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茜希专利>正文

分散入流消能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4650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散入流消能井,其特征在于;井壁(2)顶部设置有出水渠(4),上端分别安装有进水管A(1)、进水管B(9)、进水管C(13),进水管A(1)、进水管B(9)、进水管C(13)连通,进水管A(1)、进水管B(9)、进水管C(13)下面分别连通支管A(7)、支管B(8)、支管C(10)、支管D(11)、支管E(14),井壁(2)下端安装有消能格栅(15)及放空管(5),底部设置有底板(6)。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消能效果好,对底板破坏小,减小泥沙淤积,出水水流较为平顺。出水水流较为平顺。出水水流较为平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散入流消能井


[0001]本技术属于水利工程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分散入流消能井。

技术介绍

[0002]深筒式消能井是管道出口消能方式的一种,适用于高水头、小流量情况,传统的深井式消能井在底板设置消能设施,将水流集中下跌至底板,通过水流与消能设施及底板的直接碰撞消能,但此类消能存在一定缺陷:消能效果不够好,水流冲击过大,回流流速大,易对消能井底板及井壁造成破坏,威胁结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消能效果好,对底板破坏小,减小泥沙淤积,使出水水流较为平顺的分散入流消能井。
[0004]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5]本技术的一种分散入流消能井,其特征在于;井壁顶部设置有出水渠,上端分别安装有进水管A、进水管B、进水管C,进水管A、进水管B、进水管C连通,进水管A、进水管B、进水管C下面分别连通支管A、支管B、支管C、支管D、支管E,井壁下端安装有消能格栅及放空管,底部设置有底板。
[0006]所述进水管A、进水管B、进水管C连通后成十字形。
[0007]所述进水管A、进水管B、进水管C管顶低于出水渠。
[0008]所述出水渠与井壁连接处是圆弧形。
[0009]所述消能格栅有3层。
[0010]所述井壁顶端设置有为一体的盖板,内壁设置有爬梯。
[0011]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有益效果;从以上技术方案可知:通过在井壁顶部设置有出水渠,上端分别安装有进水管A、进水管B、进水管C,进水管A、进水管B、进水管C连通,进水管A、进水管B、进水管C下面分别连通支管A、支管B、支管C、支管D、支管E,井壁下端安装有消能格栅及放空管,底部设置有底板。采用多孔出流,支管A、支管B、支管C、支管D、支管E将水流分散下泄,支管B下泄流量小,减少水流对底板中心的冲击力,底板不易破坏。中心的支管B下泄高速水流与底板剧烈碰撞消耗部分能量,并带动周边水流形成回流,向上流动的回流与支管A、支管C、支管D、支管E下泄水流相互碰撞形成对冲消能,同时在井壁形成小范围回流,增强了水流间的碰撞翻滚,提高消能率,同时也减小了支管A、支管C、支管D、支管E下泄水流对底板的冲击,再者减小回流范围及回流流速,减小泥沙淤积。同时;消能格栅对井壁处回流再次消能。消能区位于进水管A下部,此处水流剧烈紊动,而进水管A上部水流较为平顺,出水渠底板位置高于进水管A,能使水流较为平顺的从出水渠中流出。实现了消能效果好,对底板破坏小,减小泥沙淤积,出水水流较为平顺。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3]图2是图1A

A的剖视图;
[0014]图3是图1B

B的剖视图;
[0015]图4是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6]图5是图4C

C的剖视图;
[0017]图6是图4D

D的剖视图。
[0018]图中标记
[0019]1、进水管A;2、井壁;3、盖板; 4、出水渠;5、放空管;6、底板;7、支管A;8、支管B;9、进水管B;10、支管C;11、支管D;12、爬梯;13、进水管C;14、支管E;15、消能格栅。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21]本技术的一种分散入流消能井,其特征在于;井壁2顶部设置有出水渠4,上端分别安装有进水管A1、进水管B9、进水管C13,进水管A1、进水管B9、进水管C13连通,进水管A1、进水管B9、进水管C13下面分别连通支管A7、支管B8、支管C10、支管D11、支管E14,井壁2下端安装有消能格栅15及放空管5,底部设置有底板6。
[0022]所述进水管A1、进水管B9、进水管C13连通后成十字形。
[0023]所述进水管A1、进水管B9、进水管C13管顶低于出水渠4。
[0024]所述出水渠4与井壁2连接处是圆弧形。
[0025]所述消能格栅15有3层。
[0026]所述井壁2顶端设置有为一体的盖板3,内壁设置有爬梯12。
[0027]使用时,水从进水管A1一端进入,分别流入进水管B9、进水管C13,再分别从支管A7、支管B8、支管C10、支管D11、支管E14流出,中心的支管B8下泄高速水流与底板6剧烈碰撞消耗部分能量,并带动周边水流形成回流,向上流动的回流与支管A7、支管C10、支管D11、支管E14下泄水流相互碰撞形成对冲消能,同时在井壁2形成小范围回流,增强了水流间的碰撞翻滚,提高消能率,同时也减小了支管A7、支管C10、支管D11、支管E14下泄水流对底板6的冲击,再者减小回流范围及回流流速,减小泥沙淤积。同时;消能格栅15对井壁2处回流再次消能。消能区位于进水管A1下部,此处水流剧烈紊动,而进水管A1上部水流较为平顺,出水渠4底板位置高于进水管A1,水流较为平顺的从出水渠4中流出即可。
[0028]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散入流消能井,其特征在于;井壁(2)顶部设置有出水渠(4),上端分别安装有进水管A(1)、进水管B(9)、进水管C(13),进水管A(1)、进水管B(9)、进水管C(13)连通,进水管A(1)、进水管B(9)、进水管C(13)下面分别连通支管A(7)、支管B(8)、支管C(10)、支管D(11)、支管E(14),井壁(2)下端安装有消能格栅(15)及放空管(5),底部设置有底板(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散入流消能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A(1)、进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茜希
申请(专利权)人:李茜希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