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白汤指纹图谱的建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92764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21: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白汤指纹图谱的建立方法。包括主要步骤为:对照品溶液及供试品溶液的制备、色谱条件的确定、高效液相色谱图的测定,对多批次供试品溶液的液相色谱图进行对比分析并与对照品溶液的液相色谱图相比较,确认供试品溶液中所含化学成分的特征峰,并由此建立起三白汤的特征指纹图谱。通过以上方式,能够对三白汤中6种有效成分实现同时检测,从而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鉴别信息,较全面地反映出三白汤中多指标成分的质量水平。此外,由于该方法准确度高、稳定性高、重复性好,能达到科研和生产的要求,从而为三白汤的质量控制提供了良好的科学基础。良好的科学基础。良好的科学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白汤指纹图谱的建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分析检测
,特别涉及一种三白汤指纹图谱的建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中医方剂三白汤记载于明代医学著作《医学入门》中,其药味组成和用法用量为“白芍、白术、白茯苓各一钱,甘草五分,水煎,温服”,具有健运脾胃,调畅气机,滋养胃阴,通经活血之功效。三白汤临床常用于补气益血,调理脾胃虚弱、气机郁滞等不适,同时在临床应用中发现三白汤可以美白润肤,养颜抗衰,逐渐作为美白养颜的方剂流传至今。在中医理论中,白芍味甘、酸,性微寒,有养血的作用,可以治疗面色萎黄、面部色斑、无光泽;白术性温、味甘苦,有延缓衰老的功效;白茯苓,味甘、淡,性平,具有祛斑美白的功效;甘草性平,味甘,可调脾胃虚弱所导致皮肤皲裂,有润肤功效。三白汤中白芍、白术和白茯苓是润泽皮肤、美容养颜的传统中药材,结合甘草“通除百毒、调和诸药”,四味药材配伍精当,可通过调理气血虚寒导致的粗糙、萎黄、色斑、色素沉着等皮肤不健康问题。
[0003]目前,关于三白汤的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尚不清楚,缺少全面反映三白汤所含有效成分的特征指纹图谱,限制了对其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但由于三汤白中所含的中药为多组分复杂体系,各种药物化学成分存在相互作用,而且该中药具有多靶点等特点,因此对其质量评价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急需能够提供丰富鉴别信息的检测方法。但现行的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和单一含量测定等方法不足以解决以上问题。
[0004]中药指纹图谱是指中药材或中药制剂经适当处理后,采用一定的分析手段,得到的能够标示其化学特征的色谱图或光谱图。中药指纹图谱是一种综合的、可量化的鉴定手段,能较为全面地反映中药及其制剂中所含化学成分的种类与数量,进而对药品质量进行整体描述和评价,具备专属性强、稳定性好、重现性好的优点,因此中药指纹图谱已经成为目前国际上较为先进的中药质量控制手段。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具有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定量精密度高,检测器种类多,稳定性好等特点,不受样品挥发度和热稳定性的限制,样品中大多数成分均可在高效液相色谱仪上进行分析检测,是构建中药指纹图谱的主要方法之一。
[0005]因此,本专利技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梯度洗脱技术建立了三白汤制剂的指纹图谱,可为三白汤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和质量标准制定及产品开发奠定基础。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检测灵敏度高,能较为全面地反映三白汤及其制剂中所含化学成分的种类与相对含量,且准确性、重现性、稳定性均能达到科研和生产要求,并适于推广应用的三白汤指纹图谱的建立方法。
[0007]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三白汤指纹图谱的建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取白术、白芍、白茯苓和甘草四味药材,制备多批次的三白汤供试品溶液;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没食子酸、甘草酸、白术
内酯II和甘草次酸,制备对照品溶液;将多批次的所述三白汤供试品溶液和所述对照品溶液,分别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测试,得到多批次的所述供试品溶液和所述对照品溶液的液相色谱图;对多批次的所述供试品溶液的液相色谱图进行对比分析并与所述对照品溶液的液相色谱图相比较,确认供试品溶液中所含化学成分的特征峰,建立三白汤的特征指纹图谱。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将多批次的三白汤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分别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测试时的色谱条件包括:色谱柱:Agilent5HC

C18,250mm
×
4.6mm;柱温:35℃;流动相A为乙腈,流动相B为0.1%磷酸水溶液,流速为1.0mL
·
min
‑1,检测波长为256nm。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测试时的梯度洗脱条件包括:
[0011][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制备对照品溶液的步骤包括: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没食子酸、甘草酸、白术内酯II和甘草次酸,加甲醇溶解并稀释,即得。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制备多批次的三白汤供试品溶液的步骤包括:取白术、白芍、白茯苓和甘草,水浸泡处理后,以所取药材总质量的12倍量的热水为提取溶剂,经多次提取,将多次提取所得提取液混合后进行浓缩,将浓缩液经甲醇稀释后,过滤,即得。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制备所述对照品溶液的方法包括:称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没食子酸、甘草酸、白术内酯II和甘草次酸,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每毫升溶液中含有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没食子酸、甘草酸、白术内酯II、甘草次酸分别为0.680、0.220、0.210、0.480、0.200和0.040毫克。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制备多批次的三白汤供试品溶液的步骤包括:精密称取白术3.73g、白芍3.73g、白茯苓3.73g和甘草1.87g,将上述药材水浸0.5h后,以12倍量的100℃的水作为提取溶剂,经2次提取,每次1h,将两次提取所得提取液混合后进行浓缩,用甲醇稀释所得浓缩液,经微孔膜过滤后,即得。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供试品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1g/mL。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将两次提取所得提取液混合后进行浓缩的方法包括旋转蒸发法。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过滤用的微孔膜的孔径为0.22μm。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对多批次的所述供试品溶液的液相色谱图进行对比分析并与所述对照品溶液的液相色谱图相比较的步骤包括:将多批次所述供试品溶液的液相色谱图与所述对照品溶液的液相色谱图导入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采用多点校正法对多批次所述供试品溶液的液相色谱图进行自动匹配叠加指纹图谱,再与对照品溶液的液相色谱图相比较,进行供试品溶液中的化学成分指认。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特征指纹图谱含有20个共有峰。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特征指纹图谱中:1号峰来自没食子酸,6号峰来自芍药内酯苷,7号峰来自芍药苷,16号峰来自甘草酸,19号峰来自白术内酯II,20号峰来自甘草次酸。
[002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三白汤指纹图谱的建立方法,通过成功制备供试品和对照品溶液,并合理制定高效液相色谱的梯度洗脱工艺,成功建立了三白汤中所含有效成分的特征指纹图谱,可对三白汤中的6种有效成分实现同时检测,从而能够提供更为丰富的鉴别信息,较为全面地反映出三白汤中多指标成分的质量水平。
[0024]本专利技术的三白汤指纹图谱的建立方法,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进行精密度试验、稳定性试验以及重复性试验测试后,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度高、稳定性高、重复性好,能达到科研和生产的要求,从而为三白汤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基础。
[0025]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白汤指纹图谱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取白术、白芍、白茯苓和甘草,制备多批次的三白汤供试品溶液;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没食子酸、甘草酸、白术内酯II和甘草次酸,制备对照品溶液;将多批次的所述三白汤供试品溶液和所述对照品溶液,分别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测试,得到多批次的所述供试品溶液和所述对照品溶液的液相色谱图;对多批次的所述供试品溶液的液相色谱图进行对比分析并与所述对照品溶液的液相色谱图相比较,确认供试品溶液中所含化学成分的特征峰,建立三白汤的特征指纹图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白汤指纹图谱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多批次的三白汤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分别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测试时的色谱条件包括:色谱柱:Agilent 5HC

C18,250mm
×
4.6mm;柱温:35℃;流动相A为乙腈,流动相B为0.1%磷酸水溶液,流速为1.0mL
·
min
‑1,检测波长为256n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白汤指纹图谱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测试时的流动相梯度洗脱条件包括: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白汤指纹图谱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对照品溶液的步骤包括: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没食子酸、甘草酸、白术内酯II和甘草次酸,加甲醇溶解并稀释,即得。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白汤指纹图谱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多批次的三白汤供试品溶液的步骤包括:取白术、白芍、白茯苓和甘草,水浸泡处理后,以所取药材总质量的12倍量的热水为提取溶剂,经多次提取,将多次提取所得提取液混合后进行浓缩,将浓缩液经甲醇稀释后,过滤,即得。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白汤指纹图谱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对照品溶液的步骤包括:
称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没食子酸、甘草酸、白术内酯II和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彩云肖垚垚单晓晓李亚晴王贝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