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免拆模楼板免封堵的电气线管连接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92450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21: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线管连接装置技术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免拆模楼板免封堵的电气线管连接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弯头连接件、第一封堵盘,弯头连接件与第一封堵盘连接端的内壁上设有上部连接螺纹;还包括六边形连接管和第二封堵盘,六边形连接管包括连接直管以及六边形连接座,连接直管的端部设有下部连接螺纹,第二封堵盘套设在连接直管上。所述方法包括将下部连接螺纹和上部连接螺纹的配合,将连接直管旋入弯头连接件内,使得第一封堵盘压紧免拆模楼板上端面,第二封堵盘压紧免拆模楼板下端面。本发明专利技术装置可根据免拆模楼板的厚度进行自适应调节,保证预制孔的密封性,解决因开洞而导致的混凝土漏浆问题,无需进行套管的二次封堵。堵。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免拆模楼板免封堵的电气线管连接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线管连接装置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免拆模楼板免封堵的电气线管连接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免拆模楼板安装时需要在指定的地点预制成型预制孔,以供后期的安装过程中,方便线管插入以及穿过。但受限于现有的施工工艺,在线管穿孔完成后,套管的外周与预制孔的内壁难以紧密地配合在一起,套管与预制孔之间往往留有一个环形的空隙。开始楼板现浇工艺前,为避免孔间缝隙漏浆现象,这些环形空隙应进行二次封堵。否则会导致浇筑混凝土的时候产生大面积漏浆的问题,不仅工人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力,工效极低,甚至会对楼板结构面形成破坏,造成不良的影响及浪费人工及材料。
[0003]中国专利CN201720674860.2公开了一种布线管道连接件,通过设计的连接件将粗布线管连接细布线管,使细布线管位于混泥土墙的安装槽内,避免布线管外露,增加涂抹层的厚度。该连接件不适用于厚度较小的免拆模楼板。中国专利CN201710455592.X公开了一种布线管道连接件,其通过太阳能电池板提供电能,进风装置保持通风使得的连接处的积水能够及时的通过底部端盖处的孔洞处排除。但是,其仍然无法实现套管的外周与预制孔的内壁难以紧密地配合,从而导致浇筑混凝土的时候产生大面积漏浆的问题。中国专利CN201620007218.4公开了一种便于固定的排线管连接件,通过插接固定使得弯头与线管安装连接的便捷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该连接件不适用于免拆模楼板,同时,其无法确保套管的外周与预制孔的内壁难以紧密地配合,从而导致浇筑混凝土的时候产生大面积漏浆的问题。
[0004]基于上述缺陷和不足,本领域亟需提出一种免拆模楼板免封堵的电气线管连接装置,克服现有施工工艺下,套管与预制孔之间留有环形空隙,需要二次施工封堵的弊端,解决因开洞而导致的混凝土漏浆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免拆模楼板免封堵的电气线管连接装置及方法,其中结合免拆模楼板自身的特征及其接线和浇筑工艺特点,相应设计了能有效密封套管与预制孔之间留有环形空隙的连接装置,并对其关键组件如弯头连接件、第一封堵盘、六边形连接管以及第二封堵盘的结构及其具体设置方式进行研究和设计,相应的可有效解决现有施工工艺下,套管与预制孔之间留有环形空隙,需要二次施工封堵的问题,同时可在免拆模楼板安装之前进行安设,实际使用可加快施工速度,避免材料浪费,提高人工效率。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免拆模楼板免封堵的电气线管连接装置,包括:
[0007]上部密封接头结构,设于免拆模楼板上端面,包括依次连接的弯头连接件以及第
一封堵盘,所述弯头连接件的内壁直径与预制孔相适应,且该弯头连接件与第一封堵盘连接端的内壁上设有上部连接螺纹;
[0008]下部密封接头结构,设于免拆模楼板下端面,包括六边形连接管以及第二封堵盘,所述六边形连接管包括连接直管以及六边形连接座,所述连接直管的端部设有下部连接螺纹,所述第二封堵盘套设在连接直管上,且该第二封堵盘设于所述下部连接螺纹与所述六边形连接座之间;
[0009]以此方式,所述连接直管穿过预制孔后,通过所述下部连接螺纹和上部连接螺纹的配合,将所述连接直管旋入所述弯头连接件内,使得所述第一封堵盘压紧免拆模楼板上端面,所述第二封堵盘压紧免拆模楼板下端面,所述弯头连接件和连接直管形成连通的穿线通道。
[0010]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封堵盘和第二封堵盘均为锥形结构,且所述第一封堵盘和第二封堵盘的开口相对设置。
[0011]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封堵盘和第二封堵盘上还设有密封圈,以使得胡第一封堵盘和第二封堵盘与预制孔之间的环形空隙,所述密封圈为耐热、阻燃的弹性体。
[0012]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弯头连接件不与所述第一封堵盘连接的一端还设有上部直管连接口。
[0013]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连接直管未设置所述下部连接螺纹的一端还设有下部直管连接口。
[0014]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连接直管上还设有锥形管,该锥形管设于所述下部连接螺纹顶部,且该锥形管与所述连接直管一体成形,用于引导所述下部连接螺纹进入所述弯头连接件。
[0015]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下部连接螺纹的轴向长度至少为预制孔轴向长度的1.2倍。
[0016]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弯头连接件设有上部连接螺纹的部分为直管。
[0017]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上部连接螺纹的顶部设有限位件,该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下部连接螺纹的顶进。
[0018]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免拆模楼板免封堵的电气线管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9](1)依据设计情况,在免拆模楼板上确定线管穿孔位置,并在线管穿孔位置开设预制孔;
[0020](2)根据免拆模楼板的厚度和预制孔的孔径悬着相应规格的如权利要求1

9任一项所述的电气线管连接装置;
[0021](3)在预制孔处安装上部密封接头结构,第一封堵盘的中心线与预制孔的中心线对齐,弯头连接件朝向调整至预埋线管安装方向;
[0022](4)将连接直管从免拆模楼板的底端面穿过预制孔,然后将下部连接螺纹旋入所述弯头连接件内,通过所述下部连接螺纹和上部连接螺纹的配合,使得所述第一封堵盘压紧免拆模楼板上端面,所述第二封堵盘压紧免拆模楼板下端面,所述弯头连接件和连接直管形成连通的穿线通道。
[0023]总体而言,通过本专利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具备以下的
技术优点:
[0024]1.本专利技术装置,连接直管穿过预制孔后,通过所述下部连接螺纹和上部连接螺纹的配合,将所述连接直管旋入所述弯头连接件内,使得所述第一封堵盘压紧免拆模楼板上端面,所述第二封堵盘压紧免拆模楼板下端面,所述弯头连接件和连接直管形成连通的穿线通道,同时,封堵盘与免拆模楼板密封连接,一次安装成形,无需进行套管的二次封堵,也不会因为开洞而导致混凝土漏浆的问题。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中,下部连接螺纹和上部连接螺纹的配合,使得连接装置可根据免拆模楼板的厚度进行自适应调节,保证封堵盘与免拆模楼板的密封连接。
[0025]2.本专利技术装置封堵盘为锥形结构,当封堵盘收到挤压力时,锥形结构向外进行扩展微变形,进一步提高封堵盘与免拆模楼板的抓紧力,保证了预制孔的密封性。
[0026]3.本专利技术装置,第一封堵盘和第二封堵盘上还设有密封圈,其中,密封圈为弹性体,在挤压力的作用下进一步提高封堵盘与免拆模楼板的抓紧力,保证了预制孔的密封性。
[0027]4.本专利技术装置通过在免拆模楼板上设置连接件的方式,以套管粘接形式连接预埋线管直管段,形成连通的穿线通道供线缆穿过,同时在连接件封堵盘下部设置密封圈,封堵穿线孔缝隙,克服现有施工工艺下,套管与预制孔之间留有环形空隙的弊端。解决因开洞而导致的混凝土漏浆问题。
[0028]5.本专利技术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免拆模楼板免封堵的电气线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密封接头结构,设于免拆模楼板上端面,包括依次连接的弯头连接件(2)以及第一封堵盘(3),所述弯头连接件(2)的内壁直径与预制孔相适应,且该弯头连接件(2)与第一封堵盘(3)连接端的内壁上设有上部连接螺纹;下部密封接头结构,设于免拆模楼板下端面,包括六边形连接管(9)以及第二封堵盘(8),所述六边形连接管(9)包括连接直管以及六边形连接座,所述连接直管的端部设有下部连接螺纹(6),所述第二封堵盘(8)套设在连接直管上,且该第二封堵盘(8)设于所述下部连接螺纹(6)与所述六边形连接座之间;以此方式,所述连接直管穿过预制孔后,通过所述下部连接螺纹(6)和上部连接螺纹的配合,将所述连接直管旋入所述弯头连接件(2)内,使得所述第一封堵盘(3)压紧免拆模楼板上端面,所述第二封堵盘(8)压紧免拆模楼板下端面,所述弯头连接件(2)和连接直管形成连通的穿线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免拆模楼板免封堵的电气线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堵盘(3)和第二封堵盘(8)均为锥形结构,且所述第一封堵盘(3)和第二封堵盘(8)的开口相对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免拆模楼板免封堵的电气线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堵盘(3)和第二封堵盘(8)上还设有密封圈(7),以使得胡第一封堵盘(3)和第二封堵盘(8)与预制孔之间的环形空隙,所述密封圈(7)为耐热、阻燃的弹性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免拆模楼板免封堵的电气线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头连接件(2)不与所述第一封堵盘(3)连接的一端还设有上部直管连接口(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免拆模楼板免封堵的电气线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直管未设置所述下部连接螺纹(6)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锐韩琪尹传斌曾一陶俊刘梅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