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散热光伏保温一体化外墙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13877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19: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散热光伏保温一体化外墙板,包括复合保温板层与光伏板层,复合保温板层与光伏板层贴合,复合保温板层在靠近光伏板层一侧设有至少一个空气导流腔体,空气导流腔体由复合保温板层一个侧面延伸至另一个侧面,并在该两个侧面上分别设有开口。并在该两个侧面上分别设有开口。并在该两个侧面上分别设有开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散热光伏保温一体化外墙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保温材料领域,具体的,为自散热光伏保温一体化外墙板。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光伏建筑,主要应用于平屋顶、斜屋顶、玻璃幕墙、玻璃天棚等特定部位,其安装方式主要由两种,对于屋面非透光部位,采用钢结构支架,将光伏电池板安装于屋面之上,来进行光伏发电。对于透光部位,在保证室内采光的前提下,将部分透明玻璃改为光伏玻璃组件来进行发电。当将光伏板与保温板结合时,如果直接贴合,不利于光伏组件的背侧散热,影响发电效率。所以,对于通常采用金属板,压制成凹凸状瓦楞,或局部采用垫块等形式,将光伏组件与保温层架空,来提高光伏组件散热问题,但该做法采用多种材料组合安装,仅适用于屋面层,如应用于立面,则安全稳定性差,有极大脱落风险,存在安全隐患,故限制了在立面墙体上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散热光伏保温一体化外墙板,包括复合保温板层(1)与光伏板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保温板层(1)与光伏板层(2)贴合,所述复合保温板层(1)在靠近光伏板层(2)一侧设有至少一个空气导流腔体(3),所述空气导流腔体(3)由复合保温板层(1)一个侧面延伸至另一个侧面,并在该两个侧面上分别 设有开口。
[0004]优选地,所述的自散热光伏保温一体化外墙板,所述空气导流腔体(3)为柱形或弯曲长条形。
[0005]优选地,所述的自散热光伏保温一体化外墙板,所述复合保温板层(1)包含保温层(11)和加强层(12),所述加强层(12)位于保温层(11)靠近光伏板层(2)一侧,所述加强层(12)在靠近光伏板层(2)一侧设有凹槽,形成所述空气导流腔体(3)。
[0006]优选地,所述的自散热光伏保温一体化外墙板,所述复合保温板层(1)包含加强层(12)和保温层(11),所述加强层(12)位于保温层(11)靠近光伏板层(2)一侧,所述保温层(11)在靠近加强层(12)一侧设有凹槽,形成所述空气导流腔体(3)。
[0007]可选地,所述的自散热光伏保温一体化外墙板,所述加强层(12)包括若干延伸进入保温层(11)的加强筋(13)。
[0008]可选地,所述的自散热光伏保温一体化外墙板,在所述空气导流腔体(3)靠近加强层一侧设置支撑骨架(31)。
[0009]优选地,所述的自散热光伏保温一体化外墙板,所述支撑骨架(31)横截面为矩形或倒U字形。
[0010]可选地,所述的自散热光伏保温一体化外墙板,还包括L形锁边压条(4),所述锁边压条(4)位于光伏保温板四个个侧边,用于将光伏板层(2)、复合保温板层(1)连接。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实施例一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一的安装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二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二的安装示意图;图中:1

保温板层,2

光伏板层,11

保温层,12

加强层,13

加强筋,3

空气导流腔体,31

支撑骨架,4

锁边压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可以组合。
[0013]实施例一:参见图1、图2,包括复合保温板层(1)与光伏板层(2),复合保温板层(1)包含保温层(11)和加强层(12),加强层(12)位于保温层(11)靠近光伏板层(2)一侧,复合保温板层(1)与光伏板层(2)贴合。加强层(12) 一般由砂浆或其它可增强复合保温板层(1)的结构强度材料制成。预制保温板时,在制作加强层(12)时,在加强层(12)靠近光伏板层(2)一侧留出空气导流腔体(3),空气导流腔体(3)为柱形,由复合保温板层(1)一个侧面一端延伸至另一侧面,两端腔体露出复合保温板层(1)边缘。然后将光伏板层(2)用结构胶粘贴在加强层(12)上,使得光伏板与加强层(12)有效贴合,且在光伏板与加强层(12)之间留出若干空气导流腔体(3),以便空气流动,从而保证光伏板层(2)受热均匀。
[0014]为加强光伏板层(2)与复合保温板层(1)之间连接,还可以在自散热光伏保温一体化外墙板侧边设置锁边压条(4),用于将光伏板层(2)、复合保温板层(1)进行有效连接。锁边压条(4)在与空气导流腔体(3)相交处,应开孔以保证空气流通。同时,为了增强加强层(12)强度及与保温层(11)之间的连接,加强层(12)在靠近保温层(11)一侧还可设置若干加强筋(13)。所述加强筋(13),在复合保温板层(1)预制时,在加强层(12)与保温层(11)结合的部位设置的条状或柱状突起,突起的部分嵌入保温层11,形成加强筋 13,从而提高加强层(12)的自身强度,并通过增大加强层(12)与保温层(11)之间的接触面积,实现加固连接的效果。
[0015]实施例二:参见图3、图4,包括复合保温板层(1)与光伏板层(2),复合保温板层(1)包含保温层(11)和加强层(12),加强层(12)位于保温层(11)靠近光伏板层(2)一侧,复合保温板层(1)与光伏板层(2)贴合。加强层(12) 一般由砂浆或其它可增强复合保温板层(1)的结构强度材料制成。预制保温板时,在制作保温层(11)时,在靠近加强层(12)一侧留出空气导流腔体(3),空气导流腔体(3)为柱形,由复合保温板层(1)一个侧面延伸至另一侧面,两端腔体露出复合保温板层(1)边缘。然后再制作加强层(12),使得加强层(12)与保温层(11)有效贴合的同时,留出若干空气导流腔体(3),以便空气流动,从而保证光伏板层(2)受热均匀。最后,将加强层(12)与光伏板层(2)用结构胶粘贴,使得光伏板与加强层(12)有效贴合,由于
加强层(12)一般由砂浆制成,导热效果较好,所以光伏板发热可由加强层(12)均匀传导,并由空气导流腔体(3)排出。为增强保温层(11)强度,可以在保温层(11)中设置支撑骨架(31),空气导流腔体(3)位于支撑骨架(31)之间。
[0016]为加强光伏板层(2)与复合保温板层(1)之间连接,还可以在自散热光伏保温一体化外墙板侧边设置锁边压条(4),用于将光伏板层(2)、复合保温板层(1)进行有效连接。锁边压条(4)在与空气导流腔体(3)相交处,应开孔以保证空气流通。同时,为了增强加强层(12)强度及与保温层(11)之间的连接,加强层(12)在靠近保温层(11)一侧还可设置若干加强筋(13)。所述加强筋(13),在复合保温板层(1)预制时,在加强层(12)与保温层(11)结合的部位设置的条状或柱状突起,突起的部分嵌入保温层11,形成加强筋 13,从而提高加强层(12)的自身强度,并通过增大加强层(12)与保温层(11)之间的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散热光伏保温一体化外墙板,包括复合保温板层(1)与光伏板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保温板层(1)与光伏板层(2)贴合,所述复合保温板层(1)在靠近光伏板层(2)一侧设有至少一个空气导流腔体(3),所述空气导流腔体(3)由复合保温板层(1)一个侧面延伸至另一个侧面,并在该两个侧面上分别设有开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散热光伏保温一体化外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保温板层(1)包含保温层(11)和加强层(12),所述加强层(12)位于保温层(11)靠近光伏板层(2)一侧,所述加强层(12)在靠近光伏板层(2)一侧设有凹槽,形成所述空气导流腔体(3)。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散热光伏保温一体化外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保温板层(1)包含加强层(12)和保温层(11),所述加强层(12)位于保温层(11)靠近光伏板层(2)一侧,所述保温层(11)在靠近加强层(12)一侧设有凹槽,形成所述空气导流腔体(3)。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散热光伏保温一体化外墙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气导流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强王戎乔林刘亮杨庆伟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创伟外墙保温材料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