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电磁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2806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22:02
螺旋电磁泵包括泵沟外壳,泵沟内壳,泵沟管道,第一螺旋叶片,第二螺旋叶片以及电磁驱动装置。泵沟外壳限定有容纳腔,泵沟外壳的径向周壁设有与容纳腔连通的液流入口。泵沟内壳设置于容纳腔内。泵沟管道的一部分位于容纳腔内,另一部分从泵沟外壳的一侧轴向端壁延伸至容纳腔外。泵沟管道与泵沟外壳之间形成外层环形流道,泵沟管道与泵沟内壳之间形成与外层环形流道连通的内层环形流道。第一螺旋叶片设置于泵沟管道与泵沟外壳之间,以在外层环形流道内形成外层螺旋流道;第二螺旋叶片设置于泵沟管道与泵沟内壳之间,以在内层环形流道内形成内层螺旋流道。电磁驱动装置用于提供驱动液态金属从液流入口沿外层螺旋流道向内层螺旋流道流动的电磁力。道流动的电磁力。道流动的电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螺旋电磁泵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磁泵
,特别涉及一种螺旋电磁泵。

技术介绍

[0002]电磁泵作为一种重要的液态金属输送设备,因其具有无介质接触、无运动部件、密封完全、维护简便等优点,在核电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0003]在电磁泵常见的应用场景中,通常无需考虑电磁泵的尺寸因素,因此,电磁泵通常具有较大的尺寸。然而,在某些特殊应用场景中,如某些车载装置或水下装置,系统总空间受到限制,要求电磁泵的尺寸小,且具有高扬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高扬程的螺旋电磁泵。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螺旋电磁泵,包括:
[0006]泵沟外壳,所述泵沟外壳限定有容纳腔,所述泵沟外壳的径向周壁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用于接收液态金属的液流入口;
[0007]泵沟内壳,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
[0008]泵沟管道,所述泵沟管道的轴向两端均为开口端,所述泵沟管道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容纳腔内,另一部分从所述泵沟外壳的一侧轴向端壁延伸至所述容纳腔外,所述泵沟管道与所述泵沟外壳之间形成外层环形流道,所述泵沟管道与所述泵沟内壳之间形成与所述外层环形流道连通的内层环形流道,从而经由所述液流入口进入所述容纳腔内的液态金属依次流经所述外层环形流道和所述内层环形流道,从所述泵沟管道的位于所述容纳腔外部的开口端流出;
[0009]第一螺旋叶片,设置于所述泵沟管道与所述泵沟外壳之间,以在所述外层环形流道内形成外层螺旋流道;
>[0010]第二螺旋叶片,设置于所述泵沟管道与所述泵沟内壳之间,以在所述内层环形流道内形成内层螺旋流道;以及
[0011]电磁驱动装置,用于提供驱动所述液态金属从所述液流入口沿所述外层螺旋流道向所述内层螺旋流道流动的电磁力。
附图说明
[0012]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所作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专利技术有全面的理解。
[0013]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螺旋电磁泵的剖面示意图;
[0014]图2是图1所示螺旋电磁泵的局部放大图;
[0015]图3是图1所示泵沟管道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0016]图4是图1所示泵沟内壳的结构示意图。
[0017]需要说明的是,附图并不一定按比例来绘制,而是仅以不影响读者理解的示意性方式示出。
[0018]附图标记说明:
[0019]100、螺旋电磁泵;
[0020]10、泵沟内壳;102、内层环形流道;11、直管段;111、第二螺旋叶片;112、第二导流部;12、导流段;
[0021]20、泵沟外壳;201、液流入口;202、外层环形流道;21、容纳腔;22、径向周壁;23、轴向端壁;
[0022]30、泵沟管道;301、开口端;31、第一螺旋叶片;32、第一导流部;321、第一侧壁;322、第二侧壁;323、连接侧壁;33、轴向端面;
[0023]40、内部铁芯;50、外部铁芯;60、线圈;70、隔热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0026]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7]参见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螺旋电磁泵100包括:泵沟外壳20,泵沟内壳10,泵沟管道30,第一螺旋叶片31,第二螺旋叶片111以及电磁驱动装置。
[0028]泵沟外壳20限定有容纳腔21,泵沟外壳20的径向周壁22设有与容纳腔21连通的用于接收液态金属的液流入口201。泵沟内壳10设置于容纳腔21内。
[0029]泵沟管道30的轴向两端均为开口端。泵沟管道30的一部分位于容纳腔21内,另一部分从泵沟外壳20的一侧轴向端壁23延伸至容纳腔21外。泵沟管道30与泵沟外壳20之间形成外层环形流道202,泵沟管道30与泵沟内壳10之间形成与外层环形流道202连通的内层环形流道102,从而经由液流入口201进入容纳腔21内的液态金属依次流经外层环形流道202和内层环形流道102,从泵沟管道30的位于容纳腔21外部的开口端301流出。
[0030]泵沟管道30的位于容纳腔21外部的开口端301即为螺旋电磁泵100的液流出口。
[0031]第一螺旋叶片31设置于泵沟管道30与泵沟外壳20之间,以在外层环形流道202内形成外层螺旋流道。第二螺旋叶片111设置于泵沟管道30与泵沟内壳10之间,以在内层环形流道102内形成内层螺旋流道。
[0032]电磁驱动装置用于提供驱动液态金属从液流入口201沿外层螺旋流道向内层螺旋流道流动的电磁力。
[0033]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在泵沟外壳20内部形成内外双层螺旋流道,当电磁驱动装置提供驱动液态金属流动的电磁力时,由于液态金属经历两个螺旋通道的驱动,使得电磁泵的扬程相较一个螺旋通道的扬程显著提高。
[0034]此外,相比仅设置一层螺旋流道,本申请实施例的螺旋电磁泵100由于在泵沟外壳20内部形成内外双层螺旋流道,能够有效降低电磁泵的体积和重量,如体积能够降低约50%。同时,本申请实施例由于在泵沟外壳20内部形成内外双层螺旋流道,还能够提高螺旋电磁泵100的效率,与其他类型电磁泵相比,效率提升约28%。
[0035]参见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螺旋叶片31形成于泵沟管道30的径向外侧表面。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第一螺旋叶片31可以为形成在泵沟管道30的外螺旋槽或外螺旋肋。第一螺旋叶片31在泵沟管道30上沿螺旋延伸。容易理解,第一螺旋叶片31的螺距远小于第一螺旋叶片31沿轴向的长度。例如,第一螺旋叶片31沿轴向的长度可以为螺距的5倍以上。
[003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螺旋叶片31可以与泵沟外壳20的径向周壁22的内表面间隙配合。从而,能够有效避免液态金属从螺旋叶片的径向端部与泵沟外壳20的径向周壁22之间的间隙中直接流过,而不进入螺旋流道内流动。第一螺旋叶片31可焊接于泵沟管道30的径向外侧表面。
[0037]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螺旋叶片31也可形成于泵沟外壳20的径向周壁22的内表面。第一螺旋叶片31可焊接于泵沟外壳20的径向周壁22的内表面。
[0038]参见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螺旋叶片111可形成于泵沟内壳10的径向周壁的外表面。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第二螺旋叶片111可以为形成在泵沟内壳10的径向周壁的外螺旋槽或外螺旋肋。第二螺旋叶片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旋电磁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沟外壳,所述泵沟外壳限定有容纳腔,所述泵沟外壳的径向周壁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用于接收液态金属的液流入口;泵沟内壳,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泵沟管道,所述泵沟管道的轴向两端均为开口端,所述泵沟管道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容纳腔内,另一部分从所述泵沟外壳的一侧轴向端壁延伸至所述容纳腔外,所述泵沟管道与所述泵沟外壳之间形成外层环形流道,所述泵沟管道与所述泵沟内壳之间形成与所述外层环形流道连通的内层环形流道,从而经由所述液流入口进入所述容纳腔内的液态金属依次流经所述外层环形流道和所述内层环形流道,从所述泵沟管道的位于所述容纳腔外部的开口端流出;第一螺旋叶片,设置于所述泵沟管道与所述泵沟外壳之间,以在所述外层环形流道内形成外层螺旋流道;第二螺旋叶片,设置于所述泵沟管道与所述泵沟内壳之间,以在所述内层环形流道内形成内层螺旋流道;以及电磁驱动装置,用于提供驱动所述液态金属从所述液流入口沿所述外层螺旋流道向所述内层螺旋流道流动的电磁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电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叶片形成于所述泵沟管道的径向外侧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旋电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叶片与所述泵沟外壳的径向周壁的内表面间隙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电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旋叶片形成于所述泵沟内壳的径向周壁的外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螺旋电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旋叶片与所述泵沟管道的径向内侧表面间隙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电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叶片和所述第二螺旋叶片的螺距相同,旋转方向相反。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电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环形流道与所述外层环形流道的环宽相同。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螺旋电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环形流道的环宽为液流入口的直径的三分之一至八分之一。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电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沟管道位于所述容纳腔内的轴向端面与所述泵沟外壳的另一侧轴向端壁之间存在间距,以使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冲徐帅杨红义余华金陈树明周立军吕明宇邰永杨晓茜梁胜莹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