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鼻喉科用雾化给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91943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20: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耳鼻喉科用雾化给药装置,包括雾化机,雾化机的一侧设置有用于盛药喷雾的雾化杯,雾化杯包括瓶体,瓶体的内部开设有水腔,且瓶体的底部中心连通有接气管,所述水腔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中空柱形的导气管,导气管竖立布置,且于内部形成导气腔,所述导气腔连通接气管,且所述导气管的管壁处还开设有上端开口的引水槽,引水槽的底部外壁均设置为网板,且设置引水槽的上端口设置为环形的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导气腔的上端口齐平本发明专利技术在雾化机上设计灵活拆装的雾化杯进行药液盛放,在雾化杯内设计能够多级且可调式破碎药液来雾化的结构,提高药液的雾化效果,且方便患者使用时的灵活调节雾化颗粒的大小使用。者使用时的灵活调节雾化颗粒的大小使用。者使用时的灵活调节雾化颗粒的大小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耳鼻喉科用雾化给药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耳鼻喉科用雾化给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耳鼻喉科用雾化器主要用于治疗各种上下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发热、咳嗽、哮喘、咽喉肿痛、咽炎、鼻炎、支气管炎、尘肺等气管、支气管、肺泡、胸腔内所发生的疾病。雾化治疗主要指气溶胶吸入疗法。所谓气溶胶是指悬浮于空气中微小的固体或液体微粒。因此雾化吸入疗法是用雾化的装置将药物分散成微小的雾滴或微粒,使其悬浮于气体中,并进入呼吸道及肺内,达到湿化气道,治疗呼吸道炎症的目的。雾化治疗时,吸入的药物可直接到达患病部位,因此比口服药物起效快,而且更为有效。由于药物直接进入呼吸道,其用量最多只需其它给药方式的十分之一,明显地减少了药物的毒副作用,对于儿童和老人尤为重要。对于咳嗽、咳痰的患者可湿化气道,稀释痰液,明显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可以普遍用于各种呼吸道疾病,并且药物作用直接,对缓解支气管哮喘效果显著且迅速,优于其他治疗方式,甚至在危急时刻能够挽救病人的生命。
[0003]目前,雾化治疗器使用的雾化杯,结构单一,难以根据患者需要进行灵活调节,具有雾化颗粒较大,使用灵活性低的问题,结构设计不合理,有待改进。为此,我们提供一种耳鼻喉科用雾化给药装置给解决上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鼻喉科用雾化给药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耳鼻喉科用雾化给药装置,包括雾化机,所述雾化机的一侧设置有用于盛药喷雾的雾化杯,所述雾化杯包括瓶体,所述瓶体的内部开设有水腔,且瓶体的底部中心连通有接气管,所述水腔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中空柱形的导气管,所述导气管竖立布置,且于内部形成导气腔,所述导气腔连通接气管,且所述导气管的管壁处还开设有上端开口的引水槽,所述引水槽的底部外壁均设置为网板,且设置引水槽的上端口设置为环形的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导气腔的上端口齐平;
[0006]所述导气管的上端固定套接有帽盖,所述帽盖的盖体设置为网状结构;
[0007]所述水腔于帽盖的上方设置有颗粒雾化调节机构,所述颗粒雾化调节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水腔内的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包括固定连接于水腔内壁上的第一环板,所述第一环板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环形等间距布置的第一条板,每个第一条板朝里的一端共同连接有第一圆环,且相邻两个第一条板之间形成扇形的第一隔槽;
[0008]所述瓶体的顶部通过密封轴承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底部杆体设置于水腔内且滑动穿过第一圆环,且转动杆的上部杆体突出瓶体并固定连接有圆形板状的把手,于转动杆底部杆体上固定套接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设置于第一隔板的上方且之间留有至少1cm空隙,所述第二隔板包括固定套接于转动杆上的第二圆环,所述第二圆环的
外侧以中心为基点环状阵列布置有若干个第二条板,每个第二条板一一对应一个第一条板,且于相邻两个第二条板之间形成扇形的第二隔槽,并于每个第二条板外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环板,所述第二环板的外弧面滑动贴触水腔的内壁;
[0009]颗粒雾化调节机构还包括开设于转动杆内部的空腔,所述空腔的内底部连通有竖立布置的输气管,所述输气管的底部一端插入导气腔内,且设置输气管的直径小于导气腔内径,所述空腔于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的区域开设有若干个环形阵列布置的喷气孔,所述喷气孔的出气口端倾斜朝上,且所述把手中部与空腔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空腔连通且内径相等,且通孔与空腔共同插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杆体活动密封喷气孔;
[0010]所述瓶体的顶部一侧连通有喷嘴,喷嘴输导雾液外排,且喷嘴上套接连通有波纹管,所述波纹管的一端连接有面罩,面罩用于患者穿戴而吸收雾液;
[0011]所述瓶体的底部还套接连通有扩容用的补液结构,所述补液结构包括环状的扩容盘,所述扩容盘可拆式组合于雾化机和瓶体之间。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耳鼻喉科用雾化给药装置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瓶体设置为柱形的塑料透明杯,于瓶体的一侧连通有注液管,且所述水腔的内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设置为环形结构,且设置注液管位于限位板上方。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耳鼻喉科用雾化给药装置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雾化机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座,所述卡座设置为橡胶板状结构且水平布置,且卡座的一侧开设有弧形的卡槽,所述瓶体插座于卡槽内,且所述雾化机的一侧通过软气管连通接气管。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耳鼻喉科用雾化给药装置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导气管的上端口突出限位板所在的位置,且设置网板的高度小于限位板的高度,且所述限位板与导气管之间留有间距。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耳鼻喉科用雾化给药装置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转动杆的中心与导气管的中心位于同一轴线上,且设置转动杆的底部与导气管的上端口留有间距,并设置转动杆的直径小于导气腔内径。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耳鼻喉科用雾化给药装置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调节杆设置为橡胶条杆,且于调节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握把,所述握把的直径大于通孔内径。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耳鼻喉科用雾化给药装置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扩容盘设置为塑料透明盘,且扩容盘的盘体上开设有插槽,所述卡座的底部与插槽对应的位置一体化设置有橡胶制的插杆,所述插杆与插槽插接配合,且所述扩容盘套接于瓶体底部。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耳鼻喉科用雾化给药装置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扩容盘的底部连通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瓶体的底部连通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和第一连接管之间插接连通有输液管,所述输液管的管体上设置有流速调节器,且所述扩容盘的底面高于瓶体的底面位置。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耳鼻喉科用雾化给药装置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雾化杯和扩容盘插座组合于雾化机上时,所述扩容盘的底面高于雾化机底面位置。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耳鼻喉科用雾化给药装置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雾化机的底部至少设置有四个矩形阵列布置的橡胶垫脚,且雾化机上部还设置有提拉把套。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2]1、该耳鼻喉科用雾化给药装置,在雾化机上设计灵活拆装的雾化杯进行药液盛放,在雾化杯内设计能够多级且可调式破碎药液来雾化的结构,提高药液的雾化效果,且方便患者使用时的灵活调节雾化颗粒的大小使用;
[0023]2、该耳鼻喉科用雾化给药装置,在雾化杯上进一步设置可以抽拉移动的调节杆,通过抽拉调节杆的进行伸缩调节,可以调控雾液喷涌的速率,从而方便患者使用时灵活调节喷发速度使用;
[0024]3、该耳鼻喉科用雾化给药装置,在雾化机和雾化杯之间设置可灵活拆装的扩容盘,通过扩容盘可对雾化杯进行药液的补充或者扩容,提高雾化杯使用时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雾化机上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鼻喉科用雾化给药装置,包括雾化机(1),所述雾化机(1)的一侧设置有用于盛药喷雾的雾化杯(2),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杯(2)包括瓶体(3),所述瓶体(3)的内部开设有水腔(301),且瓶体(3)的底部中心连通有接气管(5),所述水腔(301)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中空柱形的导气管(6),所述导气管(6)竖立布置,且于内部形成导气腔(601),所述导气腔(601)连通接气管(5),且所述导气管(6)的管壁处还开设有上端开口的引水槽(7),所述引水槽(7)的底部外壁均设置为网板(701),且设置引水槽(7)的上端口设置为环形的出水口(702),所述出水口(702)与导气腔(601)的上端口齐平;所述导气管(6)的上端固定套接有帽盖(8),所述帽盖(8)的盖体设置为网状结构;所述水腔(301)于帽盖(8)的上方设置有颗粒雾化调节机构,所述颗粒雾化调节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水腔(301)内的第一隔板(12),所述第一隔板(12)包括固定连接于水腔(301)内壁上的第一环板(1201),所述第一环板(120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环形等间距布置的第一条板(1203),每个第一条板(1203)朝里的一端共同连接有第一圆环(1202),且相邻两个第一条板(1203)之间形成扇形的第一隔槽(1204);所述瓶体(3)的顶部通过密封轴承转动连接有转动杆(10),所述转动杆(10)的底部杆体设置于水腔(301)内且滑动穿过第一圆环(1202),且转动杆(10)的上部杆体突出瓶体(3)并固定连接有圆形板状的把手(11),于转动杆(10)底部杆体上固定套接有第二隔板(13),所述第二隔板(13)设置于第一隔板(12)的上方且之间留有至少1cm空隙,所述第二隔板(13)包括固定套接于转动杆(10)上的第二圆环(1302),所述第二圆环(1302)的外侧以中心为基点环状阵列布置有若干个第二条板(1303),每个第二条板(1303)一一对应一个第一条板(1203),且于相邻两个第二条板(1303)之间形成扇形的第二隔槽(1304),并于每个第二条板(1303)外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环板(1301),所述第二环板(1301)的外弧面滑动贴触水腔(301)的内壁;颗粒雾化调节机构还包括开设于转动杆(10)内部的空腔(1001),所述空腔(1001)的内底部连通有竖立布置的输气管(9),所述输气管(9)的底部一端插入导气腔(601)内,且设置输气管(9)的直径小于导气腔(601)内径,所述空腔(1001)于第一隔板(12)和第二隔板(13)之间的区域开设有若干个环形阵列布置的喷气孔(1002),所述喷气孔(1002)的出气口端倾斜朝上,且所述把手(11)中部与空腔(1001)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通孔(1101),所述通孔(1101)与空腔(1001)连通且内径相等,且通孔(1101)与空腔(1001)共同插接有调节杆(14),所述调节杆(14)的杆体活动密封喷气孔(1002);所述瓶体(3)的顶部一侧连通有喷嘴(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荣马翠尹时华谢雪玲马艳艳覃利秋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