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尾巨桉JL-107品种的组培培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917384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20: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苗木培育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尾巨桉J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尾巨桉JL

107品种的组培培育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苗木培育
,具体是一种尾巨桉JL

107品种的组培培育方法。

技术介绍

[0002]JL

107品种的尾巨桉具有生快,干形好,林相整齐,木材密度高,纤维长度长,抗病能力强等诸多优点,而在我国云南、广西等地大量种植;尾巨桉的组培培育是指从尾巨桉上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通过无菌操作,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在含有各种营养物质及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尾巨桉植株的技术,组培培育具有省时省力省成本的特点,在尾巨桉的育苗过程中,而广泛采用。
[0003]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尾巨桉DH32

28品种的组培快繁方法(授权公告号CN104365479B),该专利技术通过外植体的建立、外植体消毒、初代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培养、炼苗和移栽等步骤实现,针对初代培养、继代和生根培养选择了专用的培养基组成,合理的炼苗措施使尾巨桉移栽后生长快,成活率高,达到了繁殖系数高,繁殖效果好的目的,但是其在培育的过程中,生根情况不佳,且不利于后续苗木的生长成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尾巨桉JL

107品种的组培培育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尾巨桉JL

107品种的组培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分离培养:取JL

107品种的尾巨桉的木质化嫩枝,剥除幼叶后,切取0.1~0.2mm茎段并消毒后,接种到分化培养基上,每20~25d更换一次培养基,直到发芽;S2、脱毒处理:将S1步骤中的分化培养基连同发芽的嫩苗一起放入到人工气候培养箱中,进行变温脱毒处理,每3~4h开一次杀菌灯对嫩苗进行杀菌处理,每次杀菌3~5min,脱毒处理时间为45~60d;S3、增殖培养:从脱毒处理后的嫩苗上切取0.2~0.5mm的顶芽,再接种到继代培养基上,每20~25d更换一次培养基,把顶芽培养成无根苗,并对无根苗进行病毒检测,当出现带有病毒的无根苗时,再次进行脱毒处理,直到病毒完全消除;S4、生根培养:从没有病毒的无根苗上切取1.5cm的嫩梢插入生根培养基中,每20~25d更换一次培养基,直到无根苗生长出白色根点;S5、营养钵移栽:将培养容器连同带有白色根点的幼苗,一起移到大棚内进行强光闭瓶炼苗7~10天,遮阴度宜为50%~70%,打开培养容器的盖子,在自然光下开瓶炼苗3~5天,把生根良好的有根苗上的培养基清洗干净,然后置于0.1%的多菌灵溶液中进行杀菌处理,再进行移栽,营养钵内加入体积份80%的幼苗基质和20%的蛭石或珍珠岩,定期浇水即。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S1步骤中分离培养的温度控制在25
±
2℃,环境湿度50%~60%,光强1500~2000lx,光照时间8~12h/d。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S2步骤中脱毒处理的温度控制在25
±
2℃,环境湿度70%~80%,光强4500~5000LX,光照时间16h/d。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S1步骤中的消毒方法如下:先用浓度80%的酒精将茎段浸泡6~8s,再用蒸馏水冲洗干净,接着采用浓度5%的次氯酸钠浸泡3~5min即可。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S1步骤中分化培养基、S3步骤中的继代培养基和S4步骤中的生根培养基在培养一个周期后,消毒杀菌后,再补充原培养基30%~40%的母液即可重新使用。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分化培养基由体积比为97.5~98.5份营养基体、1~1.5份浓度为0.5mg/L的苄氨基腺嘌呤和0.5~1份浓度为0.2mg/L的萘乙酸组成,所述继代培养基由97~98份营养基体和2~3份浓度为1.0mg/L的腺苷酸环化酶组成,所述生根培养基由97~98份营养基体和2~3份浓度为0.2mg/L的吲哚丁酸组成。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营养基体由大量元素、微量元素、铁盐、维生素和氨基酸组成;所述大量元素由3~35份硝酸铵、33~38份硝酸钾、7.5~8份七水硫酸镁、8.5~9份二水氯化钙和3~3.5份磷酸氢钾组成;所述微量元素由0.1~0.15份碘化钾、1.~1.5份硼酸、4.~4.5份四水硫酸锰、1.5~2份七水硫酸锌、0.05~0.08份二水钼酸钠、0.005~0.008份五水硫酸铜和0.005~0.008份六水氯化钴组成;所述铁盐由5.5~6份七水硫酸亚铁和7.5~8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组成;所述维生素由0.1~0.12份烟酸、0.02~0.03份维生素B1,0.1~0.12份维生素B6和20~25份肌醇组成;所述氨基酸由8.5~9份谷氨酰胺、2.5~3份天冬氨酸、2.5~3份精氨酸和0.7~1份甘氨酸组成。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分离培养、脱毒处理、增殖培养、生根培养和营养钵移栽,对JL

107品种的尾巨桉进组织培养,培育苗木,培养的幼苗生根数量多,根的长度较长,为后续幼苗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幼苗成活率,且幼苗更加粗壮,在生长的过程中,不易弯曲、倒伏,从而有利于树木的成材,在多代培育的过程中,苗木生长正常,遗传性好,不易发生畸形变异,有利于后续木材的品质,适合大范围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001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尾巨桉JL

107品种的组培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分离培养:取JL

107品种的尾巨桉的木质化嫩枝,剥除幼叶后,切取0.1~0.2mm茎段并消毒后,接种到分化培养基上,每20~25d更换一次培养基,直到发芽;S2、脱毒处理:将S1步骤中的分化培养基连同发芽的嫩苗一起放入到人工气候培养箱中,进行变温脱毒处理,每3~4h开一次杀菌灯对嫩苗进行杀菌处理,每次杀菌3~5min,脱毒处理时间为45~60d;S3、增殖培养:从脱毒处理后的嫩苗上切取0.2~0.5mm的顶芽,再接种到继代培养基上,每20~25d更换一次培养基,把顶芽培养成无根苗,并对无根苗进行病毒检测,当出现
带有病毒的无根苗时,再次进行脱毒处理,直到病毒完全消除;S4、生根培养:从没有病毒的无根苗上切取1.5cm的嫩梢插入生根培养基中,每20~25d更换一次培养基,直到无根苗生长出白色根点;S5、营养钵移栽:将培养容器连同带有白色根点的幼苗,一起移到大棚内进行强光闭瓶炼苗7~10天,遮阴度宜为50%~70%,打开培养容器的盖子,在自然光下开瓶炼苗3~5天,把生根良好的有根苗上的培养基清洗干净,然后置于0.1%的多菌灵溶液中进行杀菌处理,再进行移栽,营养钵内加入体积份80%的幼苗基质和20%的蛭石或珍珠岩,定期浇水即,组培苗虽然具有一定的光合能力,但是其处于高湿、弱光、低CO2、恒温、异养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尾巨桉JL

107品种的组培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分离培养:取JL

107品种的尾巨桉的木质化嫩枝,剥除幼叶后,切取0.1~0.2mm茎段并消毒后,接种到分化培养基上,每20~25d更换一次培养基,直到发芽;S2、脱毒处理:将S1步骤中的分化培养基连同发芽的嫩苗一起放入到人工气候培养箱中,进行变温脱毒处理,每3~4h开一次杀菌灯对嫩苗进行杀菌处理,每次杀菌3~5min,脱毒处理时间为45~60d;S3、增殖培养:从脱毒处理后的嫩苗上切取0.2~0.5mm的顶芽,再接种到继代培养基上,每20~25d更换一次培养基,把顶芽培养成无根苗,并对无根苗进行病毒检测,当出现带有病毒的无根苗时,再次进行脱毒处理,直到病毒完全消除;S4、生根培养:从没有病毒的无根苗上切取1.5cm的嫩梢插入生根培养基中,每20~25d更换一次培养基,直到无根苗生长出白色根点;S5、营养钵移栽:将培养容器连同带有白色根点的幼苗,一起移到大棚内进行强光闭瓶炼苗7~10天,遮阴度宜为50%~70%,打开培养容器的盖子,在自然光下开瓶炼苗3~5天,把生根良好的有根苗上的培养基清洗干净,然后置于0.1%的多菌灵溶液中进行杀菌处理,再进行移栽,营养钵内加入体积份80%的幼苗基质和20%的蛭石或珍珠岩,定期浇水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巨桉JL

107品种的组培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步骤中分离培养的温度控制在25
±
2℃,环境湿度50%~60%,光强1500~2000lx,光照时间8~12h/d。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巨桉JL

107品种的组培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步骤中脱毒处理的温度控制在25
±
2℃,环境湿度70%~80%,光强4500~5000LX,光照时间16h/d。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巨桉J...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成学粟国磊李从荣黄玲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云景林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