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板材及太阳能光伏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1468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20:02
本公开涉及一种复合板材及太阳能光伏组件,该复合板材包括耐候涂层、第一透光层和第二透光层,耐候涂层涂覆在第一透光层的上方,第二透光层设置在第一透光层的下方;其中,所述耐候涂层为含有低聚倍半硅氧烷的有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板材及太阳能光伏组件


[0001]本公开涉及太阳能光伏
,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板材及太阳能光伏组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碳达峰与碳中和环保目标的确立,节能建筑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光伏组件是实现节能建筑的重要产品。光伏组件通常包括双面光伏组件和单面光伏组件,其中,双面光伏组件较单面光伏组件具有更好的性能,因此双面光伏组件得到了更广泛的运用。
[0003]相关技术中,双面光伏组件的前板和后板通常由玻璃制成,具有安装成本高、易碎且重量大等缺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行业内通常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高分子材料来代替玻璃制备双面光伏组件的前板和后板。
[0004]然而,在实现本公开的过程中,本公开的专利技术人发现,已有的光伏组件高分子材料前板和/或后板存在耐候性差、透光性差等问题。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耐候性差,很难满足户外长期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的耐温性能差,难以在高温下长期使用,尤其是在光伏组件产品与建筑物结合后的受限散热工况下的长期使用。聚碳酸酯材料则在紫外照射下易于发生黄变,影响透光率,进而影响光伏组件产品的发电效率。虽然常规的复合PMMA/PC共挤出材料虽然可以改善耐磨性能与抗冲击性能,但是耐UV性能仍难以满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公开的目的是解决已有的光伏组件高分子材料前板和/或后板的耐候性差、透光性差等问题,提供一种复合板材及太阳能光伏组件。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复合板材,用于太阳能光伏组件,所述复合板材包括耐候涂层、第一透光层和第二透光层,所述耐候涂层涂覆在所述第一透光层的上方,所述第二透光层设置在所述第一透光层的下方;其中,所述耐候涂层为含有低聚倍半硅氧烷的有机

无机杂化层,所述第一透光层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层,所述第二透光层为聚碳酸酯层;所述耐候涂层、所述第一透光层和所述第二透光层的折射率依次递增。
[0007]可选地,所述耐候涂层的折射率小于1.48,优选为1.38~1.48,厚度为0.1μm~1μm;所述第一透光层的折射率为1.48~1.50,厚度为20μm~1000μm;所述第二透光层的折射率为1.56~1.61,厚度为150μm~3000μm。
[0008]可选地,所述耐候涂层中含有低聚倍半硅氧烷、丙烯酸酯预聚物、多官能团丙烯酸单体和固化剂,以所述耐候涂层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低聚倍半硅氧烷的含量为1~20wt%,所述丙烯酸酯预聚物的含量为15~50wt%,所述多官能团丙烯酸单体的含量为20~60wt%,所述固化剂的含量为0.1~1.5wt%;优选地,以所述耐候涂层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低聚倍半硅氧烷的含量为5~20wt%,所述丙烯酸酯预聚物的含量为20~50wt%,所述多官能团丙烯酸单体的含量为25~60wt%,所述固化剂的含量为0.5~1.5wt%。
[0009]可选地,所述低聚倍半硅氧烷具有至少一种能够与树脂发生反应的官能团;所述丙烯酸酯预聚物选自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物、环氧丙烯酸酯预聚物、有机硅丙烯酸酯预聚
物和氟改性丙烯酸酯预聚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多官能团丙烯酸单体包括三官能度丙烯酸单体;所述固化剂选自过氧化苯甲酰(BPO)、偶氮二异丁腈(AIBN)、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和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已酯中的至少一种。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一透光层和所述第二透光层之间还设有粘结层,所述粘结层的折射率为1.48~1.57,厚度为5μm~150μm;优选地,所述粘结层的折射率为1.5~1.56,厚度为50μm~150μm。
[0011]可选地,所述粘结层中含有聚氨酯、紫外光吸收剂和紫外光稳定剂,以所述粘结层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聚氨酯的含量为95~99wt%,所述紫外光吸收剂的含量为0.1~2wt%,所述紫外光稳定剂的含量为0.1~1wt%。
[0012]可选地,所述第二透光层的下方还设有增粘层,所述增粘层的厚度为20μm~100μm。
[0013]可选地,所述增粘层中含有马来酸酐改性的聚烯烃和/或乙烯醋酸乙烯酯。
[0014]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所述太阳能光伏组件包括前板、前封装层、发电单元层、后封装层和后板,所述前封装层设置在所述前板与所述发电单元层之间,所述后封装层设置在所述后板与所述发电单元层之间;其中,所述前板和/或所述后板由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复合板材制成。
[0015]可选地,所述前封装层选自EVA层、POE层、PVB层、TPU层、PDMS层或离子聚合物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后封装层选自EVA层、POE层、PVB层、PDMS层、TPU层或者离子聚合物层中的至少一种。
[00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复合板材包括耐候涂层、第一透光层和第二透光层,具有较好的耐候性和耐冲击性;同时,由于各材料层均具有适宜的折射率和厚度,而且各材料层的折射率呈递增关系,能够有效降低光线反射,因此该复合板材还具有较好的透光性。
[0017]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8]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9]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复合板材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复合板材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1、耐候涂层
[0024]2、第一透光层
[0025]3、第二透光层
[0026]4、粘结层
[0027]5、增粘层
[0028]6、前板材料
[0029]7、前封装材料层
[0030]8、发电单元层
[0031]9、后封装材料层
[0032]10、后板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0034]本公开提供一种复合板材,用于太阳能光伏组件,所述复合板材包括耐候涂层、第一透光层和第二透光层,所述耐候涂层涂覆在所述第一透光层的上方,所述第二透光层设置在所述第一透光层的下方;其中,所述耐候涂层为含有低聚倍半硅氧烷的有机

无机杂化层,所述第一透光层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层,所述第二透光层为聚碳酸酯层;所述耐候涂层、所述第一透光层和所述第二透光层的折射率依次递增。
[0035]在本公开中,具体地,第一透光层和第二透光层可以采用共挤出工艺进行制备,也可以分别制备第一透光层和第二透光层后进行热压合粘接,其中,在进行热压合粘接之前,第一透光层的下表面和第二透光层的上表面可以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板材,用于太阳能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板材包括耐候涂层、第一透光层和第二透光层,所述耐候涂层涂覆在所述第一透光层的上方,所述第二透光层设置在所述第一透光层的下方;其中,所述耐候涂层为含有低聚倍半硅氧烷的有机

无机杂化层,所述第一透光层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层,所述第二透光层为聚碳酸酯层;所述耐候涂层、所述第一透光层和所述第二透光层的折射率依次递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候涂层的折射率小于1.48,优选为1.38~1.48,厚度为0.1μm~1μm;所述第一透光层的折射率为1.48~1.50,厚度为20μm~1000μm;所述第二透光层的折射率为1.56~1.61,厚度为150μm~3000μ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候涂层中含有低聚倍半硅氧烷、丙烯酸酯预聚物、多官能团丙烯酸单体和固化剂;以所述耐候涂层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低聚倍半硅氧烷的含量为1~20wt%,所述丙烯酸酯预聚物的含量为15%~50wt%,所述多官能团丙烯酸单体的含量为20~60wt%,所述固化剂的含量为0.1~1.5wt%;优选地,以所述耐候涂层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低聚倍半硅氧烷的含量为5~20wt%,所述丙烯酸酯预聚物的含量为20~50wt%,所述多官能团丙烯酸单体的含量为25~60wt%,所述固化剂的含量为0.5~1.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低聚倍半硅氧烷具有至少一种能够与树脂发生反应的官能团;所述丙烯酸酯预聚物选自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物、环氧丙烯酸酯预聚物、有机硅丙烯酸酯预聚物和氟改性丙烯酸酯预聚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多官能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伟
申请(专利权)人: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