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流量的布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5201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暖通空调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调节流量的布水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第二管道插装进高度调节板时调整控流高度,实现对流量和流速控制的同时,还提高了布水器的普适性。布水器的适用范围增加后,布水器就能应用于不同的空调蓄冷系统中。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腔内结构能逐级减低布水器出口流速,减少了蓄冷水池中水流的扰动,缩小了斜温层厚度,提高了蓄冷水池的能量利用率。此外,以成品的变径管组装成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再将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再次进行组装,这样的组装方式,不仅降低加工订制难度和成本,安装方便,还施工快捷,能有效缩短施工工期。能有效缩短施工工期。能有效缩短施工工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流量的布水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暖通空调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调节流量的布水器。

技术介绍

[0002]由于工业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力需求量与日俱增,随着用电量的增加,除了增建电厂扩大发电量这一途径外,另外的途径就是节能降耗。空调的普及率逐年增长,电力消耗增长迅速,高峰电力紧张,非高峰电力又得不到充分的应用。因此,如何转移高峰电力需求,“移峰填谷”,平衡电力供应,提高电能的有效利用,就成为当前许多国家重视解决的问题。采用“分时电价”政策以及某些鼓励性政策进一步推动了使用离峰电力的积极性。这就使离峰蓄冷技术得到重视和发展。其中蓄热和蓄冷技术在空调系统中应用较多且相对成熟的技术是蓄冷空调技术,蓄冷空调作为其中的重要部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蓄冷空调是一种储能装置,是蓄冷空调系统的主要部件。空调制冷设备利用夜间低谷点制冷,将冷量以冷、冷水或凝固状相变材料的形式储存起来,而在空调高峰负荷时段部分或全部地利用储存的冷量向空调系统供冷,以达到减少制冷设备安装容量、降低运行费用和电力负荷削峰填谷的目的。
[0003]布水器是蓄冷(蓄热)空调系统中一个重要部件,其对整个蓄冷(蓄热)空调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有着重要影响。蓄冷(蓄热)空调系统的蓄能装置多以自然分层的蓄能方式为主,其原理是借助冷热水密度存在的差异进行自然分层,蓄能和释能的过程中尽量减少对温度分层的破坏,提高冷热水的利用率。因此,布水器的结构设计及布水的均匀性决定着水蓄能装置的性能。由于不同空调蓄冷系统的蓄冷特性不一样,对布水器的出流流量和流速要求也不相同,因此同一种布水器对于不同的空调蓄冷系统适用性不同。现有的布水器结构固定,流速单一,应用在不同的空调蓄冷系统中,往往达不到最佳的效果。若根据不同的空调蓄冷系统研制不同的布水器,这样又会导致成本增加。现有的布水器难以适用于不同的空调蓄冷系统,其出流流量和流速无法使水槽内的分层效果达到最佳,已成了空调行业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目前亟需一种能调节流量,有效适用于不同空调蓄冷系统的布水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可调节流量的布水器,用于解决布水器不适用于不同空调蓄冷系统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可调节流量的布水器,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高度调节板和底座;所述第一管道两端分别为第一管口和第二管口;所述第二管道两端分别为第三管口和第四管口;所述第一管口为入流口;所述第二管口与所述第三管口连接;所述高度调节板设置于所述底座上表面,远离底座的一侧设有凸沿;所述第四管口套设于所述凸沿上,套设于凸沿上的高度为控流高度,与所述底座上表面之间设有周向出流口;所述控流高度可在所述第二管
道与所述高度调节板一侧插装组合时进行调节,用于控制流量。
[0007]具体地,由于现有的布水器结构固定,可控流量单一,导致无法适用于不同的空调蓄冷系统,为了增加布水器的适用场景,提高空调蓄冷系统的能量利用率,本方案采取了一种可调节流量的布水器。所述布水器设有用于减缓水流流速的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水流从入流口进入,流经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的腔体,沿第四管口管壁或高度调节板流至周向出流口后,从出流口流出布水器。所述高度调节板一侧与底座粘合,另外一侧两端开设有缺口,中段为向上的凸沿。第二管道与高度调节板组合方式为:第二管道由上往下通过第四管口插装进高度调节板。所述第四管口管壁进入所述缺口内时,其内壁与所述缺口的竖向段贴合,可对第四管口套设凸沿的高度,即第四管口进入凸沿侧边的高度进行调节,以控制布水器的流量。第四管口内壁与所述缺口的竖向段贴合的位置越高,第四管口套设凸沿的高度越高,第四管口端面与底座上表面相距越远,出流口越大,布水器流量越大,反之,第四管口内壁与所述缺口的竖向段贴合的位置越低,第四管口套设凸沿的高度越低,第四管口端面与底座上表面相距越近,出流口越小,布水器流量越小。给空调蓄冷系统安装布水器时,可根据具体的流速需求设置控流高度以调整出流口的大小,使流体的流速得到合理的调整,符合用户需求。由于本方案的布水器为小精高设备,通过布水器的水流较小,因此,将第二管道插装进高度调节板后,第四管口不会受水流的影响,发生与高度调节板相对的位移。本方案的布水器通过第二管道插装进高度调节板时调整控流高度,实现对流量和流速控制的同时,还提高了布水器的普适性。布水器的适用范围增加后,布水器就能应用于不同的空调蓄冷系统中。
[0008]进一步地,所述高度调节板与底座上表面垂直;所述凸沿纵截面为矩形,长度与所述第四管口内径相等;所述第四管口内壁与所述凸沿侧边扣合。
[0009]具体地,凸沿纵截面为矩形时,高度调节板两侧开设的缺口为L形缺口,凸沿长度与第四管口内径相等。当第四管口管壁进入L形缺口时,管壁内壁扣合于凸沿侧边,即L形缺口的竖向段,以使第二管道与高度调节板固定连接。
[0010]进一步地,高度调节板与底座上表面垂直;所述凸沿纵截面为梯形;所述梯形上底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四管口内径。
[0011]具体地,将凸沿的侧边设计斜边,可使第四管口管壁内壁与凸沿侧边扣合得更紧密。
[0012]进一步地,所述高度调节板的数量为两个或以上;所述高度调节板板身开设有竖向的组合口;所述组合口用于所述高度调节板之间相互组合。
[0013]具体地,本方案采用的高度调节板数量一般为两块,组合口一般为方形凹口。两块高度调节板设置成交叉十字,通过方形的凹口相互组合、连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道由第一窄管和第一阔管连接组成,横截面呈凸台状;所述第一管口为第一窄管管口;所述第二管口为第一阔管管口。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管道由第二窄管、锥形筒和第二阔管依次连接组成;所述第三管口为第二窄管管口;所述第四管口为第二阔管管口。
[0016]具体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腔内结构能逐级减低布水器出口流速,减少了蓄冷水池中水流的扰动,缩小了斜温层厚度,提高了蓄冷水池的能量利用率。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道插装于所述第二管道内,所述第二管口的外径与所述第
三管口的内径相等。
[0018]具体地,本方案采取了以成品的变径管组装成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再将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再次进行组装,这样的组装方式,不仅降低加工订制难度和成本,安装方便,还施工快捷,能有效缩短施工工期。
[0019]进一步地,所述第四管口管壁开设有至少两个卡口;所述卡口两两相对,且与所述高度调节板的厚度适配。
[0020]具体地,高度调节板一侧设凸沿,则整体呈凸台状,两端具有台阶。当第二管道插装于高度调节板一侧时,第四管口相对的两侧管壁分别进入高度调节板两端的缺口,两侧管壁内侧与缺口的竖向段贴合。第四管口管壁与所述缺口的竖向段贴合的位置越低,第四管口套设凸沿的高度越低,第四管口端面与底座上表面相距越近,周向出流口越小,布水器的流量越小。当第四管口的管壁与缺口的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流量的布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高度调节板和底座;所述第一管道两端分别为第一管口和第二管口;所述第二管道两端分别为第三管口和第四管口;所述第一管口为入流口;所述第二管口与所述第三管口连接;所述高度调节板设置于所述底座上表面,远离底座的一侧设有凸沿;所述第四管口套设于所述凸沿上,套设于凸沿上的高度为控流高度,与所述底座上表面之间设有周向出流口;所述控流高度可在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高度调节板一侧插装组合时进行调节,用于控制流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流量的布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板与底座上表面垂直;所述凸沿纵截面为矩形,长度与所述第四管口内径相等;所述第四管口内壁与所述凸沿侧边扣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流量的布水器,其特征在于,高度调节板与底座上表面垂直;所述凸沿纵截面为梯形;所述梯形上底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四管口内径。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流量的布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板的数量为两个或以上;所述高度调节板板身开设有竖向的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宗金邹思陈媛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