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90392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18: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液冷系统,包括冷却末端、冷却入管与冷却回管;供暖系统,包括加热装置、供暖末端、供暖入管、供暖回管以及换热出管;热交换器,连接所述冷却入管与所述冷却回管,以及连接所述供暖回管与所述换热出管;以及备用冷却系统,位于所述供暖末端与所述热交换器之间,用于对所述供暖回管中的循环液进行冷却。通过液冷系统的冷却液吸收热源的热量后,经热交换器将热量传递至供暖系统的循环液,实现热源的热量的回收利用,循环液吸收热源的热量后,通过加热装置加热时可以降低加热装置的能耗,达到节省能源的目的。达到节省能源的目的。达到节省能源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热源热量回收
,特别是涉及一种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对于目前的电子设备而言,其不仅发热量大,而且24小时不间断工作,相当于一个持续稳定热源。通常电子设备采用风冷方式进行冷却,风冷的冷却原理是利用空气带走热量,不方便热量集中回收,只能将热量直接散入大气环境中浪费掉。目前由于计算类电子设备功率密度提升,风冷效率已经达到瓶颈,越来越多的散热系统采用液冷的形式进行散热,而液冷散热系统可方便热量集中回收。
[0003]然而,目前关于电子设备这种热源的热量回收系统方案还不完善,无法实现热源热量的可靠回收,导致热源热量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有效解决目前电子设备作为热源其热量无法可靠回收而导致能源浪费的问题,提供一种可以可靠利用热源余热的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0005]一种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
[0006]液冷系统,包括冷却末端、连接所述冷却末端的冷却入管与冷却回管,以供冷却液流动;
[0007]供暖系统,包括加热装置、供暖末端、供暖入管、供暖回管以及换热出管,所述供暖入管连接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供暖末端,所述供暖回管连接所述供暖末端与所述换热出管,所述换热出管连接所述加热装置,以供循环液流动;
[0008]热交换器,连接所述液冷系统的所述冷却入管与所述冷却回管,以及连接所述供暖系统的所述供暖回管与所述换热出管,使所述液冷系统的冷却液与所述供暖系统的循环液进行热交换;以及
[0009]备用冷却系统,位于所述供暖末端与所述热交换器之间,并连接于所述供暖回管,所述备用冷却系统用于对所述供暖回管中的循环液进行冷却。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备用冷却系统包括备用冷却管以及备用冷源,所述备用冷却管连接所述备用冷源与所述供暖回管。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备用冷源包括风机、冷却塔、干冷器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0012]所述备用冷却系统还包括冷却阀门,所述冷却阀门的开度可以调节控制,所述冷却阀门设置于所述备用冷却管,用于连接所述备用冷却管与所述供暖回管。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余热回收利用系统还包括温度检测组件,所述温度检测组件包括第一温度检测件、第二温度检测件以及第三温度检测件,所述第一温度检测件用于检测流出所述供暖末端的循环液的温度,所述第二温度检测件用于检测流出所述备用
冷却系统的循环液的温度,所述第三温度检测件用于检测流入所述热交换器的循环液的温度。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暖系统还包括缓冲水箱,所述缓冲水箱设置于所述供暖回管,并位于所述备用冷却系统与所述热交换器之间,所述缓冲水箱用于缓冲存储所述供暖末端的循环液。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度检测组件还包括第四温度检测件以及第五温度检测件,所述第四温度检测件用于检测流入所述加热装置的循环液的温度,所述第五温度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加热装置输出的循环液的温度。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度检测组件包括第六温度检测件与第七温度检测件,所述第六温度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热交换器流出冷却液的温度,所述第七温度检测件用于检测流入所述热交换器的冷却液的温度。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暖系统还包括混水组件,所述混水组件通断连接所述供暖回管与所述换热出管,所述混水组件连通时可将所述换热出管的循环液引入所述供暖回管中。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混水组件包括混水阀门以及混水支管,所述混水支管的一端经所述混水阀门连接于所述供暖回管,所述混水支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换热出管,所述混水阀门控制所述混水支管与所述供暖回管间连通或断开。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暖系统还包括第一循环泵、第二循环泵以及第三循环泵;
[0020]所述第一循环泵用于控制所述供暖入管中循环液的流量,所述第二循环泵用于控制所述供暖回管中循环液的流量;所述第三循环泵用于控制所述冷却入管中冷却液的流量。
[00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余热回收利用系统还包括压力检测组件,所述压力检测组件包括第一压力检测件与第二压力检测件,所述第一压力检测件与所述第二压力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三循环泵两侧的压差。
[00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末端为两相浸没式液冷、单相浸没式液冷或水冷。
[0023]一种余热回收利用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4]液冷系统中的冷却液经冷却末端吸收热源的热量后,经冷却回管进入热交换器;
[0025]供暖系统中的循环液经备用冷却系统以及供暖回管进入所述热交换器,并与冷却液进行热交换后,循环液经换热出管进入加热装置,冷却液经冷却入管进入冷却末端;
[0026]经加热装置加热后的循环液经供暖入管进入供暖末端,供暖后流入供暖回管。
[002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暖回管和所述备用冷却系统之间具有第一温度检测件,所述备用冷却系统的末端具有第二温度检测件,所述冷却入管具有第六温度检测件,所述供暖回管与所述换热出管之间具有混水组件,所述供暖入管上设置第一循环泵;所述供暖回管上还设置缓冲水箱及第二循环泵;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第一温度调节步骤,所述第一温度调节步骤包括:
[0028]获取所述第一温度检测件、所述第二温度检测件与所述第六温度检测件的检测温度;
[0029]当所述第一温度检测件的检测温度变小时,判断所述备用冷却系统是否开启;
[0030]若是,减小循环液流经所述备用冷却系统的流量,同时,控制所述备用冷却系统不对循环液进行冷却,保持所述第二温度检测件的检测温度不变,使所述第六温度检测件的检测温度恒定。
[003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温度调节步骤还包括如下步骤:
[0032]获取所述第二温度检测件的检测温度;
[0033]若所述备用冷却系统关闭或者逐渐关闭,所述第二温度检测件的检测温度变小;
[0034]增加所述第一循环泵的频率,和/或,增加所述第二循环泵的频率,和/或,控制所述混水组件工作,和/或,增加所述加热装置输出的循环液温度,以保持所述第二温度检测件的检测温度不变,使所述第六温度检测件的检测温度恒定。
[003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第二温度调节步骤,所述第二温度调节步骤包括:
[0036]获取所述第一温度检测件、所述第二温度检测件与所述第六温度检测件的检测温度;
[0037]当所述第一温度检测件的检测温度变大时,降低所述第一循环泵的频率,和/或,降低所述第二循环泵的频率,和/或,降低所述加热装置输出的循环液温度,以保持所述第二温度检测件的检测温度值不变,使所述第六温度检测件的检测温度恒定。
[003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温度调节步骤还包括如下步骤: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冷系统,包括冷却末端、连接所述冷却末端的冷却入管与冷却回管,以供冷却液流动;供暖系统,包括加热装置、供暖末端、供暖入管、供暖回管以及换热出管,所述供暖入管连接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供暖末端,所述供暖回管连接所述供暖末端与所述换热出管,所述换热出管连接所述加热装置,以供循环液流动;热交换器,连接所述液冷系统的所述冷却入管与所述冷却回管,以及连接所述供暖系统的所述供暖回管与所述换热出管,使所述液冷系统的冷却液与所述供暖系统的循环液进行热交换;以及备用冷却系统,位于所述供暖末端与所述热交换器之间,并连接于所述供暖回管,所述备用冷却系统用于对所述供暖回管中的循环液进行冷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备用冷却系统包括备用冷却管以及备用冷源,所述备用冷却管连接所述备用冷源与所述供暖回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备用冷源包括风机、冷却塔、干冷器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所述备用冷却系统还包括冷却阀门,所述冷却阀门的开度可以调节控制,所述冷却阀门设置于所述备用冷却管,用于连接所述备用冷却管与所述供暖回管。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利用系统还包括温度检测组件,所述温度检测组件包括第一温度检测件、第二温度检测件以及第三温度检测件,所述第一温度检测件用于检测流出所述供暖末端的循环液的温度,所述第二温度检测件用于检测流出所述备用冷却系统的循环液的温度,所述第三温度检测件用于检测流入所述热交换器的循环液的温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暖系统还包括缓冲水箱,所述缓冲水箱设置于所述供暖回管,并位于所述备用冷却系统与所述热交换器之间,所述缓冲水箱用于缓冲存储所述供暖末端的循环液。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检测组件还包括第四温度检测件以及第五温度检测件,所述第四温度检测件用于检测流入所述加热装置的循环液的温度,所述第五温度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加热装置输出的循环液的温度。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检测组件包括第六温度检测件与第七温度检测件,所述第六温度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热交换器流出冷却液的温度,所述第七温度检测件用于检测流入所述热交换器的冷却液的温度。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暖系统还包括混水组件,所述混水组件通断连接所述供暖回管与所述换热出管,所述混水组件连通时可将所述换热出管的循环液引入所述供暖回管中。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水组件包括混水阀门以及混水支管,所述混水支管的一端经所述混水阀门连接于所述供暖回管,所述混水支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换热出管,所述混水阀门控制所述混水支管与所述供暖回管间连通或断开。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暖系统还包括第一
循环泵、第二循环泵以及第三循环泵;所述第一循环泵用于控制所述供暖入管中循环液的流量,所述第二循环泵用于控制所述供暖回管中循环液的流量;所述第三循环泵用于控制所述冷却入管中冷却液的流量。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利用系统还包括压力检测组件,所述压力检测组件包括第一压力检测件与第二压力检测件,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前高阳刘方宇巫跃凤郭海丰杨作兴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比特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