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泄洪渠导流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92485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21: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泄洪渠导流的施工方法,现有的泄洪渠与新建的下沉隧道呈十字相交,由于现状泄洪渠横跨在隧道基坑上,要进行隧道基坑施工,必须拆除,为确保隧道基坑施工时水库能够正常泄洪,在拆除基坑范围内的泄洪渠之前须实施新的导流。本发明专利技术导流施工方法包括:首先在隧道基坑外围泄洪渠的两侧施工四座逆作井,逆作井上方架设五根钢管作为新的导流钢管,在合适的时间将水引至新的导流钢管,最后凿除隧道基坑范围内的待拆除泄洪渠,隧道基坑就可以正常进行基坑支护、土方开挖和结构施工。由于新的导流钢管架空在隧道基坑上方,因此不影响隧道基坑支护和开挖,这种方法,比重新建一个混凝土泄洪渠箱,工期明显是缩短了,而且导流钢管是可回收。而且导流钢管是可回收。而且导流钢管是可回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泄洪渠导流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基坑泄洪导流施工的
,尤其涉及一种泄洪渠导流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泄洪渠主要供上游水库(东侧480m)泄洪用,水库每年7、8月份集中放水1次,之后水库蓄水,到11月份视情况再决定是否放水,在平常时段泄洪渠内基本没水,并且平常时段河床基本裸露在外,只有局部细流。
[0003]现有的泄洪渠与隧道平面呈十字相交,新建的下沉隧道必须进行基坑支护和土方开挖才可施工隧道结构,由于现状泄洪渠横跨在隧道基坑上,要对隧道基坑施工,必须拆除位于隧道的泄洪渠,为确保施工过程中水库能够正常泄洪,在拆除基坑范围内的泄洪渠之前须实施导流。
[0004]传统的施工方案是在现有泄洪渠的北侧30

40m的位置建一条新的临时钢筋混凝土泄洪渠,需要先建立这条临时钢筋混凝土泄洪渠,而且等这条临时钢筋混凝土泄洪渠完成后,再进行隧道基坑的施工,存在施工工期长、影响施工效率、成本高、还会产生拆迁、青苗等一系列问题,不能满足施工要求,存在工期紧张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隧道基坑上方泄洪渠导流存在工期长、成本高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采用5根导流钢管作为临时泄洪渠,通过逆作井与泄洪渠连通后、再进行下沉隧道的施工、最后原位恢复泄洪渠、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的导流施工方法。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泄洪渠导流的施工方法,包括对横跨在隧道基坑上的泄洪渠进行导流的施工方法,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0007]步骤1)逆作井施工:在待拆除泄洪渠的南北两侧施工四座逆作井,泄洪渠为5X2.5米的箱涵;
[0008]步骤2)隧道基坑冠梁施工:隧道基坑支护顶部有冠梁,因导流钢管支承在冠梁上方,该位置冠梁顶标高必须与导流钢管底标高一致,所以对隧道基坑支护的冠梁做下凹处理,北侧冠梁下凹段用于承托3根导流钢管,南侧冠梁下凹段用于承托2根导流钢管;
[0009]步骤3)支墩施工:在导流钢管中间施加支墩,支墩顶采用型钢或槽钢将导流钢管箍住,以防导流钢管穿过逆作井时上翘;
[0010]步骤4)安装导流钢管:在待拆除泄洪渠的外侧安装5根导流钢管,所述导流钢管采用φ1820*14螺旋钢管,5根导流钢管按3+2方式布置,3根导流钢管连接北侧的逆作井,2根导流钢管连接南侧的逆作井,完成泄洪渠的导流;
[0011]步骤5)待拆除泄洪渠的两端砌筑封堵墙:导流钢管安装完成后,待拆除泄洪渠沿长度方向的两端用砌砖墙进行封堵,形成截流;先在下游修筑砂袋围堰,在上游将水引流至
逆作井,随后在砂袋围堰下游处砌砖墙将泄洪渠封堵,砌墙后逐步清除砂袋围堰;
[0012]步骤6)待拆除泄洪渠开孔:在待拆除泄洪渠的侧墙及与逆作井紧贴的位置上开孔,所述侧墙与逆作井连通,导流钢管穿过逆作井与上下游泄洪渠连通起来;
[0013]步骤7)凿除隧道基坑范围内的泄洪渠:当导流钢管接通后,可以进行破除隧道基坑范围内的泄洪渠,待拆除泄洪渠覆土约1m厚,土质为杂填土,破除泄洪渠前先挖除泄洪渠顶部覆土,再进行拆除;
[0014]步骤8)隧道工程施工:泄洪渠导流后,按正常施工隧道基坑的支护开挖、隧道主体结构等;
[0015]步骤9)隧道工程完成后:原位恢复5X2.5米的泄洪渠,再拆除泄洪渠外5条导流钢管。
[0016]针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1中所述逆作井顶部1.2m深度范围进行井壁外扩以便加设钢筋混凝土的井盖板,通过第一节井壁的外扩,使第二节井壁顶部做成
“┑”
型,以便井盖板的四周支撑在逆作井第二节井壁顶部。
[0017]针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1中逆作井在施工第三至第四节护壁时预留管头位置,该位置护壁钢筋绑扎完成后,用砖砌块临时封堵,便于安装管头后拆除,安装管头后拆除砖砌墙,拆除砖砌墙前先挖除逆作井后背土体,以防钢管管头位置土体向井内坍塌,所述钢管管头的长度为1.7m,钢管管头伸入逆作井,钢管端头顶住逆作井的支护桩。
[0018]针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2中所述导流钢管横跨基坑隧道,所述冠梁下凹段的侧壁和底板厚度均为1m,冠梁下凹的深度为4.2m,冠梁下方是支护桩,所述隧道基坑东侧的冠梁底标高13.28m,西侧的冠梁底标高13.16m,开挖至冠梁底深度为5.2m。
[0019]针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3中所述中间支墩施打1根钢管桩,钢管桩单根总长度不小于25m,钢管桩的桩帽采用30mm厚的钢板,在钢管桩的桩帽与桩身之间焊接有加劲板,所述加劲板采用14mm厚的钢板,所述桩帽的顶部焊接有I63a双拼工字钢。
[0020]针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4中所述北侧逆作井的3根导流钢管并排布置,南侧逆作井的2根导流钢管并排布置,坡度i=4

,上游导流钢管底标高14.28m,下游导流钢管底标高14.16m,单根导流钢管长为30m,并排导流钢管钢壁之间的距离为300mm。
[0021]针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5中所述封堵的砖墙厚度为37mm,砌筑有肋墙,所述肋墙与砖墙呈45度砌筑以便更好地支撑砖墙,所述肋墙的厚度为24mm,肋墙的间距为1m,所述砌砖墙采用分边砌筑的方式。
[0022]针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6中侧墙开设的开孔其孔底略高于待拆除泄洪渠的底板,采用水磨钻开孔,北侧逆作井开孔的尺寸为:高2.5m,宽3m,南侧逆作井开孔的尺寸为:高2.5m,宽2m。
[0023]针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7中待拆除泄洪渠处的支护桩、止水桩和冠梁完成后,再将位于隧道内的泄洪渠结构全部破除。
[0024]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方案至少包含如下有益效果:
[0025](1)本专利技术的导流施工方法包括在隧道基坑外围施工四座逆作井、逆作井上方架设五根钢管作为新的导流钢管、在合适的时间将水引至新的导流钢管、最后凿除隧道基坑范围内的待拆除泄洪渠、隧道基坑就可以正常进行基坑支护、土方开挖和结构施工。本专利技术通过5根导流钢管连接至逆作井,从而完成洪渠的导流。无需在隧道基坑侧建一条新的临时
钢筋混凝土泄洪渠,缩短施工工期,同时也避免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和工期效率。另外,本申请是将新的导流钢管架空在隧道基坑上方,因此不影响隧道基坑支护和开挖,这种施工方法,比重新建一个混凝土泄洪渠箱,工期明显缩短了,提高了施工效率。而且本申请所采用的导流钢管是可以回收的,节约了成本,除此之外,通过本申请的导流方法对泄洪渠进行导流的同时,也可以进行隧道的施工。
[0026](2)本专利技术在导流钢管中间施加支墩,支墩顶采用型钢或槽钢将导流钢管箍住,可以防止导流钢管穿过逆作井出现往上翘的情况。
[0027](3)本专利技术在逆作井顶部1.2m深度范围进行井壁外扩,这样方便逆作井加设钢筋混凝土的井盖板,井盖板两边设有支承,通过第一节井壁的外扩,使第二节井壁顶部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泄洪渠导流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横跨在隧道基坑上的泄洪渠进行导流的施工方法,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步骤1)逆作井施工:在待拆除泄洪渠的南北两侧施工四座逆作井,泄洪渠为5X2.5米的箱涵;步骤2)隧道基坑冠梁施工:隧道基坑支护顶部有冠梁,因导流钢管支承在冠梁上方,该位置冠梁顶标高必须与导流钢管底标高一致,所以对隧道基坑支护的冠梁做下凹处理,北侧冠梁下凹段用于承托3根导流钢管,南侧冠梁下凹段用于承托2根导流钢管;步骤3)支墩施工:在导流钢管中间施加支墩,支墩顶采用型钢或槽钢将导流钢管箍住,以防导流钢管穿过逆作井时上翘;步骤4)安装导流钢管:在待拆除泄洪渠的外侧安装5根导流钢管,所述导流钢管采用φ1820*14螺旋钢管,5根导流钢管按3+2方式布置,3根导流钢管连接北侧的逆作井,2根导流钢管连接南侧的逆作井,完成泄洪渠的导流;步骤5)待拆除泄洪渠的两端砌筑封堵墙:导流钢管安装完成后,待拆除泄洪渠沿长度方向的两端用砌砖墙进行封堵,形成截流;先在下游修筑砂袋围堰,在上游将水引流至逆作井,随后在砂袋围堰下游处砌砖墙将泄洪渠封堵,砌墙后逐步清除砂袋围堰;步骤6)待拆除泄洪渠开孔:在待拆除泄洪渠的侧墙及与逆作井紧贴的位置上开孔,所述侧墙与逆作井连通,导流钢管穿过逆作井与上下游泄洪渠连通起来;步骤7)凿除隧道基坑范围内的泄洪渠:当导流钢管接通后,可以进行破除隧道基坑范围内的泄洪渠,待拆除泄洪渠覆土约1m厚,土质为杂填土,破除泄洪渠前先挖除泄洪渠顶部覆土,再进行拆除;步骤8)隧道工程施工:泄洪渠导流后,按正常施工隧道基坑的支护开挖、隧道主体结构等;步骤9)隧道工程完成后:原位恢复5X2.5米的泄洪渠,再拆除泄洪渠外5条导流钢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泄洪渠导流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逆作井顶部1.2m深度范围进行井壁外扩以便加设钢筋混凝土的井盖板,通过第一节井壁的外扩,使第二节井壁顶部做成
“┑”
型,以便井盖板的四周支撑在逆作井第二节井壁顶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泄洪渠导流的施工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传辉曾佳骆毓鑫赵强叶俊兴唐炳宁黄秀霞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恒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