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式踝泵运动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89446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30
一种可调式踝泵运动辅助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锻炼装置无法根据需求调节锻炼方式的问题;包括外壳,外壳内设有环形座,环形座上下两端分别经销轴设有弯板,环形座左右两端分别滑动连接有滑块,两个滑块之间转动连接有十字形轴,十字形轴上下两端与弯板转动连接,环形座前端转动连接有圆筒,圆筒外侧同轴设有套筒,套筒上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上设有踏板,踏板上下两侧分别设有卡板;所述的外壳左端转动连接有第一带轮,两个第一带轮经交叉皮带连接,外壳左端转动连接有槽轮,槽轮上下两侧分别开设有拨槽,第一带轮右端设有扇形板,第一带轮右端设有摆杆;本发明专利技术构思巧妙、使用方便,可针对不同恢复期的患者调节锻炼方式。可针对不同恢复期的患者调节锻炼方式。可针对不同恢复期的患者调节锻炼方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式踝泵运动辅助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神经科康复
,特别是一种可调式踝泵运动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脑血管疾病是发生在脑部血管,因颅内血液循环障碍而造成脑组织损害的一组疾病,我们生活中所讲的“脑血管意外”、“卒中”和“中风”都属于脑血管疾病。临床上以急性发病居多,多为中、老年患者,表现为半身不遂、言语障碍等,急性脑血管病一般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类。
[0003]在心血管疾病患者手术之后,需要长时间静卧,这个时候可辅助患者足部进行踝泵运动,对预防、帮助消退下肢伤痛、术后肿胀的作用重大,踝泵运动分为两种,即屈伸运动和坏绕运动,由于患者血液循环不畅,肌肉会有不同程度的萎缩,环绕运动时会出现疼痛感,前期一般先进行屈伸锻炼,待疼痛减轻后,再加做坏绕动作加快肢体功能的康复,但是现有的锻炼装置无法根据需求调节锻炼方式,康复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专利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可调式踝泵运动辅助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锻炼装置无法根据需求调节锻炼方式的问题。
[0005]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包括前端开口的外壳,外壳内设有位于开口正后方且前后轴向的环形座,环形座上下两端分别经上下轴向的销轴设有可转动的弯板,环形座左右两端分别滑动连接有滑块,两个滑块之间转动连接有十字形轴,十字形轴上下两端分别与其对应侧的弯板自由端转动连接,环形座前端转动连接有圆筒,圆筒外侧同轴设有可前后滑动的套筒,套筒上转动连接有左右轴向的转轴,转轴贯穿圆筒且设有位于圆筒内的踏板,踏板上下两侧分别设有可卡在十字形轴上的卡板;所述的外壳左端转动连接有两个位于套筒前方且左右轴向第一带轮,两个第一带轮上下相对且经交叉皮带连接,外壳左端转动连接有位于两个第一带轮之间且左右轴向的槽轮,转轴可随槽轮转动而转动,槽轮上下两侧分别开设有沿其径向方向分布的拨槽,第一带轮右端设有可与槽轮外表面接触的扇形板,第一带轮右端设有可位于拨槽内的摆杆,两个摆杆朝向相反。
[0006]本专利技术构思巧妙、使用方便,可针对不同恢复期的患者调节锻炼方式,使恢复前期的患者脚部进行屈伸锻炼,避免患者出现肌肉疼痛,使恢复后期的患者脚部进行环绕锻炼,从而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轴测图。
[0008]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剖切轴测图。
[0009]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全剖左视轴测图。
[0010]图4是本专利技术去掉踏板的全剖主视轴测图。
[0011]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环形座的轴测图。
[0012]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踏板的俯视轴测图。
[0013]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左视剖切轴测图。
[0014]图8是本专利技术中槽轮和第一带轮的右视轴测图。
[0015]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剖切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7]由图1至图9给出,包括前端开口的外壳1,外壳1内设有位于开口正后方且前后轴向的环形座2,环形座2上下两端分别经上下轴向的销轴3设有可转动的弯板4,环形座2左右两端分别滑动连接有滑块5,两个滑块5之间转动连接有十字形轴6,十字形轴6上下两端分别与其对应侧的弯板4自由端转动连接,环形座2前端转动连接有圆筒7,圆筒7外侧同轴设有可前后滑动的套筒8,套筒8上转动连接有左右轴向的转轴9,转轴9贯穿圆筒7且设有位于圆筒7内的踏板10,踏板10上下两侧分别设有可卡在十字形轴6上的卡板11;所述的外壳1左端转动连接有两个位于套筒8前方且左右轴向第一带轮12,两个第一带轮12上下相对且经交叉皮带连接,外壳1左端转动连接有位于两个第一带轮12之间且左右轴向的槽轮13,转轴9可随槽轮13转动而转动,槽轮13上下两侧分别开设有沿其径向方向分布的拨槽14,第一带轮12右端设有可与槽轮13外表面接触的扇形板15,第一带轮12右端设有可位于拨槽14内的摆杆16,两个摆杆16朝向相反。
[0018]为了便于带动弯板4转动,所述的外壳1上端设有两个前后轴向且左右相对的圆柱杆17,两个圆柱杆17上滑动连接有一个平板18,平板18可随套筒8滑动而移动,平板18前端设有上下轴向的电机19,电机19输出端设有主动齿轮20,上侧的销轴3上端设有可与主动齿轮20啮合的从动齿轮21。
[0019]为了使平板18可随套筒8滑动而移动,所述的平板18左右两端分别设有L型杆22,套筒8上端同轴开设有弧形槽23,两个L型杆22自由端均位于弧形槽23内。
[0020]为了使套筒8可前后滑动,所述的圆筒7后端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螺杆24,螺杆24前端贯穿外壳1且设有手轮,套筒8右端设有与螺杆24螺纹连接的螺块25。
[0021]为了使转轴9可随槽轮13转动而转动,所述的槽轮13右端同轴设有第一齿轮26,转轴9左端同轴设有可与第一齿轮26啮合的第二齿轮27。
[0022]为了便于带动两个第一带轮12转动,所述的外壳1上端转动连接有左右轴向的连接轴28,上侧的第一带轮12左端与连接轴28上分别同轴设有第二带轮29,两个第二带轮29之间经腰形皮带连接,外壳1上端转动连接有两个前后轴向且相互啮合的连接齿轮30,右侧的连接齿轮30可与主动齿轮20啮合,连接轴28右端设有与左侧的连接齿轮30保持啮合的端面齿轮31。
[0023]为了使套筒8向前移动后自动复位,所述的外壳1下端开设有前小后大的卡槽32,套筒8下端设有可位于卡槽32内的卡柱33。
[0024]为了使踏板10向前移动后自动复位,所述的转轴9左右两侧分别经扭簧34与套筒8连接。
[0025]为了防止患者脚部与踏板10分离,所述的踏板10前端设有挡板35。
[0026]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首先设置主动齿轮20与从动齿轮21处于啮合的初始状态,此时卡板11卡在十字形轴6上,将外壳1放置在病床的床尾,使外壳1后端面与病床上的护栏接触,对于康复前期需要屈伸锻炼的患者,医护人员可顺时针转动手轮,手轮带动螺杆24顺时针转动,螺杆24带动螺块25向前移动,螺块25带动套筒8向前滑动,套筒8带动转轴9和踏板10向前移动,转轴9带动第二齿轮27向前移动,踏板10带动两个卡板11向前移动,使卡板11与十字形轴6分离;套筒8带动卡柱33向前移动,卡柱33逐渐进入卡槽32,卡槽32设置为前小后大,可使套筒8上的卡柱33逐渐摆动至外壳1中部,从而使套筒8内的踏板10由倾斜方向摆动至上下方向,卡板11与十字形轴6分离后,转轴9在两个扭簧34的作用下带动踏板10摆动,使踏板10与水平面垂直,同时套筒8经弧形槽23带动两个L型杆22向前移动,两个L型杆22带动平板18沿圆柱杆17向前滑动,平板18带动电机19向前移动,电机19带动主动齿轮20向前移动,主动齿轮20与从动齿轮21脱离啮合;当卡柱33移动至卡槽32前端时,主动齿轮20与右侧的连接齿轮30啮合,第二齿轮27与第一齿轮26啮合,此时医护人员可松开手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式踝泵运动辅助装置,包括前端开口的外壳(1),其特征在于,外壳(1)内设有位于开口正后方且前后轴向的环形座(2),环形座(2)上下两端分别经上下轴向的销轴(3)设有可转动的弯板(4),环形座(2)左右两端分别滑动连接有滑块(5),两个滑块(5)之间转动连接有十字形轴(6),十字形轴(6)上下两端分别与其对应侧的弯板(4)自由端转动连接,环形座(2)前端转动连接有圆筒(7),圆筒7外侧同轴设有可前后滑动的套筒(8),套筒(8)上转动连接有左右轴向的转轴(9),转轴(9)贯穿圆筒(7)且设有位于圆筒(7)内的踏板(10),踏板(10)上下两侧分别设有可卡在十字形轴(6)上的卡板(11);所述的外壳(1)左端转动连接有两个位于套筒(8)前方且左右轴向第一带轮(12),两个第一带轮(12)上下相对且经交叉皮带连接,外壳(1)左端转动连接有位于两个第一带轮(12)之间且左右轴向的槽轮(13),转轴(9)可随槽轮(13)转动而转动,槽轮(13)上下两侧分别开设有沿其径向方向分布的拨槽(14),第一带轮(12)右端设有可与槽轮(13)外表面接触的扇形板(15),第一带轮(12)右端设有可位于拨槽(14)内的摆杆(16),两个摆杆(16)朝向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式踝泵运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1)上端设有两个前后轴向且左右相对的圆柱杆(17),两个圆柱杆(17)上滑动连接有一个平板(18),平板(18)可随套筒(8)滑动而移动,平板(18)前端设有上下轴向的电机(19),电机(19)输出端设有主动齿轮(20),上侧的销轴(3)上端设有可与主动齿轮(20)啮合的从动齿轮(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晓玉孙晓祯郝晓静李曼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