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系统动力元件并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90980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19: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液压系统动力元件并联装置,属于液压系统的技术领域,包括至少两个动力元件、一个分油箱、水平设置的隔板、总进油管路和总出油管路,分油箱的内部设置有储油腔,隔板设置在储油腔内,且将储油腔分隔为两个独立的上油腔和下油腔,总进油管路与上油腔可连通的设置在分油箱的顶面,总出油管路与下油腔可连通的设置在分油箱的底面。本发明专利技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力元件的第一进油管路并联在分油箱上,上述的第一进油管路之间从而形成连通器,经上述第一进油管路流入对应油壶的液压油的压力相同,从而实现了多个动力元件为卡车提供液压能量,具有结构简单,维护较为方便的特点。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压系统动力元件并联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液压系统的
,尤其涉及一种液压系统动力元件并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液压系统一般都对应一个动力元件,但对于中型或重型卡车的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单个动力元件提供的液压能量有限,不能充分满足AMT的所需动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液压系统动力元件并联装置,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力元件的第一进油管路并联在分油箱上,上述的第一进油管路之间从而形成连通器,经上述第一进油管路流入对应油壶的液压油的压力相同,从而实现了多个动力元件为卡车提供液压能量。
[0004]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液压系统动力元件并联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动力元件,其中,还包括一个分油箱、水平设置的隔板、总进油管路和总出油管路,所述分油箱的内部设置有储油腔,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储油腔内,且将所述储油腔分隔为两个独立的上油腔和下油腔,所述总进油管路与所述上油腔可连通的设置在所述分油箱的顶面,所述总出油管路与所述下油腔可连通的设置在所述分油箱的底面;
[0006]每一所述动力元件均包括:
[0007]油壶,所述油壶的底部分别具有第一进油管路和第一出油管路,每一所述第一进油管路均与所述上油腔可连通的设置在所述分油箱的侧面,且每一所述第一进油管路的进油口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0008]齿轮泵,所述油壶与所述齿轮泵的进油口通过所述第一出油管路连接;
[0009]阀体组件,所述阀体组件与所述齿轮泵的出油口连接,所述单向阀组件用于使液压油由所述齿轮泵单向流向所述下油腔;
[0010]第二出油管路,所述第二出油管路的一端与所述阀体组件连接,所述第二出油管路与所述下油腔可连通的设置在所述分油箱的侧面。
[0011]优选的,所述上油腔的容积与所述下油腔的容积相等。
[0012]上述液压系统动力元件并联装置,其中,每一所述第一进油管路上均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每一所述第一单向阀用于使液压油由所述上油腔单向流向若干所述油壶。
[0013]上述液压系统动力元件并联装置,其中,每一所述动力元件均还包括储能器,每一所述储能器均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出油管道连通。
[0014]上述液压系统动力元件并联装置,其中,所述隔板与所述分油箱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连接。
[0015]上述液压系统动力元件并联装置,其中,每一所述动力元件均还包括电机,每一所述电机用于带动对应的所述齿轮泵运转。
[0016]上述液压系统动力元件并联装置,其中,每一所述齿轮泵均包括:端盖、油泵壳体、连接法兰和若干螺栓,所述端盖和所述连接法兰分别设置在所述油泵壳体的两端,所述端盖、所述油泵壳体和所述连接法兰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螺栓数量相同的连接孔、连接凹槽和连接凸台,每一所述连接凸台上均设置有连接盲孔,每一所述螺栓的一端依次贯穿对应一所述连接孔、对应一所述连接凹槽,并伸入对应一所述连接盲孔内。
[0017]上述液压系统动力元件并联装置,其中,每一所述齿轮泵均还包括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油泵壳体的内部设置有齿轮腔,所述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分别设置在所述齿轮腔内。
[0018]上述液压系统动力元件并联装置,其中,所述进油口和所述出油口分别设置在所述油泵壳体的两端,且所述进油口和所述出油口分别设置有与所述齿轮腔连通。
[0019]上述液压系统动力元件并联装置,其中,每一所述齿轮泵均还包括主动轴和从动轴,所述主动轴至少部分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齿轮腔内,所述从动轴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齿轮腔内,所述主动齿轮和所述从动齿轮分别套设在所述主动轴和所述从动轴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对应的所述主动轴固定连接。
[0020]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0021]本专利技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力元件的第一进油管路并联在分油箱上,上述的第一进油管路之间从而形成连通器,经上述第一进油管路流入对应油壶的液压油的压力相同,从而实现了多个动力元件为卡车提供液压能量,具有结构简单,维护较为方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液压系统动力元件并联装置的外观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液压系统动力元件并联装置的液压系统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液压系统动力元件并联装置的分油箱的剖面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液压系统动力元件并联装置的齿轮泵的爆炸图。
[0026]附图中:1、端盖;101、连接孔;102、第一定位孔;2、油泵壳体;201、连接凹槽;202、第二定位孔;203、齿轮腔;204、进油口;3、连接法兰;301、连接凸台;302、连接盲孔;303、第三定位孔;4、螺栓;5、第一定位销;6、第二定位销;7、主动齿轮;8、从动齿轮;9、主动轴;10、从动轴;11、轴承座;12、衬套;13、第一密封圈;14、第二密封圈;15、第二密封槽;16、轴承;17、垫圈;18、分油箱;19、总进油管路;20、总出油管路;21、油壶;22、齿轮泵;23、阀体组件;24、第一进油管路;25、第一出油管路;26、第二出油管路;27、储能器;28、电机;29、隔板;30、上油腔;31、下油腔;32、密封圈;33、动力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28]如图1至图3所示,该液压系统动力元件并联装置包括:两个动力元件33、一个分油箱18、水平设置的隔板29、总进油管路19和总出油管路20,分油箱18的内部设置有储油腔,隔板29设置在储油腔内,且将储油腔分隔为两个独立的上油腔30和下油腔31,总进油管路19与上油腔30可连通的设置在分油箱18的顶面,总出油管路20与下油腔31可连通的设置在分油箱18的底面。
[0029]进一步,每一动力元件均33包括:油壶21、齿轮泵22、阀体组件23和第二出油管路26,油壶21的底部分别具有第一进油管路24和第一出油管路25,每一第一进油管路24均与上油腔31可连通的设置在分油箱18的侧面,且每一第一进油管路24的进油口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保证了进入油壶21内部的液压油的压力相等,使得每个动力元件33提供的液压能量相同,油壶21与齿轮泵22的进油口通过第一出油管路24连接,阀体组件23与齿轮泵22的出油口连接,阀体组件23用于使液压油由齿轮泵22单向流向下油腔31,第二出油管路26的一端与阀体组件23连接,第二出油管路26与下油腔31可连通的设置在分油箱18的侧面。
[0030]进一步,每一第一进油管路24上均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每一第一单向阀用于使液压油由上油腔30单向流向若干油壶21,避免液压油从油壶21回流到分油箱18内。
[0031]进一步,每一动力元件33均还包括储能器27,每一储能器27均与对应的第二出油管道26连通,当压力升高时油液进入储能器27,气体被压缩,直到系统管路压力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系统动力元件并联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动力元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分油箱、水平设置的隔板、总进油管路和总出油管路,所述分油箱的内部设置有储油腔,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储油腔内,且将所述储油腔分隔为两个独立的上油腔和下油腔,所述总进油管路与所述上油腔可连通的设置在所述分油箱的顶面,所述总出油管路与所述下油腔可连通的设置在所述分油箱的底面;每一所述动力元件均包括:油壶,所述油壶的底部分别具有第一进油管路和第一出油管路,每一所述第一进油管路均与所述上油腔可连通的设置在所述分油箱的侧面,且每一所述第一进油管路的进油口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齿轮泵,所述油壶与所述齿轮泵的进油口通过所述第一出油管路连接;阀体组件,所述阀体组件与所述齿轮泵的出油口连接,所述单向阀组件用于使液压油由所述齿轮泵单向流向所述下油腔;第二出油管路,所述第二出油管路的一端与所述阀体组件连接,所述第二出油管路与所述下油腔可连通的设置在所述分油箱的侧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液压系统动力元件并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油腔的容积与所述下油腔的容积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液压系统动力元件并联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进油管路上均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每一所述第一单向阀用于使液压油由所述上油腔单向流向若干所述油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液压系统动力元件并联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动力元件均还包括储能器,每一所述储能器均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出油管道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液压系统动力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诚耀王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上汽马瑞利动力总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