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智能登杆安全管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9806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智能登杆安全管理设备,属于电力系统设备技术领域,包括与终端通讯连接的移动设备端,移动设备端包括外壳,外壳上设置有显示屏和高清摄像头;外壳底端铰接有底座,底座两端均固定有弹性绑带,两根弹性绑带通过卡接扣可拆卸的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地降低了登杆的事故率,且运维管理单位成本低。成本低。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智能登杆安全管理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智能登杆安全管理设备,属于电力系统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架空输电线路经成百上千座的杆塔支撑才能输送电能,每条输电线路的每座杆塔都具有唯一性命名,这样才能保证日常运行维护检修的正常进行。为保证电力检修人员能够到达每一座杆塔的正确位置并进行正确的操作,每一座杆塔都配设有相对应的电压等级、线路名称、杆号牌、标识牌等以标志物形式悬挂在杆塔的相应位置上,杆号牌上标注电压等级、线路名称和杆塔号码,并且杆号牌、标识牌喷涂有颜色,以便于让电力检修人员掌握每一座杆塔的相关信息。在常规的架空输电线路维护检修中,通常由工作负责人将随身携带的工作票内容告知作业组成员,同时人手分发一张对应检修线路颜色卡片。检修人员到达现场后,凭记忆找到检修任务的杆塔,并通过颜色卡片与现场杆塔的杆号牌颜色进行对比,以此判断是否正确到达检修任务的杆塔。
[0003]在实际检修过程中,常规的输电线路检修方案存在以下缺点:
[0004]一、工作票只发给工作负责人,而非人手一份,工作负责人只能通过口述向作业人员传达工作票内的作业信息;
[0005]二、作业人员只能凭记忆记住检修任务的线路名称,如果记忆出错或出现偏差,可能产生误登带电线路、误入带电部分或造成人身感电、高空坠落等严重的安全问题;
[0006]三、人手一张颜色卡片,现场使用情况是否正确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多功能智能登杆安全管理设备,其有效地降低了登杆的事故率,且运维管理单位成本低。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多功能智能登杆安全管理设备,包括与终端通讯连接的移动设备端,移动设备端包括外壳,外壳上设置有显示屏和高清摄像头;外壳底端铰接有底座,底座两端均固定有弹性绑带,两根弹性绑带通过卡接扣可拆卸的连接。
[0010]进一步地,卡接扣包括分别固定在两根弹性绑带自由端的L形顶撑杆和卡接壳,L形顶撑杆设置有两根且卡接端相反设置,且L形顶撑杆卡接端设置有顶撑斜面;卡接壳远离弹性绑带的一端设置有开口,卡接壳内部设置有一对L形卡杆,两L形卡杆的卡接端相对设置且均靠近开口设置,且两根L形卡杆的卡接端均设置有与顶撑斜面相互配合的卡接斜面;L形卡杆中部通过铰接杆与卡接壳铰接,且L形卡杆远离开口的一端还固定有平行铰接杆的导向杆,导向杆两端贯穿卡接壳设置且两端均滑动卡设在卡接壳上设置的导向滑槽内,两根L形卡杆相互远离的一侧均与卡接壳内壁之间设置有回位弹簧。
[0011]进一步地,底座两侧均与外壳之间铰接有连接杆组,连接杆组包括两根相互铰接
的连接杆,且当两根连接杆处于同一直线时,外壳刚好垂直底座。
[0012]进一步地,弹性绑带上设置有若干透气孔。
[0013]进一步地,外壳上还设置有蜂鸣器。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0015]现有方案需要配备数量庞大的色标卡,方可支撑日常运维工作需要,本技术移动设备端进行拍照,然后将拍照的图片上传到终端,再由终端进行判断,外出施工只需佩戴一台本设备即可,不需要携带大量的色标卡,充分利用了塔杆上原来就有的杆号牌和标识牌,大大节约了成本,并且有效降低了登杆事故率;同时,通过弹性绑带以及卡接扣的设置,方便工作人员穿戴和拍照,卡接扣的设置能够实现自动卡接,穿戴效率高,并且在弹性绑带上设置透气孔,提高了穿戴的舒适性,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移动设备端的主视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移动设备端的侧视图;
[0018]图3是图2的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9]图4是图2的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0]图5是本技术卡接壳的半剖示意图。
[0021]其中附图标记为:1、移动设备端;31、外壳;311、显示屏;312、高清摄像头;313、蜂鸣器;32、弹性绑带;321、透气孔;33、卡接扣;331、L形顶撑杆;3311、顶撑斜面;332、卡接壳;3321、导向滑槽;3322、开口;333、L形卡杆;3331、卡接斜面;334、回位弹簧;335、导向杆;336、铰接杆;34、底座;35、连接杆组。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0023]如图1至5所示,本实施例的多功能智能登杆安全管理设备,包括与终端通讯连接的移动设备端1,移动设备端1包括外壳31,外壳31上设置有用于显示位置信息、工作任务信息和可选线路的显示屏311,显示屏311上端设置有高清摄像头312,高清摄像头312拍摄杆塔号牌、杆塔颜色号牌的图片上传终端,终端进行判断是否误登塔杆;外壳31底端铰接有底座34,底座34两端均固定有弹性绑带32,两根弹性绑带32通过卡接扣33可拆卸的连接,卡接扣33包括分别固定在两根弹性绑带32自由端的L形顶撑杆331和卡接壳332,L形顶撑杆331设置有两根且卡接端相反设置,且L形顶撑杆331卡接端设置有顶撑斜面3311;卡接壳332远离弹性绑带32的一端设置有开口3322,卡接壳332内部设置有一对L形卡杆333,两L形卡杆333的卡接端相对设置且均靠近开口3322设置,且两根L形卡杆333的卡接端均设置有与顶撑斜面3311相互配合的卡接斜面3331;L形卡杆333中部通过铰接杆336与卡接壳332铰接,且L形卡杆333远离开口3322的一端还固定有平行铰接杆336的导向杆335,导向杆335两端贯穿卡接壳332设置且两端均滑动卡设在卡接壳332上设置的导向滑槽3321内,两根L形卡杆333相互远离的一侧均与卡接壳332内壁之间设置有回位弹簧334。
[0024]进一步地,底座34两侧均与外壳31之间铰接有连接杆组35,连接杆组35包括两根相互铰接的连接杆,且当两根连接杆处于同一直线时,外壳31刚好垂直底座34。
[0025]进一步地,弹性绑带32上设置有若干透气孔321,提高工作人员佩戴时的舒适性。
[0026]进一步地,外壳31上还设置有蜂鸣器313。
[0027]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工作人员穿戴时,两根L形顶撑杆331进入开口3322后分别与两根L形卡杆333一一对应接触,在顶撑斜面3311和卡接斜面3331的对顶作用下,两根L形卡杆333被挤开,回位弹簧334被压缩,并且在铰接杆336的作用下,使得导向杆335沿着导向滑槽3321滑动,最后回位弹簧334回位使得L形顶撑杆331被L形卡杆333卡住,实现自动卡接,不需要复杂的连接浪费时间,提高穿戴效率,解开时只需要拨动导向杆335,使得L形卡杆333的卡接端相互远离失去对L形顶撑杆331的卡接作用即可,方便快捷;穿戴好之后,工作人员登上塔杆利用高清摄像头312拍摄杆塔号牌、杆塔颜色号牌的图片上传终端进行判断是否误登塔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智能登杆安全管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与终端通讯连接的移动设备端(1),移动设备端(1)包括外壳(31),外壳(31)上设置有显示屏(311)和高清摄像头(312);外壳(31)底端铰接有底座(34),底座(34)两端均固定有弹性绑带(32),两根弹性绑带(32)通过卡接扣(33)可拆卸的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智能登杆安全管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卡接扣(33)包括分别固定在两根弹性绑带(32)自由端的L形顶撑杆(331)和卡接壳(332),L形顶撑杆(331)设置有两根且卡接端相反设置,且L形顶撑杆(331)卡接端设置有顶撑斜面(3311);卡接壳(332)远离弹性绑带(32)的一端设置有开口(3322),卡接壳(332)内部设置有一对L形卡杆(333),两L形卡杆(333)的卡接端相对设置且均靠近开口(3322)设置,且两根L形卡杆(333)的卡接端均设置有与顶撑斜面(3311)相互配合的卡接斜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信林宇舟卓涂狮洪继阳庄炜维洪炳黑路熠张荣招洪志超李仁煌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厦门供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