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加工及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91135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19:31
一种模具加工及冷却装置,包括升降台、加热线圈、冷却架和送风管,所述加热线圈为环形,所述升降台用于推动模具进入所述加热线圈的内环,所述冷却架的下侧面设有卡接至所述加热线圈的上部的卡槽,所述冷却架包括抵接至所述加热线圈的内环的冷却区和抵接至所述加热线圈的外环的支撑区,所述冷却区设有朝下设置的出风槽,所述出风槽与所述加热线圈的内环壁相平行,所述冷却架的内部设有气流通道,所述送风管连接至所述冷却架,且所述出风槽、气流通道和送风管依次连通。上述方案中由出风槽吹出的气流均匀稳定,实现了对加热线圈的内环区域的快速冷却,且使用简单方便,具备较好的实用性。性。性。

A mold processing and cool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具加工及冷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加工设备的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模具加工及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模具加工由于速度快、成本低的特点,在近年来获得了越来越广阔的应用。在部分板材的实际生产中,需要先将粉料放入模具内部,随后对整个模具进行加热成型,从而使得粉料形成所需的板材。
[0003]然而,加热成型后的模具温度往往较高,一般需要等到其初步冷却后才能进行后续的加工,这就造成了时间上的浪费,影响了整体的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对热处理后的模具进行快速降温的模具加工及冷却装置。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模具加工及冷却装置,包括升降台、加热线圈、冷却架和送风管,所述加热线圈为环形,所述升降台用于推动模具进入所述加热线圈的内环,所述冷却架的下侧面设有卡接至所述加热线圈的上部的卡槽,所述冷却架包括抵接至所述加热线圈的内环的冷却区和抵接至所述加热线圈的外环的支撑区,所述冷却区设有朝下设置的出风槽,所述出风槽与所述加热线圈的内环壁相平行,所述冷却架的内部设有气流通道,所述送风管连接至所述冷却架,且所述出风槽、气流通道和送风管依次连通。
[0006]使用时,先将待加工的模具放置在升降台上,随后由升降台将模具推入加热线圈的内环进行加热,待模具内的产品热成型完成后,将冷却架的卡槽卡接至加热线圈的上部,并通过送风管向气流通道输送冷却气流,使得冷却气流从出风槽吹出,以实现对加热线圈的内环的模具的冷却。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方案中由出风槽吹出的气流均匀稳定,实现了对加热线圈的内环区域的快速冷却,且使用简单方便,具备较好的实用性。
[0007]作为优选的,所述加热线圈为方形,所述冷却架为两个且均为L形,两个所述冷却架对称设置于所述加热线圈的对角位置,从而即使加热线圈的长宽尺寸发生变化,冷却架依然能够稳固地卡接至加热线圈的上部,通用性好。
[0008]作为优选的,所述送风管连接于所述冷却架的中部的弯折位置,从而使得位于送风管的两侧的出风槽吹出的冷却气流更为均衡。
[0009]作为优选的,所述送风管连接于所述冷却架的上侧面,所述气流通道的上侧壁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气流通道的下侧壁的间距沿远离所述送风管的方向而逐渐增大,从而使得由送风管输入气流通道的冷却气流能够在隔板的作用下更为均匀地从出风槽吹出。
[0010]作为优选的,所述隔板位于所述支撑区,进一步提升冷却气流在气流通道内的行程,使得冷却气流更为稳定地从出风槽吹出。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一种模具加工及冷却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0012]图2为一种模具加工及冷却装置的俯视示意图(隐去外壳);
[0013]图3为沿图2中A

A剖面线的剖视示意图;
[0014]图4为沿图2中B

B剖面线的剖视示意图。
[0015]附图标记说明:
[0016]b1

升降台;b2

加热线圈;b3

冷却架;b31

卡槽;b32

出风槽;b33

气流通道;b34

隔板;b4

送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内、外)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18]请参阅图1

图4,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具加工及冷却装置,包括升降台b1、加热线圈b2、冷却架b3和送风管b4,加热线圈b2为环形且位于升降台b1的上方,升降台b1优选为由气缸驱动以实现升降,升降台b1用于推动模具进入加热线圈b2的内环,冷却架b3的下侧面设有卡接至加热线圈b2的上部的卡槽b31,冷却架b3包括抵接至加热线圈b2的内环的冷却区和抵接至加热线圈b2的外环的支撑区,冷却区设有朝下设置的出风槽b32,出风槽b32与加热线圈b2的内环壁相平行,冷却架b3的内部设有气流通道b33,送风管b4连接至冷却架b3,且出风槽b32、气流通道b33和送风管b4依次连通。
[0019]使用时,先将待加工的模具放置在升降台b1上,随后由升降台b1将模具推入加热线圈b2的内环进行加热,待模具内的产品热成型完成后,将冷却架b3的卡槽b31卡接至加热线圈b2的上部,并通过送风管b4向气流通道b33输送冷却气流,使得冷却气流从出风槽b32吹出,以实现对加热线圈b2的内环的模具的冷却。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方案中由出风槽b32吹出的气流均匀稳定,实现了对加热线圈b2的内环区域的快速冷却,且使用简单方便,具备较好的实用性。
[0020]在本实施例中,加热线圈b2优选为方形,冷却架b3为两个且均为L形,两个冷却架b3对称设置于加热线圈b2的对角位置,从而即使加热线圈b2的长宽尺寸发生变化,冷却架b3依然能够稳固地卡接至加热线圈b2的上部,通用性好。应当理解,加热线圈b2根据需要也可以是圆形、多边形等其他形状,本设计对此不做限定。
[0021]作为对上述实施例的优化,送风管b4连接于冷却架b3的中部的弯折位置,从而使得位于送风管b4的两侧的出风槽b32吹出的冷却气流更为均衡。
[0022]进一步的,送风管b4连接于冷却架b3的上侧面,气流通道b33的上侧壁设有隔板b34,隔板b34与气流通道b33的下侧壁的间距沿远离送风管b4的方向而逐渐增大,从而使得
由送风管b4输入气流通道b33的冷却气流能够在隔板b34的作用下更为均匀地从出风槽b32吹出。
[0023]进一步的,隔板b34位于支撑区,进一步提升冷却气流在气流通道b33内的行程,使得冷却气流更为稳定地从出风槽b32吹出。
[0024]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加工及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台(b1)、加热线圈(b2)、冷却架(b3)和送风管(b4),所述加热线圈(b2)为环形,所述升降台(b1)用于推动模具进入所述加热线圈(b2)的内环,所述冷却架(b3)的下侧面设有卡接至所述加热线圈(b2)的上部的卡槽(b31),所述冷却架(b3)包括抵接至所述加热线圈(b2)的内环的冷却区和抵接至所述加热线圈(b2)的外环的支撑区,所述冷却区设有朝下设置的出风槽(b32),所述出风槽(b32)与所述加热线圈(b2)的内环壁相平行,所述冷却架(b3)的内部设有气流通道(b33),所述送风管(b4)连接至所述冷却架(b3),且所述出风槽(b32)、气流通道(b33)和送风管(b4)依次连通。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行州叶大明王建飞朱军敏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永灵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