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广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吸入式经肺给药的雾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89012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吸入式经肺给药的雾化装置,属于雾化器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底座、雾化瓶及雾化片,底座上开设有储液槽,内盛装液体介质,雾化瓶底部设于储液槽内,浸入液体介质,雾化瓶内盛装有待雾化药液,雾化瓶的顶部设有可充气气球,气球进气口由雾化瓶瓶口伸出,气球内通过电动充气泵进行充气;雾化片设置于储液槽的底部,与外部电源相连接,在通电后高频振动,高频振动通过液体介质传递到雾化瓶使其振动,使部分待雾化药液进行雾化,雾化颗粒充满气球以下空间,达到合格浓度后,对气球放气,并使气球提升离开雾化瓶,进而使药液继续雾化,形成雾化颗粒充满雾化瓶。本发明专利技术可解决瓶内雾化颗粒较少,使用者未吸到雾化颗粒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入式经肺给药的雾化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雾化器
,尤其是涉及一种吸入式经肺给药的雾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如今空气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加上四季更替不定时,以及昼夜温差变化大,导致人们感染呼吸道疾病的概率大大增加。传统的治疗呼吸道疾病的方法,一般都是通过打针吃药治疗,但是这种方法治疗周期长,见效时间慢,故而无法满足人们快速治愈呼吸道疾病的需求。但随着雾化器的出现,药物通过雾化,达到能吸入肺的颗粒大小要求,进而通过吸入式经肺给药来进行给药的治疗模式已被广泛应用,这一重大改变得益于雾化器的出现。
[0003]医用雾化器一般都主要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的,例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发的肺炎也是一种呼吸道疾病,专家通过分析发现其主要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而使人患病,现有的新冠疫苗大都是通过肌肉注射来达到免疫的目的,故而急需一种更直接更有效的治疗模式。
[0004]目前,常用的医用雾化器是将药物雾化,再通过导管打入瓶子,让人们吸入,达到治疗的目的。但是,此种方式由于瓶子的材质问题,不能挤压完全,那么其中雾化的药物不能被完全利用,造成浪费,且吸入式时雾化颗粒很小,人们一般没感觉,因此无法确定自己是否已吸入药物,且雾化过程中不能根据瓶体观察雾化颗粒是否充满瓶体,当瓶体内雾化颗粒的量较少时,极易出现未吸到雾化颗粒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入式经肺给药的雾化装置,该装置能够解决在使用雾化瓶时由于雾化时间短或雾化不充分导致瓶内雾化颗粒较少,使用者易出现未吸到雾化颗粒的情况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吸入式经肺给药的雾化装置,包括:底座、雾化瓶及雾化片,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储液槽,所述储液槽内盛装有液体介质,所述雾化瓶的底部设于所述储液槽内,且所述雾化瓶的底部浸入液体介质内,所述雾化瓶内盛装有待雾化药液,所述雾化瓶的顶部设有可充气的气球,所述气球的进气口由所述雾化瓶的瓶口伸出,所述气球通过电动充气泵进行充气;所述雾化片设置于所述储液槽的底部,所述雾化片与外部电源相连接,能够在通电后进行高频振动,并通过液体介质传递到所述雾化瓶使其振动,使雾化瓶内部分待雾化药液进行第一阶段雾化,待雾化颗粒充满所述气球底部以下的所述雾化瓶内部空间,并达到合格浓度后,通过对所述气球逐渐放气,使所述气球提升离开所述雾化瓶,进而使所述雾化瓶内待雾化药液进行第二阶段雾化,形成雾化颗粒充满所述雾化瓶。
[0007]优选地,所述雾化片包括金属基底和压电陶瓷片,所述金属基底的上表面与所述液体介质相接触,所述压电陶瓷片与所述金属基底的下表面相粘接,所述压电陶瓷片的导电部与外部电源相连接,能够在通电后进行高频振动。
[0008]优选地,还包括MCU,所述MCU包括控制按键和充气泵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按键用于输入充气指令,所述MCU发送充气指令给所述充气泵控制模块,所述充气泵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电动充气泵对所述气球进行充气。
[0009]优选地,还包括阀门机构和升降机构,所述阀门机构与所述气球的进气口配合安装,用于控制所述气球的进气口的开闭,所述升降机构与所述阀门机构相连接,用于带动所述阀门机构和所述气球一体运动,从而伸入所述雾化瓶内和由所述雾化瓶内取出,所述阀门机构和所述升降机构均与所述MCU相接,通过所述MCU控制其动作,在第一阶段雾化前,由所述升降机构带动所述气球进入所述雾化瓶内,所述阀门机构处于打开状态,由所述电动充气泵对气球进行充气,开始第一阶段雾化,使雾化颗粒充满所述气球底部以下的所述雾化瓶内部空间,并达到合格浓度,充气完毕后,所述阀门机构处于闭合状态;第二阶段雾化开始前,所述阀门机构切换到打开状态;第二阶段雾化过程中,所述升降机构动作,使所述气球在排气过程中逐步提升,并由所述阀门机构排气后由所述雾化瓶内取出,使所述雾化瓶内的待雾化药液继续雾化,最终充满所述雾化瓶。
[0010]优选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上限位开关和下限位开关,所述下限位开关用于限定所述气球伸入所述雾化瓶内并开始充气的位置高度,所述上限位开关用于限定所述气球由所述雾化瓶内取出处的位置高度。
[0011]优选地,所述阀门机构的打开和闭合通过所述MCU进行控制,所述升降机构的升降方向和速度通过所述MCU进行控制,且所述升降机构的下降速度大于其上升速度。
[0012]优选地,所述阀门机构为三通阀,所述三通阀的三个接口分别与所述气球的进气口、所述电动充气泵以及外部环境相连通。
[0013]优选地,所述三通阀为三通电磁阀或三通电动阀。
[0014]优选地,所述雾化瓶采用柔性瓶体,所述雾化瓶的侧面与所述底座间设有相适配的凸起和凹槽,所述凸起和所述凹槽配合用于使所述雾化瓶的轴线与所述底座的轴线保持平行,所述雾化瓶的瓶口为口吸式瓶口。
[0015]优选地,所述液体介质为纯净水和医用酒精中的任意一种。
[001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底座上开设储液槽,储液槽内盛装有液体介质,雾化片安装在储液槽的底部,雾化瓶漂浮在液体介质的顶部,雾化片在与外部电源相接后进行高频振动,高频振动可通过液体介质传递到雾化瓶,使雾化瓶内的待雾化药液雾化,形成雾化颗粒,雾化瓶的顶部瓶口处设置有气球,在雾化前使气球内充满空气堵住瓶口,使药液进行第一阶段雾化,待雾化颗粒充满气球底部以下的雾化瓶内空间,并达到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合格浓度后,使气球逐渐排气,且气球逐渐从雾化瓶内取出,是雾化瓶的容积增大,雾化瓶内待雾化药液进行第二阶段雾化,使雾化颗粒充满雾化瓶,并达到能满足使用效果的浓度,从而使使用者口部吸取雾化颗粒时,可以轻松吸取到雾化颗粒,使用更加方便,且能避免出现未吸到雾化颗粒药液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
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雾化装置气球充满状态的主视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雾化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底座剖切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MCU与气球充放气和移动部件的电气原理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控制气球充放气和移动部件具体连接原理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金属基底;2:压电陶瓷片;3:底座;4:雾化瓶;5:气球;501:进气口;6:待雾化药液;7:储液槽;8:电动充气泵;801:气体出口;802:气体进口;9:阀门机构;901:第一接口;902:第二接口;903:第三接口;10:MCU;1001:控制按键;1002:充气泵控制模块;11:升降机构;1101:上限位开关;1102:下限位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入式经肺给药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雾化瓶及雾化片,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储液槽,所述储液槽内盛装有液体介质,所述雾化瓶的底部设于所述储液槽内,且所述雾化瓶的底部浸入液体介质内,所述雾化瓶内盛装有待雾化药液,所述雾化瓶的顶部设有可充气的气球,所述气球的进气口由所述雾化瓶的瓶口伸出,所述气球通过电动充气泵进行充气;所述雾化片设置于所述储液槽的底部,所述雾化片与外部电源相连接,能够在通电后进行高频振动,并通过液体介质传递到所述雾化瓶使其振动,使雾化瓶内部分待雾化药液进行第一阶段雾化,待雾化颗粒充满所述气球底部以下的所述雾化瓶内部空间,并达到合格浓度后,通过对所述气球逐渐放气,使所述气球提升离开所述雾化瓶,进而使所述雾化瓶内待雾化药液进行第二阶段雾化,形成雾化颗粒充满所述雾化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入式经肺给药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片包括金属基底和压电陶瓷片,所述金属基底的上表面与所述液体介质相接触,所述压电陶瓷片与所述金属基底的下表面相粘接,所述压电陶瓷片的导电部与外部电源相连接,能够在通电后进行高频振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入式经肺给药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MCU,所述MCU包括控制按键和充气泵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按键用于输入充气指令,所述MCU发送充气指令给所述充气泵控制模块,所述充气泵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电动充气泵对所述气球进行充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入式经肺给药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阀门机构和升降机构,所述阀门机构与所述气球的进气口配合安装,用于控制所述气球的进气口的开闭,所述升降机构与所述阀门机构相连接,用于带动所述阀门机构和所述气球一体运动,从而伸入所述雾化瓶内和由所述雾化瓶内取出,所述阀门机构和所述升降机构均与所述MCU相接,通过所述MCU控制其动作,在第一阶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帆陈伯川张建辉谭天曾耀华谢堂温雨欣梁家丽王嘉龙桂珍珍黄茜马明栋周晓思霍宇轩张伟荣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