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溢洪洞与自然冲沟组合的泄洪消能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6797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溢洪洞与自然冲沟组合的泄洪消能结构,包括溢洪洞(4),溢洪洞(4)的末端设置消能结构,溢洪洞的出口(6)位于自然冲沟(3)内,溢洪洞的出口(6)外连接多节消能台阶(8),末端的消能台阶(8)为转弯的形式设置,末端转弯处的消能台阶(8)的阶梯面设有向心的横向坡(9)。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解决河谷两岸山高坡陡又沟壑相间地形条件下的水库溢洪消能建筑物布置,既节省工程的投资,又不影响工程的运行安全。程的运行安全。程的运行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溢洪洞与自然冲沟组合的泄洪消能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水利水电工程大坝下游泄洪消能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溢洪洞与自然冲沟组合的泄洪消能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我国西南地区水库工程多修建在山区,由于河谷两岸山高坡陡,布置开敞式泄洪槽较为困难或工程投资高,因此在这种条件下常采用明流泄洪洞代替泄洪槽。而河谷两岸的地形也经常是沟壑相间的,为溢洪洞的布置又增添了许多难题。因此,如何充分利用这种特殊地形地质条件,解决水库泄洪消能布置,既保证工程安全又节省工程投资,成为了一些水库工程设计建设的关键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溢洪洞与自然冲沟组合的泄洪消能结构。本技术旨在解决河谷两岸山高坡陡又沟壑相间地形条件下的水库溢洪消能建筑物布置,既节省工程的投资,又不影响工程的运行安全。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溢洪洞与自然冲沟组合的泄洪消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溢洪洞,溢洪洞的末端设置消能结构,溢洪洞的出口位于自然冲沟内,溢洪洞的出口外连接多节消能台阶,末端的消能台阶为转弯的形式设置,末端转弯处的消能台阶的阶梯面设有向心的横向坡。
[0006]进一步的:所述消能台阶在转弯处的阶梯面的横向坡坡面比呈逐渐增大再减小的形式。
[0007]进一步的:所述溢洪洞的进口设置溢流堰,溢流堰位于水库大坝的坝肩位置。
[0008]进一步的:所述溢洪洞的末端设置底流消力池。
[0009]进一步的:所述溢洪洞的末端可采取挑流消能的消能结构。
[0010]进一步的:所述消能台阶位于自然冲沟内。
[0011]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能够缩短溢洪洞的长度,避免溢洪雾化对大坝等建筑物的影响,带横向坡度的消能台阶降低水面差和水流流速,避免水流冲击岸坡,达到节省工程投资和保证安全的双重目的。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平面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的剖面示意图;
[0015]图3是本技术自然冲沟内消能台阶的三维效果图。
[0016]附图标记:1

水库大坝;2

岸坡;3

自然冲沟;4

溢洪洞;5

溢流堰;6

溢洪洞的出口;7

底流消力池;8

消能台阶;9

横向坡;10

圆心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限制的依据。
[0019]如图1至3所示,一种溢洪洞与自然冲沟组合的泄洪消能结构,包括溢洪洞4,溢洪洞4的末端设置消能结构,溢洪洞的出口6位于自然冲沟3内,溢洪洞的出口6外连接多节消能台阶8,末端的消能台阶8为转弯的形式设置,末端转弯处的消能台阶8的阶梯面设有向心的横向坡9,即在转弯处的消能台阶8的阶梯面呈倾斜的坡面设置,消能台阶8的阶梯面向圆心点10的方向倾斜,每节消能台阶8阶梯面的倾斜坡比分别为,1:6、1:3、1:2、5:12、1:3、1:4、1:6。
[0020]所述消能台阶8在转弯处的阶梯面的横向坡9坡面比呈逐渐增大再减小的形式。设置横向坡9可减小水面的横降比,使水流平顺转弯,设置消能台阶8可对水流进行消能,降低水流对下游岸坡的冲击力。
[0021]所述溢洪洞4的进口设置溢流堰5,溢流堰5位于水库大坝1的坝肩位置,水库大坝1的下游发育有规模较大的自然冲沟3;溢流堰5和溢洪洞4周围的岸坡2地形高陡,所述溢流堰5可以为有侧式溢流堰5或正式开敞溢流堰5,溢流堰5也可根据调洪需求布置闸门。
[0022]所述溢洪洞4的末端设置底流消力池7。
[0023]所述溢洪洞4的末端可采取挑流消能的消能结构。
[0024]依据本技术的描述及附图,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制造或使用本技术的一种溢洪洞与自然冲沟组合的泄洪消能结构,并且能够产生本技术所记载的积极效果。
[0025]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溢洪洞与自然冲沟组合的泄洪消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溢洪洞(4),溢洪洞(4)的末端设置消能结构,溢洪洞的出口(6)位于自然冲沟(3)内,溢洪洞的出口(6)外连接多节消能台阶(8),末端的消能台阶(8)为转弯的形式设置,末端转弯处的消能台阶(8)的阶梯面设有向心的横向坡(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溢洪洞与自然冲沟组合的泄洪消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能台阶(8)在转弯处的阶梯面的横向坡(9)坡面比呈逐渐增大再减小的形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溢洪洞与自然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道平徐建荣孙来彭育熊燕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