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电机和旋转电机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91078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19:26
一种旋转电机(10),包括具有电枢绕组(61)的电枢(60),上述电枢绕组是通过卷绕导线(CR)而构成的。所述导线是通过在多个线材(501)被捆扎的状态下由绝缘膜(502)覆盖而构成的。所述线材包括流过电流的导体(503)和对所述导体的表面进行覆盖的熔合层(504)。所述熔合层在多个线材被捆扎的状态下使熔合层彼此接触并熔合,基于各个上述导线之间的笔直度的不同,在所述电枢绕组中在所述导线之间形成有间隙,在形成于所述导线之间的间隙中填充有填充材料。料。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旋转电机和旋转电机的制造方法
相关申请的援引
[0001]本申请以2019年11月11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9

204217号为基础,在此援引其记载内容。


[0002]本公开涉及一种旋转电机和旋转电机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3]以往,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提出了具有导线被卷绕而形成的定子绕组(电枢绕组)的旋转电机。导线将线材捆扎而构成,能够理想地抑制涡电流损耗。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4]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9

10686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在上述定子绕组中,由于对各线材施加绝缘层,因此,能够理想地抑制涡电流损耗,但是制造时很费工夫,并且存在线材的膜变厚,导体的占空系数变差这样的问题。
[0006]本公开是鉴于上述技术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简单地制造的旋转电机和旋转电机的制造方法。
[0007]本说明书公开的多个方式采用互相不同的技术手段来实现各个目的。参照后续详细的说明和附图,可以更明确本说明书公开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0008]第1方式是一种旋转电机,上述旋转电机包括具有电枢绕组的电枢,其中,上述电枢绕组是通过卷绕导线而构成的,上述导线是通过在多个线材被捆扎的状态下由绝缘膜覆盖而构成的,基于各个上述导线之间的笔直度的不同,在上述电枢绕组中,在上述导线之间形成有间隙,在形成于上述导线之间的间隙中填充有填充材料。
[0009]第2方式是一种包括电枢绕组的旋转电机的制造方法,上述旋转电机的制造方法具有:集合工序,在上述集合工序中,对多个线材进行捆扎并使熔合层彼此接触并熔合,多个上述线材具有流过电流的导体和对上述导体的表面进行覆盖的熔合层;覆盖工序,在上述覆盖工序中,通过带状的绝缘膜对利用上述集合工序捆扎的多个上述线材进行覆盖,由此形成导线;卷线工序,在上述卷线工序中,将在上述覆盖工序中得到的上述导线卷线于圆筒形状的线轴;引出工序,在上述引出工序中,从通过上述卷线工序得到的上述线轴引出上述导线;卷绕工序,在上述卷绕工序中,对在上述引出工序中引出的导线进行卷绕并形成上述电枢绕组;以及填充工序,在上述填充工序中,在上述电枢绕组中在上述导线之间的间隙中填充填充材料。
[0010]在上述方式中,导线之间通过绝缘膜进行绝缘。另一方面,虽然线材的导体被熔合层覆盖,但是由于没有设置绝缘层,因此,导体彼此有时会接触并导通。然而,导体之间的电
位差较小,并且在对多个线材进行捆扎时或对绝缘膜进行覆盖时,即使熔合层破裂,导体之间接触的面积也非常小,接触电阻非常大。因此,即使没有完全绝缘,也能够抑制涡电流在导体之间流动。
[0011]因此,不在导体的表面上设置绝缘层,而是直接在导体上设置熔合层并使熔合层彼此熔合。由此,不需要设置绝缘层的工夫。另外,通过设置熔合层,能够容易地保持多个线材被捆扎的状态,从而容易被绝缘膜覆盖。通过以上,容易制造导线和旋转电机。另外,由于省略了线材的绝缘层,因此,能够提高导体的占空系数。
[0012]另外,有时将导线卷绕于线轴并收容,之后从线轴引出导线并卷绕,从而形成定子绕组。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导线卷线于线轴时,基于外周侧和内周侧的曲率的不同,导线的笔直度会产生偏差,从而产生波浪状的变形。因此,在卷绕导线来形成电枢绕组时,容易在导线之间形成间隙。而且,由于设置有间隙,导线容易振动,并且也存在由于摩擦而导致绝缘破坏的可能性。因此,在形成于导线之间的间隙中填充了填充材料。通过该填充材料,能够降低导线之间的振动,从而能够抑制由于摩擦而导致的绝缘膜破坏。
附图说明
[0013]参照附图和以下详细的记述,可以更明确本公开的上述目的、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附图如下所述。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旋转电机的整体的立体图。图2是旋转电机的俯视图。图3是旋转电机的纵剖视图。图4是旋转电机的横剖视图。图5是旋转电机的分解剖视图。图6是转子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磁体单元的截面结构的局部横剖视图。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磁体的电角度与磁通密度之间的关系的图。图9是表示比较例的磁体的电角度与磁通密度之间的关系的图。图10是定子单元的立体图。图11是定子单元的纵剖视图。图12是从轴向一侧观察铁芯组件的立体图。图13是从轴向另一侧观察铁芯组件的立体图。图14是铁芯组件的横剖视图。图15是铁芯组件的分解剖视图。图16是表示三相的各相绕组中的部分绕组的连接状态的电路图。图17是将第一线圈模块和第二线圈模块横向排列并对比表示的侧视图。图18是将第一部分绕组和第二部分绕组横向排列并对比表示的侧视图。图19是表示第一线圈模块的结构的图。图20是图19的(a)中的20

20线剖视图。图21是表示绝缘罩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2是表示第二线圈模块的结构的图。
图23是图22的(a)中的23

23线剖视图。图24是表示绝缘罩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5是表示将各线圈模块沿周向排列的状态下的薄膜材料的交叠位置的图。图26是表示第一线圈模块相对于铁芯组件的组装状态的俯视图。图27是表示第一线圈模块和第二线圈模块相对于铁芯组件的组装状态的俯视图。图28是表示由固定销实现的固定状态的纵剖视图。图29是母线模块的立体图。图30是表示母线模块的纵截面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31是表示将母线模块组装于定子保持件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2是对母线模块进行固定的固定部分的纵剖视图。图33是表示将中继构件组装于外壳罩的状态的纵剖视图。图34是中继构件的立体图。图35是表示旋转电机的控制系统的电路图。图36是表示控制装置的电流反馈控制处理的功能框图。图37是表示控制装置的转矩反馈控制处理的功能框图。图38是表示变形例中的磁体单元的截面结构的局部横剖视图。图39是表示内转子结构的定子单元的结构的图。图40是表示线圈模块相对于铁芯组件的组装状态的俯视图。图41是变形例2的导线材料的剖视图。图42是变形例2的导线材料的侧视图。图43是表示定子绕组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图44是表示定子绕组的制造工序的示意的图。图45的(a)和(b)是另一例的导线材料的剖视图。图46是表示另一例的定子绕组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以下,参照附图对多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多个实施方式中,有时对于功能上和/或结构上对应的部分和/或关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或者标注相差百以上的位的参照符号。对于对应的部分和/或关联的部分,可以参照其他实施方式的说明。
[0015]本实施方式中的旋转电机作为例如车辆动力源使用。但是,旋转电机能作为产业用、车辆用、家电用、OA设备用、游戏机用等广泛使用。另外,在以下各实施方式中,对于彼此相同或等同的部分,在附图中标注相同的符号,对于相同符号的部分引用其说明。
[0016](第一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10是同步式多相交流电动机,是外转子结构(外转结构)。图1至图5示出了旋转电机10的概要。图1是表示旋转电机10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10)包括具有电枢绕组(61)的电枢(60),所述电枢绕组是通过卷绕导线(CR)而构成的,所述导线是通过在多个线材(501)被捆扎的状态下由绝缘膜(502)覆盖而构成的,所述线材包括流过电流的导体(503)和对所述导体的表面进行覆盖的熔合层(504),所述熔合层在多个线材被捆扎的状态下使熔合层彼此接触并熔合,基于各个所述导线之间的笔直度的不同,在所述电枢绕组中在所述导线之间形成有间隙,在形成于所述导线之间的间隙中填充有填充材料。2.一种旋转电机的制造方法,所述旋转电机(10)包括电枢绕组(61),所述旋转电机的制造方法具有:集合工序(S101),在所述集合工序中,对多个线材(501)进行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桥裕树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