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缩管扩张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9729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缩管扩张模具,包括PVC模壳、PTEE模头、铜模芯,所述PTEE模头安装在PVC模壳的一端,所述铜模芯设置在PVC模壳的内部且与PTEE模头的端部连通,所述PVC模壳内部设置有三个分隔环,所述分隔环的内圈与铜模芯的外表面贴合连接,三个所述分隔环在PVC模壳内依次分隔形成有第一负压腔、进水腔、第二负压腔和出水腔,所述PVC模壳的外侧设置有分别与第一负压腔和第二负压腔连通的接真空口,所述PVC模壳外表面且位于分隔环外侧的位置设置有分别与进水腔和出水腔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PVC管材加工形成的PVC模壳价格低廉,便于获取,大幅的节约了成本,并且利用密封圈对分隔环位置进行密封连接,使得装置的压力控制更加简单高效。使得装置的压力控制更加简单高效。使得装置的压力控制更加简单高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缩管扩张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热缩管模具
,具体为一种热缩管扩张模具。

技术介绍

[0002]热缩管是一种特制的聚烯烃材质热收缩套管。外层采用优质柔软的交联聚烯烃材料及内层热熔胶复合加工而成的,外层材料有绝缘防蚀、耐磨等特点,内层有低熔点、防水密封和高粘接性等优点。
[0003]热缩管在生产时需要对其进行扩张,方便后续的使用,现有的扩张方式多种多样,但是成本都较为高昂,并且不够简易,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为此提出一种主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5]为此,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热缩管扩张模具,包括PVC模壳、PTEE模头、铜模芯,所述PTEE模头安装在PVC模壳的一端,所述铜模芯设置在PVC模壳的内部且与PTEE模头的端部连通,所述PVC模壳内部设置有三个分隔环,所述分隔环的内圈与铜模芯的外表面贴合连接,三个所述分隔环在PVC模壳内依次分隔形成有第一负压腔、进水腔、第二负压腔和出水腔,所述PVC模壳的外侧设置有分别与第一负压腔和第二负压腔连通的接真空口,所述铜模芯具有轴向的模孔,所述铜模芯位于模孔的外侧设有与模孔轴向方向平行的贯通水口,所述贯通水口的两端分别与进水腔和出水腔连通,所述PVC模壳外表面且位于分隔环外侧的位置设置有分别与进水腔和出水腔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
[0007]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设置在PVC模壳的下方和上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冷却水流逆向流动,有效的保证了装置冷却的效果。
[0008]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接真空口分为两组,单个一组接真空口设置在PVC模壳靠近PTEE模头的一端且与第一负压腔连通,两个一组接真空口对称设置在PVC模壳中部靠近前端的位置且与第二负压腔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PVC模壳的前端单独设置一个真空腔,从而提升扩张的效果。
[0009]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PVC模壳安装出水口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橡胶封口,所述橡胶封口的形状为环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橡胶封口将PVC模壳的端部密封住,使得水流不会从出水口之外的其他位置流出到外界,保证了水流的循环基础。
[0010]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铜模芯上开设有与模孔连通的真空孔,所述真空孔与第一负压腔和第二负压腔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铜模芯内可以顺利的获得真空负压条件,使得热缩管的扩张更加的可靠。
[0011]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贯通水口开设在铜模芯的内
壁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水流经过贯通水口对铜模芯进行冷却,有效的保证了装置换热的效率。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0013]1.本技术中,通过PVC管材加工形成的PVC模壳价格低廉,便于获取,大幅的节约了成本,并且利用密封圈对分隔环位置进行密封连接,并设置三个接真空口用于保持真空,使得装置的压力控制更加简单高效,不会出现某一处压力泄漏导致热缩管原始管扩张出现瑕疵的情况,有效的提升了装置的实用性。
[0014]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两端真空腔,当热缩管原始管初次进入到装置内部时处于第一真空腔内,进入到快速扩张的状态,并且便于后续对甘油的回收,扩张完成后进入到第二真空腔内进行快速冷却,冷却完成之后即可进行导出。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铜模芯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贯通水口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
[0019]10、第一负压腔;20、进水腔;30、第二负压腔;40、出水腔;110、PVC模壳;120、PTEE模头;130、铜模芯;131、模孔;132、贯通水口;133、真空孔;140、进水口;132、贯通水口;150、出水口;160、橡胶封口;170、分隔环;180、接真空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1]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2]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热缩管扩张模具。
[0023]结合图1

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热缩管扩张模具,包括PVC模壳110、PTEE模头120、铜模芯130,所述PTEE模头120安装在PVC模壳110的一端,所述铜模芯130设置在PVC模壳110的内部且与PTEE模头120的端部连通,所述PVC模壳110内部设置有三个分隔环170,所述分隔环170的内圈与铜模芯130的外表面贴合连接,三个所述分隔环170在PVC模壳内依次分隔形成有第一负压腔10、进水腔20、第二负压腔30和出水腔40,所述PVC模壳110的外侧设置有分别与第一负压腔10和第二负压腔30连通的接真空口180,所述铜模芯130具有轴向的模孔131,所述铜模芯130位于模孔131的外侧设有与模孔轴向方向平行的贯通水口132,所述贯通水口132的两端分别与进水腔20和出水腔40连通,所述PVC模壳110外表面且位于分隔环170外侧的位置设置有分别与进水腔20和出水腔40连通的进水口140和出水口150。
[0024]具体的所述进水口140和出水口150分别设置在PVC模壳110的下方和上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冷却水流逆向流动,有效的保证了装置冷却的效果。所述接真空口180分为两组,单个一组接真空口180设置在PVC模壳110靠近PTEE模头120的一端且与第一
负压腔10连通,两个一组接真空口180对称设置在PVC模壳110中部靠近前端的位置且与第二负压腔30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PVC模壳的前端单独设置一个真空腔,从而提升扩张的效果。
[0025]本技术中,所述PVC模壳110安装出水口150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橡胶封口160,所述橡胶封口160的形状为环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橡胶封口将PVC模壳的端部密封住,使得水流不会从出水口之外的其他位置流出到外界,保证了水流的循环基础。
[0026]所述铜模芯130上开设有与模孔131连通的真空孔133,所述真空孔133与第一负压腔10和第二负压腔20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铜模芯内可以顺利的获得真空负压条件,使得热缩管的扩张更加的可靠。所述贯通水口132开设在铜模芯130的内壁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水流经过贯通水口对铜模芯进行冷却,有效的保证了装置换热的效率。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缩管扩张模具,包括PVC模壳(110)、PTEE模头(120)、铜模芯(130),其特征在于,所述PTEE模头(120)安装在PVC模壳(110)的一端,所述铜模芯(130)设置在PVC模壳(110)的内部且与PTEE模头(120)的端部连通,所述PVC模壳(110)内部设置有三个分隔环(170),所述分隔环(170)的内圈与铜模芯(130)的外表面贴合连接,三个所述分隔环(170)在PVC模壳内依次分隔形成有第一负压腔(10)、进水腔(20)、第二负压腔(30)和出水腔(40),所述PVC模壳(110)的外侧设置有分别与第一负压腔(10)和第二负压腔(30)连通的接真空口(180),所述铜模芯(130)具有轴向的模孔(131),所述铜模芯(130)位于模孔(131)的外侧设有与模孔轴向方向平行的贯通水口(132),所述贯通水口(132)的两端分别与进水腔(20)和出水腔(40)连通,所述PVC模壳(110)外表面且位于分隔环(170)外侧的位置设置有分别与进水腔(20)和出水腔(40)连通的进水口(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振雷昌龙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全泰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