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雨污水管道防渗漏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1715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2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城市雨污水管道防渗漏连接结构,属于管道连接结构技术领域,解决现有技术在混凝土管道对接处放置柔性接口胶圈,对接过程中,调整混凝土管道时,容易造成柔性接口胶圈脱落,从而易造成混凝土管道接口处漏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两端开口、且内部形成通道的连接件,连接件的两端内壁上、设置有卡设混凝土管道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设置有第一垫圈;所述第一垫圈为与第一凹槽相匹配的槽型垫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密封连接混凝土管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密封连接混凝土管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密封连接混凝土管道。

Anti leakage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urban rainwater and sewage pipe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城市雨污水管道防渗漏连接结构


[0001]一种城市雨污水管道防渗漏连接结构,用于密封连接混凝土管道,属于管道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管道是指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制作的管子,用于输送水、油、气等流体。可分为素混凝土管、普通钢筋混凝土管、自应力钢筋混凝土管和预应力混凝土管四种。
[0003]混凝土管道的成型方法有离心法、振动法、滚压法、真空作业法以及滚压、离心和振动联合作用的方法。为了提高混凝土管的使用性能,中国和其他许多国家较多地发展预应力混凝土压力管。这种管子配有纵向和环向预应力钢筋,因此具有较高的抗裂和抗渗能力。80年代,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发展了自应力钢筋混凝土管,其主要特点是利用自应力水泥在硬化过程中的膨胀作用产生预应力,简化了制造工艺。混凝土管与钢管比较,可以大量节约钢材,延长使用寿命,且建厂投资少,铺设安装方便,已在工厂、矿山、油田、港口、城市建设和农田水利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0004]现有技术中的混凝土管道通过放置柔性接口胶圈进行卡接对接,但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0005]1.在混凝土管道对接处放置柔性接口胶圈,对接过程中,调整混凝土管道时,容易造成柔性接口胶圈脱落,从而易造成混凝土管道接口处漏水;
[0006]2.在混凝土管道对接处放置柔性接口胶圈,对接过程中,调整混凝土管道时,混凝土管道撞击柔性接口胶圈,容易使柔性接口胶圈损坏,从造成混凝土管道接口处易出现漏水的问题;
[0007]3.转角处,两两混凝土管道的连接处容易出现无法挤压柔性接口胶圈,从而易出现渗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城市雨污水管道防渗漏连接结构,解决现有技术在混凝土管道对接处放置柔性接口胶圈,对接过程中,调整混凝土管道时,容易造成柔性接口胶圈脱落,从而易造成混凝土管道接口处漏水。
[000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10]一种城市雨污水管道防渗漏连接结构,包括两端开口、且内部形成通道的连接件,连接件的两端内壁上、设置有卡设混凝土管道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设置有第一垫圈;
[0011]所述第一垫圈为与第一凹槽相匹配的槽型垫圈。
[0012]进一步,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方向侧,连接件的内壁上还设置有向下凹的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设置有第二垫圈。
[0013]进一步,沿连接件的周长方向,连接件上等间距设置有多个通孔,和穿过通孔将连接件固定在混凝土管道上的固定件。
[0014]进一步,所述固定件包括设置在连接件上的螺纹杆,套设在螺纹杆上的第一连接杆,与第一连接杆垂直相连的第二连接杆,设置在第一连接杆上夹持混凝土管道的夹持件,以及与螺纹杆螺纹相配合、将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夹持件向下压的螺母。
[0015]进一步,所述通孔为弧形孔;
[0016]所述夹持件为与通孔相配合的弧形夹片。
[0017]进一步,所述连接件上套设有第三垫圈,第三垫圈套设在通孔处;或弧形夹片的底部或侧面设置有第四垫圈。
[0018]进一步,所述第三垫圈为一环形垫圈;或包括环形垫圈,环形垫圈的内壁上设置的与通孔相匹配的凸型垫圈。
[0019]进一步,所述连接件的两端直径大小相同,或一端直径大于另一端的直径。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1]一、本技术通过连接件上的第一凹槽,并在第一凹槽内设置第一垫圈后来卡设混凝土管道,由于第一垫圈为槽型垫圈,第一垫圈与第一凹槽的摩擦面积就会加大,在混凝土管道对接过程中,调整混凝土管道时,第一垫圈就不易从连接件上掉下来,或直接将第一垫圈套设在混凝土管道的端部再调节,从而降低第一垫圈脱落的问题,进一步降低混凝土管道接口处漏水的问题;
[0022]二、本技术中的混凝土管道对接过程中,混凝土管道易撞击第一垫圈使其损坏使,可通过第二凹槽内设置的第二垫圈防连接处漏水,在第二凹槽内设置第二垫圈,还可防止转角处、两两混凝土管道的连接处容易出现无法挤压第一垫圈从而出现渗漏的问题;
[0023]三、本技术通过连接件上设置固定件,再通过固定件穿过通孔将连接件固定在管道上,可防止混凝土管道对接后受其它混凝土管道调整的影响,使连接处的连接件与混凝土管道相分离,从而需再次对接或易出现漏水等情况;
[0024]四、本技术中的固定件结构简单,且便于固定;
[0025]五、本技术中的通孔为弧形孔,夹持件为与通孔相配合的弧形夹片,目的是便于加大夹持件与混凝土管道相接触的夹持面,以便使连接件与混凝土管道能牢牢固定在一起;
[0026]六、本技术在连接件上套设第三垫圈,且与通孔相对应,或弧形夹片的底部或侧面设置第四垫圈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弧形夹片与混凝土管道相配合时损伤混凝土管道,同时是为了能进一步防混凝土管道连接处出现渗漏的问题;
[0027]七、本技术中的连接件的两端直径大小相同,即可用于连接两两直径相同的混凝土管道;一端直径大于另一端的直径时,可用于连接端部直径不同的混凝土管道。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该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9]图1为本技术中连接件的两端直径大小相同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图1中连接件上设置螺纹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未表示出螺纹杆的螺纹;
[0031]图3为本技术中连接件的一端直径大于另一端的直径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4为图3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5为本技术中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6为本技术中第三垫圈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7为本技术中第一垫圈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中:1

连接件、2

第一凹槽、3

第一垫圈、4

第二凹槽、5

第二垫圈、6

通孔、7

固定件、8

螺纹杆、9

第一连接杆、10

第二连接杆、11

夹持件、12

螺母、13

第三垫圈、14

环形垫圈、15

凸型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雨污水管道防渗漏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端开口、且内部形成通道的连接件(1),连接件(1)的两端内壁上、设置有卡设混凝土管道的第一凹槽(2),第一凹槽(2)内设置有第一垫圈(3);所述第一垫圈(3)为与第一凹槽(2)相匹配的槽型垫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雨污水管道防渗漏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2)的开口方向侧,连接件(1)的内壁上还设置有向下凹的第二凹槽(4),第二凹槽(4)内设置有第二垫圈(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城市雨污水管道防渗漏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沿连接件(1)的周长方向,连接件(1)上等间距设置有多个通孔(6),和穿过通孔(6)将连接件(1)固定在混凝土管道上的固定件(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城市雨污水管道防渗漏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7)包括设置在连接件(1)上的螺纹杆(8),套设在螺纹杆(8)上的第一连接杆(9),与第一连接杆(9)垂直相连的第二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帅卢健唐荣鹏刘德致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