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锦纶反向包覆女装褶皱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9368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锦纶反向包覆女装褶皱面料,包括经纬交织的经线和纬线,经线以人棉纱为纱芯,并在人棉纱外部螺旋缠绕双股锦纶纱,纬线为两种,一种为以人棉纱为纱芯并在外部包覆双层锦纶纱的强捻纬线,另一种为以人棉纱为纱芯并在外部包覆单层锦纶纱的低捻纬线,强捻纬线和低捻纬线以1间1或1间2或1间3或者2间3的方式排列。有了强捻纬线,织成面料后会自动收缩给面料带来皱纹,使得面料具有微凹凸和波曲状的鳞形纹路效果,而根据不同的皱纹要求,强捻纬线与低捻纬线之间采用不同的间隔方式;强捻纬线的人棉纱芯外部采用双层锦纶纱包覆,这样层与层之间具有相互抵触作用,在经过多次洗涤后,仍能保持其收缩性并维持褶皱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锦纶反向包覆女装褶皱面料


[0001]本技术属于一种褶皱面料,尤其是涉及一种双锦纶反向包覆女装褶皱面料。

技术介绍

[0002]锦纶又称尼龙,锦纶面料是化纤面料的重要组成部分,锦纶制成的面料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耐磨性、吸湿性和回弹性均比较好。
[0003]锦纶的优良性能,市场上锦纶面料比较多,锦纶的弹性及弹性恢复性极好,但是在外力下易变形,故其织物在穿用过程中易变皱折。因此人们常常在考虑对锦纶面料进行抗皱处理,使得锦纶面料顺挺,但还是难以彻底解决起皱的问题。
[0004]因此人们也在考虑如何利用面料的褶皱,使得面料的褶皱变成面料的特性。绉纺就是在生产加工过程就按着绉的理念进行设计和加工而成的面料,织物表面起绉,有微凹凸和波曲状的鳞形皱纹,而且有了加工过程中的褶皱,其抗皱性反而得到提高。但是随着多次洗涤,褶皱逐渐消失,此时面料会在原先褶皱部位形成松垮的反向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双锦纶反向包覆女装褶皱面料,面料由纱线经纬交织而成,经线以人棉纱为纱芯,外部螺旋缠绕双股锦纶纱,纬线为两种,一种为强捻纬线,一种为低捻纬线,强捻纬线和低捻纬线间隔的方式排列交织,通过强捻纬线的收缩来使得面料产生褶皱,同时利用低捻纬线来分散该收缩带来的皱团,从而使得面料的褶皱达到需要的效果,强捻纬线采用双锦纶反向包覆人棉纱芯的结构,通过双锦纶不同的加捻方向的相互抵触作用,从而保持强捻纬线的加捻特性,使得面料经过多次洗涤还能保持褶皱的效果。
[0006]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双锦纶反向包覆女装褶皱面料,包括经纬交织的经线和纬线,经线以人棉纱为纱芯,并在人棉纱外部螺旋缠绕双股锦纶纱,纬线为两种,一种为以人棉纱为纱芯并在外部包覆双层锦纶纱的强捻纬线,另一种为以人棉纱为纱芯并在外部包覆单层锦纶纱的低捻纬线,强捻纬线和低捻纬线以1间1或1间2或1间3或者2间3的方式排列。
[0007]与经线交织的纬线采用两种,一种为强捻纬线,另一种为低捻纬线,强捻纬线的捻度要达到1800T/m及以上,有了强捻纬线,织成面料后会自动收缩给面料带来皱纹,使得面料具有微凹凸和波曲状的鳞形纹路效果,而根据不同的皱纹要求,强捻纬线与低捻纬线之间采用不同的间隔方式;强捻纬线的人棉纱芯外部采用双锦纶包覆,双锦纶形成双层结构,双层的加捻方向不同,这样层与层之间具有相互抵触作用,在经过洗涤时,仍能保持其收缩性并维持褶皱效果。
[0008]作为优选,经线和纬线的纱芯采用30支粗细的人棉纱,人棉纱Z向加捻。人棉纱采用中粗的粗细程度,因此选用30支的规格,人棉纱作为纱芯时要Z向加捻,此时的捻度一般控制在500T/m以下。
[0009]作为优选,经线的双股锦纶纱相对纱芯同向缠绕,双股锦纶纱分为Z向加捻和S向
加捻,其中Z向加捻的捻度为500T/m,S向加捻的捻度为800T/m。
[0010]作为优选,强捻纬线的内层锦纶纱为Z向加捻,捻度为2400T/m,外层锦纶纱为S向加捻,捻度为1800T/m;其中内层锦纶纱采用140D的规格,外层锦纶纱采用100D的规格。内层锦纶纱为Z向加捻,与人棉纱芯的加捻方向相同,收缩时不会造成纤维散开,外层锦纶纱采用S向加捻形成交叉结构,保持强捻纬线的收缩性。
[0011]作为优选,低捻纬线的锦纶纱为S向加捻,捻度为800T/m。低捻纬线与经线交织部位为面料的平整部位,因此其捻度与经线的锦纶纱的最大捻度相同。
[0012]作为优选,人棉纱为双层复合结构,内层为弹力芯,外层为螺旋包覆弹力芯的亚麻纤维层,弹力芯采用锦纶丝和氨纶丝纺成。经线的双锦纶纱具有不同的加捻方向,因此其使用的纱芯采用弹性结构,弹力芯能够提供经线具有适当的弹性,同时外部螺旋包覆的亚麻纤维层能够提供吸湿、透气和导热的特性。
[0013]作为优选,亚麻纤维纺成亚麻纱,多股亚麻纱并排并螺旋包覆弹力芯。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经线交织的纬线采用两种,一种为强捻纬线,另一种为低捻纬线,强捻纬线的捻度要达到1800T/m及以上,有了强捻纬线,织成面料后会自动收缩给面料带来皱纹,使得面料具有微凹凸和波曲状的鳞形纹路效果,而根据不同的皱纹要求,强捻纬线与低捻纬线之间采用不同的间隔方式;强捻纬线的人棉纱芯外部采用双锦纶包覆,双锦纶形成双层结构,双层的加捻方向不同,这样层与层之间具有相互抵触作用,在经过多次洗涤后,仍能保持其收缩性并维持褶皱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一种经线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一种低捻纬线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一种强捻纬线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本技术一种人棉纱结构示意图;
[0020]图6是本技术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0021]图7是本技术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经线,2、强捻纬线,3、低捻纬线,4、人棉纱,5、锦纶纱,6、内层锦纶纱,7、外层锦纶纱,8、弹力芯,9、亚麻纤维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0024]实施例1:
[0025]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双锦纶反向包覆女装褶皱面料,包括经纬交织的经线1和纬线,经线以人棉纱4为纱芯,并在人棉纱外部螺旋缠绕双股锦纶纱5,纬线为两种,一种为以人棉纱为纱芯并在外部包覆双层锦纶纱的强捻纬线2,另一种为以人棉纱为纱芯并在外部包覆单层锦纶纱的低捻纬线3,强捻纬线和低捻纬线以1间1的方式排列,一根强捻纬线和一根低捻纬线间隔。或者如图6所示,强捻纬线和低捻纬线以1间3的方式排列,相邻两强捻纬线之间间隔3根低捻纬线,或者如图7所示,强捻纬线和低捻纬线以2间3的方式排列,以2
根强捻纬线、3根低捻纬线的循环方式排列。
[0026]经线和纬线的纱芯采用30支粗细的人棉纱,人棉纱Z向加捻。经线的双股锦纶纱相对纱芯同向缠绕,双股锦纶纱分为Z向加捻和S向加捻,其中Z向加捻的捻度为500T/m,S向加捻的捻度为800T/m。低捻纬线的锦纶纱为S向加捻,捻度为800T/m。
[0027]如图4所示,强捻纬线的内层锦纶纱6为Z向加捻,捻度为2400T/m,外层锦纶纱7为S向加捻,捻度为1800T/m。其中内层锦纶纱采用140D的规格,外层锦纶纱采用100D的规格。
[0028]如图5所示,人棉纱为双层复合结构,内层为弹力芯8,外层为螺旋包覆弹力芯的亚麻纤维层9,弹力芯采用锦纶丝和氨纶丝纺成。外层的亚麻纤维层为多股亚麻纱并排并螺旋包覆而成,亚麻纱由亚麻纤维纺成。
[0029]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技术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变换,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锦纶反向包覆女装褶皱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经纬交织的经线和纬线,经线以人棉纱为纱芯,并在人棉纱外部螺旋缠绕双股锦纶纱,纬线为两种,一种为以人棉纱为纱芯并在外部包覆双层锦纶纱的强捻纬线,另一种为以人棉纱为纱芯并在外部包覆单层锦纶纱的低捻纬线,强捻纬线和低捻纬线以1间1或1间2或1间3或者2间3的方式排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锦纶反向包覆女装褶皱面料,其特征在于,经线和纬线的纱芯采用30支粗细的人棉纱,人棉纱Z向加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锦纶反向包覆女装褶皱面料,其特征在于,经线的双股锦纶纱相对纱芯同向缠绕,双股锦纶纱分为Z向加捻和S向加捻,其中Z向加捻的捻度为500T/m,S向加捻的捻度为800T/m。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源方建刚朱建良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聚源针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