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口径钻孔敷设电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1029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19: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口径钻孔敷设电缆工艺,主要包括两个步骤:S1:构建电缆敷设装置以及加工制备电缆固定装置所包括的部件;S2:利用电缆敷设装置以及加工制备电缆固定装置相配合将三根电力线缆以及一束通信线缆敷设在大口径钻孔井内。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大口径钻孔敷设电缆工艺完成大口径钻孔敷设电缆工作的过程中,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以及降低施工难度,同时可以保证施工质量,尤为重要的是,整个施工过程不需要大量人力即可进行,施工过程安全可靠,可有效降低施工过程发生意外事故的概率,解决了大口径钻孔井敷设时电缆由于自身重量较大,绝缘皮无法承受重量发生变形、破损、电缆内芯发生变形、电缆容易发生互相缠绕等问题。电缆容易发生互相缠绕等问题。电缆容易发生互相缠绕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口径钻孔敷设电缆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缆敷设施工
,具体是涉及一种大口径钻孔敷设电缆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矿井是形成地下煤矿生产系统的井巷、硐室、装备、地面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总称。有时把矿山地下开拓中的斜井、竖井、平硐等也称为矿井。每一个矿井的井田范围大小、矿井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的确定,是矿井自体设计中必须解决好的关键问题之一。
[0003]随着电力建设的迅猛发展,要求敷设的电缆数量和质量都有一定的要求,矿井井下供电系统是矿井安全生产的保证,矿井井下供电一般是从矿井井筒敷设动力电缆和通信电缆至井下,所以井筒电缆敷设的安全及质量是井下保障供电的前提。
[0004]目前在大口径钻孔敷设电缆时电缆由于自身重量较大,导致电缆绝缘皮无法承受重量发生变形、破损、电缆内芯发生变形、电缆容易发生互相缠绕等问题,且在大口径钻孔敷设电缆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人力才能进行,施工过程发生意外事故的概率较大,难以保证顺利完成大口径钻孔井中的电缆敷设工作。
[0005]为此,提出一种大口径钻孔敷设电缆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以解决目前在大口径钻孔敷设电缆时电缆由于自身重量较大,导致电缆绝缘皮无法承受重量发生变形、破损、电缆内芯发生变形、电缆容易发生互相缠绕等问题,且在大口径钻孔敷设电缆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人力才能进行,施工过程发生意外事故的概率较大,难以保证顺利完成大口径钻孔井中的电缆敷设工作的问题为目的,提供了一种大口径钻孔敷设电缆工艺。
[0007]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大口径钻孔敷设电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09]S1:构建电缆敷设装置以及加工制备电缆固定装置所包括的部件;
[0010]S2:利用电缆敷设装置以及加工制备电缆固定装置相配合将三根电力线缆以及一束通信线缆敷设在大口径钻孔井内。
[0011]上述的一种大口径钻孔敷设电缆工艺,其中,所述电缆敷设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包括底板、配重块、立柱以及横梁,所述底板以及所述配重块均水平设置,所述配重块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的一端端部,且所述配重块的底部与所述底板的底部齐平设置,所述立柱竖直且固定地安装在所述配重块的上部,所述横梁水平且固定地安装在所述立柱朝向所述底板的一侧面上,所述横梁靠近所述立柱的上端设置,其中:
[0012]所述横梁上设有第一机械手,所述底板上设有第二机械手,所述第二机械手位于所述第一机械手的下方,且所述第二机械手与所述第一机械手相配合设置。
[0013]上述的一种大口径钻孔敷设电缆工艺,其中,所述所述底板的边缘以及所述配重块的边缘均固定安装有若干个配装耳,每个所述配装耳上均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横梁与所
述立柱的连接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加强筋。
[0014]上述的一种大口径钻孔敷设电缆工艺,其中,所述第一机械手包括方形套筒、竖向直线齿轨、挡块、竖向驱动电机、竖向驱动齿轮、第一横向导轨、第一连接杆、第一滑块、第一方向固定框、第一横向方形套壳、第一横向直线齿轨、第一横向驱动电机、第一横向驱动齿轮、第一电动推杆、第一固定连接壁、第一活动连接臂、第一弧形固定夹板以及第一弧形活动夹板,所述方形套筒竖直且固定地安装在所述横梁远离所述立柱的一端端部,且所述方形套筒的侧壁上开设有贯穿槽,所述竖向直线齿轨竖直且滑动地安装在所述方形套筒中,所述挡块固定安装在所述竖向直线齿轨的上端端部,所述竖向驱动电机通过电机座固定安装在所述方形套筒的外侧部,所述竖向驱动齿轮固定安装在所述竖向驱动电机的转动轴端部,且所述竖向驱动齿轮穿过所述贯穿槽并与所述竖向直线齿轨上的齿牙啮合,所述第一横向导轨水平且固定地安装在所述竖向直线齿轨的底端端部,所述第一连接杆竖直且固定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横向导轨靠近所述横梁的一端底部,所述第一滑块竖直且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横向导轨的底部,所述第一方向固定框竖直且固定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滑块的底部,所述第一横向方形套壳水平且固定地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底端端部,且所述第一横向方形套壳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一横向直线齿轨水平且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横向方形套壳中,且所述第一横向直线齿轨背向所述横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方向固定框朝向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向驱动电机通过电机座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横向方形套壳的外侧部,所述第一横向驱动齿轮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横向驱动电机的转动轴端部,且所述第一横向驱动齿轮穿过所述第一通槽并与所述第一横向直线齿轨上的齿牙啮合,所述第一电动推杆铰接在所述第一方向固定框中,所述第一固定连接壁水平地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方向固定框背向所述第一横向直线齿轨的一侧面上,所述第一活动连接臂水平设置,且所述第一活动连接臂的中部与所述第一固定连接壁的中部铰接,所述第一活动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伸缩端铰接,所述第一弧形固定夹板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连接壁远离所述第一方向固定框的一端端部,所述第一弧形活动夹板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活动连接臂的另一端端部,且所述第一弧形活动夹板与所述第一弧形固定夹板相配合设置。
[0015]上述的一种大口径钻孔敷设电缆工艺,其中,所述第一机械手还包括导向滑杆、限位块以及第二加强筋,所述导向滑杆竖直且滑动地安装在所述横梁上,且所述导向滑杆的底端与所述第一横向导轨的上部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块固定安装在所述导向滑杆的上端端部,所述第二加强筋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横向导轨的上部与所述竖向直线齿轨侧部之间。
[0016]上述的一种大口径钻孔敷设电缆工艺,其中,所述第二机械手包括第二横向导轨、第二连接杆、第二滑块、第二方向固定框、第二横向方形套壳、第二横向直线齿轨、第二横向驱动电机、第二横向驱动齿轮、第二电动推杆、第二固定连接壁、第二活动连接臂、第二弧形固定夹板以及第二弧形活动夹板,所述第二横向导轨水平设置,且所述第二横向导轨通过支撑杆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的上部,所述第二连接杆竖直且固定地安装在所述第二横向导轨靠近所述横梁的一端上部,所述第二滑块竖直且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横向导轨的上部,所述第二方向固定框竖直且固定地安装在所述第二滑块的上部,所述第二横向方形套壳水平且固定地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上端端部,且所述第二横向方形套壳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二横向直线齿轨水平且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横向方形套壳中,且
所述第二横向直线齿轨背向所述横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方向固定框朝向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向驱动电机通过电机座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横向方形套壳的外侧部,所述第二横向驱动齿轮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横向驱动电机的转动轴端部,且所述第二横向驱动齿轮穿过所述第二通槽并与所述第二横向直线齿轨上的齿牙啮合,所述第二电动推杆铰接在所述第二方向固定框中,所述第二固定连接壁水平地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方向固定框背向所述第二横向直线齿轨的一侧面上,所述第二活动连接臂水平设置,且所述第二活动连接臂的中部与所述第二固定连接壁的中部铰接,所述第二活动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伸缩端铰接,所述第二弧形固定夹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口径钻孔敷设电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构建电缆敷设装置(1)以及加工制备电缆固定装置(2)所包括的部件;S2:利用电缆敷设装置(1)以及加工制备电缆固定装置(2)相配合将三根电力线缆(4)以及一束通信线缆(3)敷设在大口径钻孔井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口径钻孔敷设电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敷设装置(1)包括机架(11),所述机架(11)包括底板(1101)、配重块(1102)、立柱(1103)以及横梁(1104),所述底板(1101)以及所述配重块(1102)均水平设置,所述配重块(1102)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1101)的一端端部,且所述配重块(1102)的底部与所述底板(1101)的底部齐平设置,所述立柱(1103)竖直且固定地安装在所述配重块(1102)的上部,所述横梁(1104)水平且固定地安装在所述立柱(1103)朝向所述底板(1101)的一侧面上,所述横梁(1104)靠近所述立柱(1103)的上端设置,其中:所述横梁(1104)上设有第一机械手(12),所述底板(1101)上设有第二机械手(13),所述第二机械手(13)位于所述第一机械手(12)的下方,且所述第二机械手(13)与所述第一机械手(12)相配合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口径钻孔敷设电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底板(1101)的边缘以及所述配重块(1102)的边缘均固定安装有若干个配装耳(1105),每个所述配装耳(1105)上均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横梁(1104)与所述立柱(1103)的连接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加强筋(110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口径钻孔敷设电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械手(12)包括方形套筒(1222)、竖向直线齿轨(1218)、挡块(1219)、竖向驱动电机(1216)、竖向驱动齿轮(1215)、第一横向导轨(1201)、第一连接杆(1202)、第一滑块(1213)、第一方向固定框(1208)、第一横向方形套壳(1203)、第一横向直线齿轨(1206)、第一横向驱动电机(1205)、第一横向驱动齿轮(1204)、第一电动推杆(1207)、第一固定连接壁(1209)、第一活动连接臂(1212)、第一弧形固定夹板(1210)以及第一弧形活动夹板(1211),所述方形套筒(1222)竖直且固定地安装在所述横梁(1104)远离所述立柱(1103)的一端端部,且所述方形套筒(1222)的侧壁上开设有贯穿槽(1217),所述竖向直线齿轨(1218)竖直且滑动地安装在所述方形套筒(1222)中,所述挡块(1219)固定安装在所述竖向直线齿轨(1218)的上端端部,所述竖向驱动电机(1216)通过电机座固定安装在所述方形套筒(1222)的外侧部,所述竖向驱动齿轮(1215)固定安装在所述竖向驱动电机(1216)的转动轴端部,且所述竖向驱动齿轮(1215)穿过所述贯穿槽(1217)并与所述竖向直线齿轨(1218)上的齿牙啮合,所述第一横向导轨(1201)水平且固定地安装在所述竖向直线齿轨(1218)的底端端部,所述第一连接杆(1202)竖直且固定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横向导轨(1201)靠近所述横梁(1104)的一端底部,所述第一滑块(1213)竖直且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横向导轨(1201)的底部,所述第一方向固定框(1208)竖直且固定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滑块(1213)的底部,所述第一横向方形套壳(1203)水平且固定地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杆(1202)的底端端部,且所述第一横向方形套壳(1203)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通槽(1223),所述第一横向直线齿轨(1206)水平且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横向方形套壳(1203)中,且所述第一横向直线齿轨(1206)背向所述横梁(110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方向固定框(1208)朝向所述第一连接杆(1202)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向驱动电机(1205)通过电机座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横向方形套壳(1203)的外侧部,
所述第一横向驱动齿轮(1204)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横向驱动电机(1205)的转动轴端部,且所述第一横向驱动齿轮(1204)穿过所述第一通槽(1223)并与所述第一横向直线齿轨(1206)上的齿牙啮合,所述第一电动推杆(1207)铰接在所述第一方向固定框(1208)中,所述第一固定连接壁(1209)水平地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方向固定框(1208)背向所述第一横向直线齿轨(1206)的一侧面上,所述第一活动连接臂(1212)水平设置,且所述第一活动连接臂(1212)的中部与所述第一固定连接壁(1209)的中部铰接,所述第一活动连接臂(121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动推杆(1207)的伸缩端铰接,所述第一弧形固定夹板(1210)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连接壁(1209)远离所述第一方向固定框(1208)的一端端部,所述第一弧形活动夹板(1211)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活动连接臂(1212)的另一端端部,且所述第一弧形活动夹板(1211)与所述第一弧形固定夹板(1210)相配合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口径钻孔敷设电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械手(12)还包括导向滑杆(1220)、限位块(1221)以及第二加强筋(1214),所述导向滑杆(1220)竖直且滑动地安装在所述横梁(1104)上,且所述导向滑杆(1220)的底端与所述第一横向导轨(1201)的上部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块(1221)固定安装在所述导向滑杆(1220)的上端端部,所述第二加强筋(1214)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横向导轨(1201)的上部与所述竖向直线齿轨(1218)侧部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口径钻孔敷设电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机械手(13)包括第二横向导轨(1301)、第二连接杆(1302)、第二滑块(1314)、第二方向固定框(1308)、第二横向方形套壳(1306)、第二横向直线齿轨(1307)、第二横向驱动电机(1304)、第二横向驱动齿轮(1303)、第二电动推杆(1309)、第二固定连接壁(1311)、第二活动连接臂(1310)、第二弧形固定夹板(1313) 以及第二弧形活动夹板(1312),所述第二横向导轨(1301)水平设置,且所述第二横向导轨(1301)通过支撑杆(1315)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1101)的上部,所述第二连接杆(1302)竖直且固定地安装在所述第二横向导轨(1301)靠近所述横梁(1104)的一端上部,所述第二滑块(1314)竖直且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横向导轨(1301)的上部,所述第二方向固定框(1308)竖直且固定地安装在所述第二滑块(1314)的上部,所述第二横向方形套壳(1306)水平且固定地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杆(1302)的上端端部,且所述第二横向方形套壳(1306)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通槽(1305),所述第二横向直线齿轨(1307)水平且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横向方形套壳(1306)中,且所述第二横向直线齿轨(1307)背向所述横梁(110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方向固定框(1308)朝向所述第二连接杆(1302)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向驱动电机(1304)通过电机座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横向方形套壳(1306)的外侧部,所述第二横向驱动齿轮(1303)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横向驱动电机(1304)的转动轴端部,且所述第二横向驱动齿轮(1303)穿过所述第二通槽(1305)并与所述第二横向直线齿轨(1307)上的齿牙啮合,所述第二电动推杆(1309)铰接在所述第二方向固定框(1308)中,所述第二固定连接壁(1311)水平地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方向固定框(1308)背向所述第二横向直线齿轨(1307)的一侧面上,所述第二活动连接臂(1310)水平设置,且所述第二活动连接臂(1310)的中部与所述第二固定连接壁(1311)的中部铰接,所述第二活动连接臂(131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动推杆(1309)的伸缩端铰接,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林强宋林朱明君王建合陈彦昭王旭东张鹏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资源环境调查三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