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姚立和专利>正文

动力替代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2571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2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动力替代构造,其包含有一输入轴、一套设于输入轴的感测轴套件、一辅助动力组及一可被输入轴及辅助动力组分别驱动的输出组所组成,其中该输出组具有枢设于输入轴的一第一传动轴套与一第二传动轴套,而辅助动力组具有一枢设于第二传动轴套的动力件,且该第二传动轴套与该第一传动轴套及该动力件间分别设有至少一单向轴承,又该第二传动轴套上设有一输出件,如此,利用该第一、二传动轴套与该输入轴间形成的微动静摩擦力,让该感测轴套件可直接、且准确的测量到该输入轴的扭力值大小,同时通过该第二传动轴套与第一传动轴套及动力件间分别设有单向轴承的设计,让第二传动轴套上的输出件可依实际需求选择驱动力的来源。力的来源。力的来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力替代构造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提供动力选择的
,具体而言系指一种结构简单的动力替代构造,以能直接、且准确测量扭力值大小,并供用于选择性提供助力或外力,让初始动力与辅助动力互不干涉,使其可依实际需求即时、且不失真的提供辅助动力。

技术介绍

[0002]以人力驱动的动力输出件在某些环境下需要使用部份辅助动力(如电动马达耦合出力)或外力(如切换成电动出力)来协助动力输出,例如助力型自行车或电动型自行车。而辅助动力或外力的输出主要系通过检知初始动力的扭力变形来决定,因此通常会于其输入轴上设置力矩感测机构来测量其扭力变形,当扭力值达到设定值时发出应变信号给一控制器,该控制器并依据应变信号操控一驱动件产生辅助动力或外力来驱动,例如现有的自行车力矩感测机构,主要在曲柄轴表面贴设一应变规,当曲柄轴受到左、右两侧曲柄踩踏时会产生扭力变形,让该应变规检知出该曲柄轴的应变量,并通过控制器来操控辅助马达的输出辅助动力或直接驱动(可对曲柄轴或车轮),以协助骑乘者在爬坡时达到省力的效。但前述结构中,当踩踏左侧的曲柄时可将力量直接传递至曲柄轴,但是踩踏右侧的曲柄(设有链条齿盘)时,大部份的力量是传递至齿盘上,故右侧导入曲柄轴的扭力会有极大的误差,而降低测量的准确性,连带影响到马达输出的辅助动力大小,例如当侦测的扭力值太小时,未能启动提供相对应的辅助动力,反之当侦测到曲柄轴的扭力值过大时,造成辅助动力的突涌输出,可能发生因辅助动力过大而造成暴冲的问题,令车辆无法平顺运转,且同时存在回馈迟滞的现象,也使得辅助动力无法及时产生等问题。<br/>[0003]为了解决前述问题,曾有业者开发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M417320号的「电动自行车的力矩感测机构」,其结构系将一具传动的套筒固设于一曲柄轴上,并将一齿盘固定于该套筒的一端,且将一应变规贴附于该套筒的表面,供测量该套筒受到扭力作用时的应变量,又该曲柄轴上设有一与应变规电性连接的应变传感器,使得曲柄轴系直接经套筒来带动齿盘,以减少曲柄轴端部输入的初始动力被齿盘分散。但由于与曲柄轴连动的套筒一端设有齿盘,虽然由曲柄轴两端进来的作用力可经套筒至齿盘,让套筒上的应变规可间接测量,然因套筒与曲柄轴形成固定连动状态,因此其右侧曲柄作用力仍然会有部份分力会直接传导经齿盘分散,其应变规仍然无法精准的测量到该有形变的扭力值,故其辅助动力的输出产生了误差;
[0004]换言之,不论是现有的力矩感测机构或该专利前案,其在测量曲柄轴扭力形变时仍然存在误差,造成其辅助动力提供不彰的问题,再者当其有需要直接使用外力来驱动时,也因初始动力和辅助动力可能相互干涉,造成零件损坏,而无法依使用者实际需求进行切换,故如何克服前述问题,系业界及使用者所期待者,也系本技术所欲探讨者。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人乃针对辅助动力提供的问题深入探讨,并凭借多年从事相关产业的研发经验,积极寻求解决之道,经不断努力的研究与试作,终于成功的开发出一种动力替代构造,以克服现有者无法直接切换为外力驱动所衍生的困扰与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6]因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系在提供一种动力替代构造,以能依需求选择提供初始动力、助力动力或外部动力来驱动,以满足不同的驱动需求。
[0007]另外,本技术的次一主要目的系在提供一种动力替代构造,以能利用简单结构,减少输入轴作用力传递的损耗,并让输入轴的扭力值能被及时、且准确测量,而大幅减少输入轴扭力值的测量误差,使辅助动力输出更为顺畅平稳,而不致产生失真或突然暴冲的现象,故能使辅助动力的驱动更为可靠。
[0008]基于此,本技术主要通过下列的技术手段,来实现前述的目的及其功效:
[0009]一种动力替代构造,供驱动一被动体,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0010]一输入轴,可受至少一初始动力驱动;
[0011]一感测轴套件,其套固于该输入轴上,该感测轴套件能够直接检知输入轴的扭力值大小,且传出一相对应的应变信号;
[0012]一输出组,其具有一第一传动轴套、一第二传动轴套及一输出件,该第一传动轴套枢套于该输入轴上,而该第二传动轴套跨设枢套于该输入轴与该第一传动轴套的外缘,且该第二传动轴套与该第一传动轴套间设有至少一单向轴承,使该第一传动轴套能够沿输入轴初始动力输入方向单向带动该第二传动轴套,该输出件设于该第二传动轴套上供驱动该被动体;以及
[0013]一辅助动力组,其是在该第二传动轴套上枢套有一动力件,且该动力件与该第二传动轴套间设有至少一单向轴承,使该动力件能够沿着输出件驱动该被动体的方向单向带动该第二传动轴套,供依据前述应变信号来产生一辅助驱动该第二传动轴套的辅助动力。
[0014]所述的动力替代构造,其中:该输出组的第一传动轴套一端具有一接合部,而该感测轴套件相对端部形成有一相对连接的接合部,使得该输入轴能够通过该感测轴套件带动该第一传动轴套。
[0015]所述的动力替代构造,其中:该感测轴套件的接合部是一外缘啮齿,而该第一传动轴套的接合部是一能相对啮合的内缘啮齿。
[0016]所述的动力替代构造,其中:该输出组的第二传动轴套与该输入轴间设有至少一轴承。
[0017]所述的动力替代构造,其中:该输出组的第一传动轴套与该输入轴间设有至少一轴承。
[0018]所述的动力替代构造,其中:该输出组的第二传动轴套于该单向轴承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径向定位件。
[0019]所述的动力替代构造,其中:该输出组在径向定位件的开口侧设有一轴向定位件。
[0020]所述的动力替代构造,其中:该辅助动力组的动力件在该单向轴承一侧设有一径向定位件。
[0021]所述的动力替代构造,其中:该辅助动力组在径向定位件的开口侧设有一轴向定位件。
[0022]所述的动力替代构造,其中:该被动体是一自行车,而该输入轴是该自行车的曲柄轴,且该曲柄轴能够利用踩踏两端曲柄来产生初始动力驱动。
[0023]如此,本技术的动力替代构造利用该输入轴上的感测轴套件来间接带动该输
出组的第一、二传动轴套,且该第一、二传动轴套与该输入轴间形成微动静摩擦力的现象,让该感测轴套件可直接、且准确的测量到该输入轴的扭力值大小,如此可避免发生小力无法有效侦得,又或累积成大力造成辅助动力暴冲的现象,故可使辅助动力顺畅且平稳的输出,同时通过该第二传动轴套与第一传动轴套及动力件间分别设有单向轴承的设计,让第二传动轴套上的输出件可依实际需求选择驱动力的来源,提升其作动的灵活性,大幅提高其实用性,进一步可实现其经济效益。
[0024]为使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构成、特征及其他目的,以下乃举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后,同时让熟悉该项
者能够具体实施。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技术动力替代构造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0026]图2是本技术动力替代构造的立体分解示意图,供说明其各元件的态样及其相对关系。
[0027]图3是本技术动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替代构造,供驱动一被动体,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输入轴,可受至少一初始动力驱动;一感测轴套件,其套固于该输入轴上,该感测轴套件能够直接检知输入轴的扭力值大小,且传出一相对应的应变信号;一输出组,其具有一第一传动轴套、一第二传动轴套及一输出件,该第一传动轴套枢套于该输入轴上,而该第二传动轴套跨设枢套于该输入轴与该第一传动轴套的外缘,且该第二传动轴套与该第一传动轴套间设有至少一单向轴承,使该第一传动轴套能够沿输入轴初始动力输入方向单向带动该第二传动轴套,该输出件设于该第二传动轴套上供驱动该被动体;以及一辅助动力组,其是在该第二传动轴套上枢套有一动力件,且该动力件与该第二传动轴套间设有至少一单向轴承,使该动力件能够沿着输出件驱动该被动体的方向单向带动该第二传动轴套,供依据前述应变信号来产生一辅助驱动该第二传动轴套的辅助动力。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替代构造,其特征在于:该输出组的第一传动轴套一端具有一接合部,而该感测轴套件相对端部形成有一相对连接的接合部,使得该输入轴能够通过该感测轴套件带动该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连哲文田骐祯谢培升
申请(专利权)人:姚立和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