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砌体墙增设钢筋混凝土柱的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10568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19: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砌体墙增设钢筋混凝土柱的加固结构,由原砌墙体和新增混凝土柱构成,原砌墙体加固部位的两侧均设新增混凝土柱,新增混凝土柱内设有受力纵筋,受力纵筋外围分别绑扎有箍筋;与原砌墙体垂直的新增混凝土柱两侧分别设有拉筋,且拉筋贯穿原砌墙体加固部位的拉筋预留孔,通过拉筋使原砌墙体和新增混凝土柱形成一个整体,充分发挥了砌体墙面内刚度大的优点,又弥补了砌体墙面外刚度小的缺点,使结构的抗震性能大幅提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会破坏原砌墙体结构,原砌墙体结构的受力构件不会受到损伤,施工过程中省去了对原结构的支撑,降低了施工成本,缩短了施工工期。缩短了施工工期。缩短了施工工期。

A strengthening structure of adding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s to masonry wal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砌体墙增设钢筋混凝土柱的加固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结构抗震加固
,尤其涉及一种砌体墙增设钢筋混凝土柱的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近几十年,砌体结构应用广泛,已成为我国既有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之一。我国属于地震多发国家,地震区分布范围广,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以上的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1/3。地震会使大量的砌体结构破损严重,发生局部或整体倒塌,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由于环境劣化作用、建筑使用功能改变以及缺乏维修等原因,导致砌体结构在历次地震中均遭到严重的破坏,因此,急需通过结构加固来提高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目前针对砌体结构抗震加固,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加固是最为常用的加固方法,但这种加固方法在也存在一些问题。采用增设钢筋混凝土柱加固砌体墙时都要对砌体墙进行一定量的凿除,然后再增设钢筋混凝土柱。一种方法是在砌体墙外则凿一个凹槽,在砌体墙中进行锚筋,再浇筑钢筋混凝土柱,形成一个整体;另一种方法是把砌体墙凿穿,两边形成马牙槽,然后浇筑增设的钢筋混凝土柱。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对砌体墙进行改造,破坏原有墙体的受力,使原有墙体的应力增加,若支护不当还会引起结构的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砌体墙增设钢筋混凝土柱的加固结构,旨在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现有利用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加固砌体结构存在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砌体墙增设钢筋混凝土柱的加固结构,包括设置于原砌墙体加固部位两侧的新增混凝土柱,与原砌墙体垂直的新增混凝土柱两侧分别设有拉筋,所述拉筋贯穿原砌墙体加固部位的拉筋预留孔,所述新增混凝土柱内设有受力纵筋,原砌墙体加固部位两侧的受力纵筋外围分别绑扎有箍筋。
[0006]优选地,所述受力纵筋的直径不小于14mm,箍筋的直径不小于8mm,箍筋间距为100mm~200mm。
[0007]优选地,所述拉筋的两端弯折形成与两侧新增混凝土柱正立面平行的锚固筋。
[0008]优选地,所述拉筋的直径不小于10mm,所述锚固筋的长度不小于15d,d为拉筋的直径。
[0009]优选地,所述锚固筋的端部弯折形成拉钩。
[0010]优选地,所述原砌墙体与新增混凝土柱的接触面上刷有一层水泥浆,以增加新增混凝土柱与原砌墙体的黏结性。
[0011]优选地,所述拉筋预留孔的孔径为拉筋直经的2.5倍,拉筋预留孔中灌注有树脂砂浆,增加拉筋与墙体的黏结力,并隔绝了拉筋与空气的接触,提高了拉筋的耐久性。
[0012]相比于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1)本技术提供的砌体墙增设钢筋混凝土柱的加固结构是在原有砌体墙的基础上增设钢筋混凝土柱,并通过拉筋使二者形成一个整体,充分发挥了砌体墙面内刚度大的优点,新增钢筋混凝土柱又能弥补砌体墙面外刚度小的缺点。因此可以大幅度的提升结构的抗震性能。
[0014](2)本技术的加固结构不会对原砌墙体结构产生破坏,不会引起原砌墙体个别部位凿除后受力构件产生应力重分布而造成受力构件损伤的问题。
[0015](3)本技术省去了施工过程中对原结构的支撑,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缩短了施工工期。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砌体墙增设钢筋混凝土柱的加固结构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拉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箍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

原砌墙体;2

拉筋;3

拉筋预留孔;4

锚固筋;5

受力纵筋;6

箍筋;7

新增混凝土柱;8

接触面;9

拉钩。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1]如图1

3所示,一种砌体墙增设钢筋混凝土柱的加固结构,包括原砌墙体1和新增混凝土柱7两部分,原砌墙体1的加固部位两侧分别设有新增混凝土柱7,新增混凝土柱7内设有受力纵筋5,原砌墙体1加固部位两侧的受力纵筋5外围分别绑扎有箍筋6。通过原砌墙体1的表面处理(在原砌墙体1的接触面8刷一层水泥浆),使原砌墙体1和新浇筑的混凝土柱有效黏结;同时,在与原砌墙体1垂直的新增混凝土柱7两侧分别设置拉筋2,拉筋2贯穿原砌墙体1加固部位的拉筋预留孔3,通过拉筋2进行加强,形成钢筋混凝土砌体组合柱。在沿砌体墙方向由于砌体刚度较大,原砌墙体1和新增混凝土柱7共同承担该方向的作用力,在垂直砌体墙方向,由于砌体在中间受力较小,组合柱在受弯时拉力由混凝土柱中的钢筋承担。
[0022]如图2所述,拉筋2的两端弯折形成与两侧新增混凝土柱7正立面平行的锚固筋4,锚固筋4的端部弯折形成拉钩9,增加拉筋2与新增混凝土柱7之间的作用。拉筋2的直径不小于10mm,所述锚固筋4的长度不小于15d,d为拉筋2的直径。拉筋预留孔3的孔径为拉筋2直经的2.5倍,拉筋预留孔3中灌注有树脂砂浆,增加拉筋2与墙体的黏结力,并隔绝了拉筋2与空气的接触,提高了拉筋2的耐久性。受力纵筋5的直径不小于14mm,箍筋6的直径不小于8mm,箍筋6间距为100mm~200mm。
[0023]施工方法:
[0024]a.对原砌墙体1加固部位进行定位,标出拉筋2和新增混凝土柱7的位置,拉筋2垂直间距200mm~300mm,拉筋2宜布置在水平砖缝处。
[0025]b.在原砌墙体1的拉筋2部位采用电钻进行打孔,形成拉筋预留孔3,同时凿除新增
混凝土柱7部位处原砌墙体1表面的砂浆面层,将灰缝剔除至深10mm,用钢丝刷刷净残灰,用气泵掉墙体表面和预留孔洞中的浮尘。
[0026]c.将拉筋2插入拉筋预留孔3中,并对拉筋2进行弯折,采用支架定位,向拉筋预留孔3中灌入树脂砂浆,树脂砂浆的3d抗压强度不得小于30MPa,28d劈裂抗拉强度不小于5MPa,28d抗折强度不得小于10MPa。
[0027]d.待拉筋预留孔3中的树脂砂浆凝固后,绑扎混凝土柱的受力纵筋5和箍筋6。
[0028]e.钢筋绑扎完成后,将新增钢筋混凝土柱部位的原砌墙体1的接触面8铲除砂浆,墙体表面浇水预湿,然后刷一层水泥浆,最后浇筑细石混凝土或灌浆料。浇筑前应对混凝土基面充分洒水浸润,拌制灌浆料时按照产品说明要求掺入水的量,浇筑过程中应保证气体能自由逸出,保证浇筑密实,浇筑完成后应采取适当的养护措施。采用的细石混凝土和灌浆料的强度不小于30MPa,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大于25mm。
[0029]实施例:以四层砖混结构教学楼为例,砖砌体墙外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砌体墙增设钢筋混凝土柱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原砌墙体加固部位两侧的新增混凝土柱,与原砌墙体垂直的新增混凝土柱两侧分别设有拉筋,所述拉筋贯穿原砌墙体加固部位的拉筋预留孔,所述新增混凝土柱内设有受力纵筋,原砌墙体加固部位两侧的受力纵筋外围分别绑扎有箍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砌体墙增设钢筋混凝土柱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纵筋的直径不小于14mm,箍筋的直径不小于8mm,箍筋间距为100mm~200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砌体墙增设钢筋混凝土柱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筋的两端弯折形成与两侧新增混凝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康才靳高明南作宾李世飞张建森高洋曹凯李玉婷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建投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