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心式微流控芯片分液结构和分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904564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18: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离心式微流控芯片分液结构和分液方法。第一种离心式微流控芯片分液结构中,分液槽通过第一虹吸流道连接第一收集槽,分液槽通过第二虹吸流道连接第二收集槽,第二收集槽上设置气孔,液体进入分液槽时优先填充满第一虹吸流道。第二种离心式微流控芯片分液结构中,分液槽通过第一虹吸流道连接第一收集槽,分液槽通过第二虹吸流道连接第二收集槽;第二收集槽通过流道连接第一密闭气孔槽;第一虹吸流道和第二虹吸流道都进行亲水修饰。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离心式微流控芯片上实现多种液体样本或试剂的分液,可广泛应用于体外诊断中目标生物分子提取液和废液分液以及免疫和生化检测过程中样本废液和检测液的分液。化检测过程中样本废液和检测液的分液。化检测过程中样本废液和检测液的分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离心式微流控芯片分液结构和分液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离心式微流控芯片的分液结构和分液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离心式微流控芯片常应用于POCT领域,无需专业技术人员操作就能方便快捷的输出检测结果。其特点在于将储液池、检测池和阀等微流控结构集成到圆盘状芯片上,以离心力驱动微流体的流动,从而实现对样品的检测分析。离心式微流控芯片能够完成样本的前处理、混匀、精确的体积定量和检测等操作。近年来离心式微流控芯片以其集成化、多平行检测、高通量、低成本、自动化、等优点获得了快速发展,已广泛应用于生化检测、免疫分析、核酸检测、生物分子富集和食品安全等领域。
[0003]目前,文献中报道的离心式微流控芯片分液结构主要使用两种方案,1.芯片分液结构使用Y字型流道,包括一条主流道和两条支流道,芯片离心时,芯片加速过程中产生惯性力,惯性力的方向与芯片旋转方向(顺时针和逆时针)相反,理论上只需惯性力足够大,并且惯性力持续一定时间时,就可以通过改变芯片旋转方向达到分液的目的;2.芯片分液结构同样适用Y字型流道,在每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心式微流控芯片分液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液槽、第一虹吸流道、第二虹吸流道、第一收集槽、第二收集槽、气孔;分液槽通过第一虹吸流道连接第一收集槽,分液槽通过第二虹吸流道连接第二收集槽;第二收集槽上设置气孔;第一虹吸流道和第二虹吸流道都进行亲水修饰,第一虹吸流道、第二虹吸流道的亲水性和长度设置使得液体进入分液槽时优先填充满第一虹吸流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微流控芯片分液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虹吸流道的亲水性优于第二虹吸流道,第二虹吸流道的长度长于第一虹吸流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微流控芯片分液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收集槽内含有定量池和溢流池,其中定量池的容积小于加样量,使得试剂进入第一收集槽时优先填充满第一收集槽内的定量池,多余的试剂则进入溢流池。4.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离心式微流控芯片分液结构的分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芯片进行第一次离心,试剂A进入分液槽,停止离心后,液体A进入分液槽时优先填充满第一虹吸流道;2)芯片进行第二次离心,试剂A沿着第一虹吸流道进入第一收集槽,并且填充满槽内的定量池,多余的样本进入溢流池;3)芯片进行第三次离心,试剂B进入分液槽,由于第一虹吸流道连接的废液定量池内已充满液体,第一虹吸流道中间段为空气无法排出,第一虹吸流道变成常闭阀,而第二虹吸流道连接的第二收集槽由于具有气孔,第二虹吸流道正常工作,试剂填充满第二虹吸流道;4)芯片进行第四次离心,试剂B沿着第二虹吸流道进入第二收集槽。5.一种离心式微流控芯片分液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液槽、第一虹吸流道、第二虹吸流道、第一收集槽、第二收集槽、第一密闭气孔槽;分液槽通过第一虹吸流道连接第一收集槽,分液槽通过第二虹吸流道连接第二收集槽;第二收集槽通过流道连接第一密闭气孔槽;第一虹吸流道和第二虹吸流道都进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烨娴冯橙宇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含光微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