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构造软煤分布区的预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90978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19: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构造软煤分布区的预测方法,包括:S1.建立地震微相模型道,在对3D地震数据体进行相位调整进行相位调整后,从时窗提取地震微相模型道,并对该地震微相模型道进行合并,完成地震微相模型道的建立;S2.利用神经网络技术进行地震道和地震微相模型道的相关性分析;S3.将S2的分析结果与实测的构造煤厚度进行对比、判断,得到构造软煤分布区的预测。通过该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对煤田构造软煤分布区的预测准确度和精度,且受限条件少,适用性强,能够为不同煤矿采区的构造软煤分布区的预测提供更多的技术选择。测提供更多的技术选择。测提供更多的技术选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构造软煤分布区的预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煤田中构造软煤分布识别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煤田中构造软煤分布区的预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为了能够更好地指导煤田矿区的开采工作,通常都会先对煤田中构造软煤分布区进行预测。但是申请人发现:目前,煤田中构造软煤分布区的预测主要是利用测井资料分析、弹性波阻抗反演、AVO反演等技术,这些预测技术主要存在以下缺陷问题:1.在部分井田的适用性不高;2.预测精度仍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煤田构造软煤分布区的预测准确度和精度高且适用性强的构造软煤分布区的预测方法。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构造软煤分布区的预测方法,包括:
[0006]S1.建立地震微相模型道,在对3D地震数据体进行相位调整后,从时窗提取地震微相模型道,并对该地震微相模型道进行合并,完成地震微相模型道的建立;
[0007]S2.利用神经网络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构造软煤分布区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建立地震微相模型道,在对3D地震数据体进行相位调整后,从时窗提取地震微相模型道,并对该地震微相模型道进行合并,完成地震微相模型道的建立;S2.利用神经网络技术进行地震道和地震微相模型道的相关性分析;S3.将S2的分析结果与实测的构造煤厚度进行对比、判断,得到构造软煤分布区的预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造软煤分布区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具体包括:S1

1.对3D地震数据体进行90
°
相位调整;S1

2.在90
°
相位调整的3D地震数据体中选取包含分析煤层的整个反射波范围的时窗,并在该时窗中提取多个地震微相模型道;S1

3.将提取的多个地震微相模型道中地震波形相似的地震微相模型道合并为一个模型道,完成地震微相模型道的建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构造软煤分布区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

2中在该时窗中提取多个地震微相模型道,具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鹏罗忠琴段建华孟凡彬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