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围护墙板与既有建筑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7630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围护墙板与既有建筑的连接结构,至少包括第一围护墙板和第二围护墙板,所述连接结构用于所述第一围护墙板、所述第二围护墙板和所述既有建筑之间的连接;所述连接结构包括支撑托件、限位连接件和连接件;所述第一围护墙板的一面上设置有挂件,所述第一围护墙板的下端面向内凹陷形成一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围护墙板的上端面向内凹陷形成一第二凹槽;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匹配的第一嵌入件,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凹槽相匹配的第二嵌入件;该连接结构用于轻质预制围护墙板与既有建筑的连接,能够同时实现高连接质量和高安装效率。量和高安装效率。量和高安装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制围护墙板与既有建筑的连接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预制围护墙板与既有建筑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框架结构是传统建筑工程中的常用类型,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外围护墙体的耐久性逐步下降,易出现外保温脱落、防水渗漏等问题,不少项目面临着建筑改造需求。传统项目改造施工中,外围护墙体主要通过人工砌筑小型砌块,砌筑完成后还需要进行抹灰和饰面处理,整个施工过程需要搭设外脚手架,安装周期长、实施效率低。装配式围护墙体通过基材处理,可以在预制构件工厂中一体化集成保温、装饰、防火需求,将现场砌筑工作在工厂完成,利用标准化、集成化优势,有效提升外围护墙体安装效率。但是现有的装配式围护墙体过于笨重,安装效率依然不够高,连接质量一般。
[000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围护墙板与既有建筑的连接结构,采用轻质预制围护墙板,既能实现整体结构的轻质化,同时连接结构又能实现围护墙板与既有建筑的可靠连接,确保连接质量,并且进一步提升安装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围护墙板与既有建筑的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用于轻质预制围护墙板与既有建筑的连接,能够同时实现高连接质量和高安装效率。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和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预制围护墙板与既有建筑的连接结构,所述预制围护墙板至少包括第一围护墙板和第二围护墙板,所述连接结构用于所述第一围护墙板、所述第二围护墙板和所述既有建筑之间的连接;所述连接结构包括支撑托件、限位连接件和连接件;
[0006]所述第一围护墙板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二围护墙板的上端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围护墙板的一面和所述第二围护墙板的一面均靠近所述既有建筑的墙面并与其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围护墙板的一面上设置有挂件,所述第一围护墙板的下端面向内凹陷形成一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围护墙板的上端面向内凹陷形成一第二凹槽;
[0007]所述连接件埋置于所述既有建筑的墙面中并外露出至少一部分;
[0008]所述支撑托件包括L型支撑件、挂钩和至少两个嵌入件,所述至少两个嵌入件包括第一嵌入件和第二嵌入件,所述L型支撑件包括互相垂直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面与所述连接件外露出的部分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另一面设置有与所述挂件相匹配的挂钩;
[0009]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匹配的第一嵌入件,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凹槽相匹配的第二嵌入件;
[0010]所述第二支撑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围护墙板的下端面和所述第二围护墙板的上端面之间,并且所述第一嵌入件嵌入所述第一围护墙板的第一凹槽中,所述第二嵌入件嵌入
所述第二围护墙板的所述第二凹槽中,所述第一围护墙板的挂件挂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挂钩上;
[0011]所述限位连接件包括互相垂直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所述既有建筑的底面连接,所述既有建筑的底面与所述既有建筑的墙面垂直邻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二围护墙板的一面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背板、螺纹连接钢筋和固定锚筋,所述固定锚筋嵌入所述既有建筑的墙面中用于使所述连接件固定在所述既有建筑的墙面上,并且所述连接件固定时所述背板外露并贴合在所述既有建筑的墙面上,所述螺纹连接钢筋设置在所述背板上;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置有开孔,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连接件的背板连接,所述连接件的所述螺纹连接钢筋穿过所述开孔。
[0013]优选地,所述开孔的孔型为上窄下宽。
[0014]优选地,所述限位连接件的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限位槽孔,所述第二围护墙板上埋置有限位锚筋,以使所述第二围护墙板安装时,所述限位锚筋卡入所述限位槽孔中。
[0015]优选地,所述限位连接件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通过螺栓连接与所述既有建筑和所述第二围护墙板连接。
[0016]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置的所述第一嵌入件和所述第二嵌入件错位分布,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嵌入件和所述第二嵌入件对应错位分布。
[0017]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沿第一方向贯穿所述第一围护墙板和所述第二围护墙板,所述第一方向同时垂直于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凹槽的深度方向,所述第三方向为垂直于所述既有建筑的墙面的方向。
[0018]优选地,还包括双T型压条,所述第一围护墙板、所述第二围护墙板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两侧时,所述第一围护墙板与所述第二围护墙板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双T型压条压入所述间隙中。
[0019]优选地,所述双T型压条包括长条形的压条主体和两个长条形的压条凸起,两个所述压条凸起分别设置在所述压条主体的两个相对的面上,所述压条凸起与所述第一围护墙板和所述第二围护墙板的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相匹配,以使所述双T型压条压入所述第一围护墙板和所述第二围护墙板之间的间隙时,所述压条凸起嵌入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
[0020]优选地,所述双T型压条由PVC材料制成。
[0021]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预制围护墙板与既有建筑的连接结构,通过支撑托件、连接钢件和限位连接件与围护墙板的快速配合连接,实现围护墙板连接节点的快速安装,充分考虑受力性,支撑托件、连接钢件和限位连接件的数量并不限定,固定质量高;并且,支撑托件、连接钢件和限位连接件的连接方式均为可拆卸的连接,便于拆装和多次使用;此外,利用双T型压条配合防水密封胶,实现围护墙板之间接缝的可靠防水。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预制围护墙板与既有建筑的连接结构剖面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钢件示意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限位连接件示意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双T型压条示意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托件示意图;
[0027]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既有墙面上围护墙板整体拼合的结构示意图;
[0028]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9]21

连接件,22

支撑托件,23

第一围护墙板,24

限位连接件,25

既有建筑,26

第二围护墙板,27

双T型压条;
[0030]211

背板,212

螺纹连接钢筋,213

固定锚筋,22a

第一支撑板,22b

第二支撑板,221

挂钩,224

第一嵌入件,222

第二嵌入件,223

开孔,231

挂件,232

第一凹槽,233

限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围护墙板与既有建筑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围护墙板至少包括第一围护墙板和第二围护墙板,所述连接结构用于所述第一围护墙板、所述第二围护墙板和所述既有建筑之间的连接;所述连接结构包括支撑托件、限位连接件和连接件;所述第一围护墙板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二围护墙板的上端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围护墙板的一面和所述第二围护墙板的一面均靠近所述既有建筑的墙面并与其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围护墙板的一面上设置有挂件,所述第一围护墙板的下端面向内凹陷形成一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围护墙板的上端面向内凹陷形成一第二凹槽;所述连接件埋置于所述既有建筑的墙面中并外露出至少一部分;所述支撑托件包括L型支撑件、挂钩和至少两个嵌入件,所述至少两个嵌入件包括第一嵌入件和第二嵌入件,所述L型支撑件包括互相垂直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面与所述连接件外露出的部分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另一面设置有与所述挂件相匹配的挂钩;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匹配的第一嵌入件,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凹槽相匹配的第二嵌入件;所述第二支撑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围护墙板的下端面和所述第二围护墙板的上端面之间,并且所述第一嵌入件嵌入所述第一围护墙板的第一凹槽中,所述第二嵌入件嵌入所述第二围护墙板的所述第二凹槽中,所述第一围护墙板的挂件挂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挂钩上;所述限位连接件包括互相垂直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所述既有建筑的底面连接,所述既有建筑的底面与所述既有建筑的墙面垂直邻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二围护墙板的一面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围护墙板与既有建筑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背板、螺纹连接钢筋和固定锚筋,所述固定锚筋嵌入所述既有建筑的墙面中用于使所述连接件固定在所述既有建筑的墙面上,并且所述连接件固定时所述背板外露并贴合在所述既有建筑的墙面上,所述螺纹连接钢筋设置在所述背板上;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置有开孔,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连接件的背板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纵斌方林李承铭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