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体感应的取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4910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人体感应的取暖器,包括前壳、后壳、风扇、电路板以及发热体;前壳和后壳拼接组成外壳,电路板、风扇和发热体位于外壳内;后壳上设有进风栅,前壳上设有出风网;前壳上开设有感应孔,外壳内设有与电路板连接的感应模块,感应模块包括感应头和控制键,所述感应头通过所述的感应孔后暴露到前壳外;感应孔的下方还设有与所述控制键外形配合的小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了控制键控制感应模块,需要对房间进行预热时,通过控制键将感应模块关闭,即可实现取暖器的常开状态;打开控制键,感应模头感应到人体时打开取暖器,感应不到人体时关闭取暖器。体时关闭取暖器。体时关闭取暖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体感应的取暖器


[0001]本技术涉及取暖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体感应的取暖器。

技术介绍

[0002]取暖器是一种用于供暖的设备,常见的取暖器是以电为能源进行加热供暖的取暖设备。具有升温快、使用方便、无污染的特点。现有的取暖器主要由壳体、送风装置及发热装置组成,壳体上设有供冷空气流入的进风口,以及供热气流排出的出风口,这类取暖器大多通过用户的手动操作来实现取暖器的启动和关闭,使用不够智能便利,并且长时间运行可能会造成取暖器内部热量过高的问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0003]授权公告号为CN213066280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人体感应暖风机,包括:暖风机,其内设置有与风机、发热体相连接的控制主板,所述发热体被配置为采用PTC加热器;用于对暖风机进行限定的U形固定座;其中,所述暖风机设置在固定座内,并通过相配合的转轴实现连接,且暖风机底部与固定座内侧底面具有预定距离;所述固定座的前方设置有与控制主板通信连接的人体传感器。本技术提供一种人体感应暖风机,其能实现人体感应,在有人的时候进行加热,而无人的时候进行断电或待机,节能效果更好,设备使用温度可控性更好。
[0004]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带有人体感应功能的取暖器,大多是感应到人体才打开,而当使用者离开感应器的感应范围后,取暖器自动关闭。这使得取暖器无法处在常开状态,使用者无法通过取暖器给房间进行预热,在使用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人体感应的取暖器,能够使取暖器具有人走关机的功能,同时也可设置为常开状态给房间预热。
[0006]一种人体感应的取暖器,包括前壳、后壳、风扇、电路板以及发热体;所述前壳和后壳拼接组成外壳,所述电路板、风扇和发热体位于所述外壳内;后壳上设有进风栅,前壳上设有出风网;所述前壳上开设有感应孔,所述外壳内设有与电路板连接的感应模块,所述感应模块包括感应头和控制键,所述感应头通过所述的感应孔后暴露到前壳外;所述感应孔的下方还设有与所述控制键外形配合的小孔。
[0007]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制键位于所述小孔内,并且与所述前壳的端面齐平。
[0008]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壳内位于所述进风栅的正前方设有风道壳体,所述风道壳体包括进风壳和出风壳,所述进风壳和出风壳的前后两端均设有开口。
[0009]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风壳内的进风腔和所述出风壳内的出风腔衔接形成了风道,风扇位于所述进风栅和所述进风壳之间;出风网连接在所述出风壳的前端开口处;发热体位于进风腔内。
[0010]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风壳靠近后端开口的位置设有限位凸;出
风壳安装到进风壳前端时,限位凸将发热件限位在风道壳内。
[0011]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风壳的侧部端面呈向外侧倾斜,使出风腔向外扩张的趋势,所述出风网包覆在所述出风壳的前端。
[0012]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风网为一网状平面,且出风网的侧部设有向内弯折的包边,包边上设有若干延边;所述出风壳的侧部设有与所述延边配合的定位槽;包边将出风壳开口的侧部包覆,延边插入到定位槽内定位。
[0013]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壳的上设有出风槽,所述出风壳和所述出风网均设置在所述出风槽内,并且与出风槽的槽壁紧贴。
[0014]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壳内还设有防倾倒装置,包括防倾倒开关和测试支脚;所述测试支脚和所述外壳底部的底脚齐平。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设置了控制键控制感应模块,需要对房间进行预热时,通过控制键将感应模块关闭,即可实现取暖器的常开状态;打开控制键,感应模头感应到人体时打开取暖器,感应不到人体时关闭取暖器;
[0017]2、将控制键嵌入到前壳内并且与前壳端面齐平,在操作时需接触工具才能对控制键进行按压,避免了儿童对控制键的随意按压造成失效。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20]图3为发热体和风扇与风道壳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凸。
[0021]图4为出风网在风道壳体上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风道壳体和出风网安装结构的剖面视图。
[0023]附图上标注:100、前壳;200、后壳;1、风扇;2、电路板;3、发热体;201、进风栅;300、出风网;101、感应孔;400、感应模块;410、感应头;420、控制键;102、小孔;500、风道壳体;510、进风壳;520、出风壳;a、进风腔;b、出风腔;521、限位凸;310、包边;311、延边;600、防倾倒装置;610、防倾倒开关;620、测试支脚;7、底脚;522、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实现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25]如图1~图5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人体感应的取暖器。
[0026]具体请参阅图1和图2,包括前壳100、后壳200、风扇1、电路板2以及发热体3。前壳100和后壳200拼接形成外壳,风扇1、电路板2、发热体3均设置在外壳内。外壳内还设有风道壳体500,后壳200上设有进风栅201,前壳100上设有出风网300,风扇1设置在风道壳体500和进风栅201之间,风道壳体500的前端开口与出风网300连通,发热体3位于风道壳体500内。风扇1转动,风道壳体500内的气压减小,外部气流进入到风道壳体500内,在通过发热体3时被加热,再通过出风网300吹出热风。外壳内位于风道壳体500的下方还设有感应模块
400,感应模块400和电路板2连接,且包括有感应头410和控制键420。前壳100上位于出风网300的下方设有感应孔101,感应头410通过感应孔101暴露到前壳外,感应孔101的下方还设有小孔102,控制键420位于小孔102内,且控制键420的端面与前壳100的端面齐平。
[0027]请参阅图3所示,风道壳体500包括进风壳510和出风壳520,进风壳510和出风壳520的前后两端均设有开口,且进风壳510的进风腔a和出风壳520的出风腔b衔接形成风道,风扇1位于进风栅201和进风壳510之间,发热体3位于进风腔a内。出风腔b内靠近进风腔a的位置设有限位凸521,出风壳520安装到进风壳510前端时,限位凸521和发热体3的前端接触抵接,将发热体3限位在进风腔a内。
[0028]本实施例中,出风壳520的侧部端面向外侧倾斜设置,使出风腔b呈向外扩张的趋势。
[0029]请参阅图4和图5所示,出风网300为一网状平面,且出风网300的侧部设有向内侧弯折的包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体感应的取暖器,包括前壳(100)、后壳(200)、风扇(1)、电路板(2)以及发热体(3);所述前壳(100)和后壳(200)拼接组成外壳,所述电路板(2)、风扇(1)和发热体(3)位于所述外壳内;后壳(200)上设有进风栅(201),前壳(100)上设有出风网(300);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100)上开设有感应孔(101),所述外壳内设有与电路板(2)连接的感应模块(400),所述感应模块(400)包括感应头(410)和控制键(420),所述感应头(410)通过所述的感应孔(101)后暴露到前壳(100)外;所述感应孔(101)的下方还设有与所述控制键(420)外形配合的小孔(10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感应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键(420)位于所述小孔(102)内,并且与所述前壳(100)的端面齐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感应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位于所述进风栅(201)的正前方设有风道壳体(500),所述风道壳体(500)包括进风壳(510)和出风壳(520),所述进风壳(510)和出风壳(520)的前后两端均设有开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体感应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壳(510)内的进风腔(a)和所述出风壳(520)内的出风腔(b)衔接形成了风道,风扇(1)位于所述进风栅(201)和所述进风壳(510)之间;出风网(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金平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立奇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