下压,使得通风槽内的空气经由通风通道排出,以达到空气循环的目的,从而对坐垫内部进行通风降温。
[0018]同时导热垫盖于承坐面上并通过支撑凸起支撑,用户臀部的热量都经由导热垫传导,并通过通风槽内流通的空气排出,进一步对用户臀部及坐垫进行降温。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坐垫处于拆分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坐垫内芯与导热垫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坐垫内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坐垫内芯的俯视图;
[0023]图5为另一个视角下坐垫外套与坐垫内芯处于拆分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4]各附图标记为:1

坐垫外套,2

坐垫内芯,3

导热垫,4

支撑凸起,5

通风槽,6

过风通道,6A

纵向过风通道,7

通风通道,8

出风槽,9

过风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6]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7]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0028]实施例:如图1

5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通风坐垫,包括坐垫外套1、坐垫内芯2和导热垫3。其中坐垫内芯2为一海绵垫,坐垫内芯2的承坐面上具有可供乘坐的乘坐区域,且乘坐区域向下凹陷形成有通风槽5,通风槽5内设有多个向槽口延伸的支撑凸起4,相邻两个支撑凸起4之间均留有间隔构成过风通道6。
[0029]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本方案中多个支撑凸起4于通风槽5内呈矩形阵列排布。从而使得上述过风通道6分为沿坐垫内芯2座深方向延伸的纵向过风通道6A以及沿坐垫内芯2宽度方向延伸的横向过风通道6。
[0030]同时,本方案中坐垫内芯2还设有通风通道7,通风通道7的一端与通风槽5连通,所述通风通道7的另一端贯穿坐垫内芯2的一侧侧壁。上述导热垫3则盖于承坐面。具体的,本方案中导热垫3的大小与通风槽5的槽口大小一致,导热垫3铺设于通风槽5内并由支撑凸起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风坐垫,其特征在于:包括坐垫内芯和导热垫,所述坐垫内芯的承坐面上具有可供乘坐的乘坐区域,所述乘坐区域向下凹陷形成有通风槽,所述通风槽内设有多个向槽口延伸的支撑凸起,相邻两个支撑凸起之间均留有间隔构成过风通道,且所述坐垫内芯上还设有通风通道,所述通风通道的一端与所述通风槽连通,所述通风通道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坐垫内芯的一侧侧壁;所述导热垫盖于所述承坐面上并通过支撑凸起支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垫的大小与所述通风槽的槽口大小一致,所述导热垫铺设于所述通风槽内并由所述支撑凸起提供底部支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风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槽的槽壁上间隔设有多个避开所述导热垫的出风槽,所述出风槽沿通风槽的槽深方向延伸并贯穿所述坐垫内芯的承坐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内芯沿自身座深方向具有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军莫伟清柏夜明
申请(专利权)人:永艺家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