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贻诚专利>正文

结构引发非平衡电离热电子发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9166 阅读:2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电器属热电子发电领域。其特征及用途是:因密集排列的阳极细条与工质热传导方向相平行,与阴极相垂直而受热不均,其冷热两端产生了电位差,热端带正,冷端带负。这种阳极细条能对内电路电子产生吸引力。另外,阳极细条冷端负电荷吸引工质中正离子,在其表面形成了正电荷鞘,而鞘正电荷亦对内电路电子产生吸引力。以上两个吸引力对电子加速使工质产生非平衡电离而提高热电子发电的工质电导率。而发电器的结构特征又产生新的鞘层发电方式。因而提高了热电效率。(*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电子发电器是一种把热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发电装置。本来,这种发电方式很先进,但科学家对它已研究二、三十年了,至今却未能得到实际的应用。原因是它的工质气体采用热电离,而单纯热电离要达到发电所必需的20西/米的电导率,工质温度需高达6000K左右。当工质中加入低电离电位的铯蒸气后,要达到相同的电导率,工质温度亦需要2500K左右,这是当今的耐火材料所无法长时间承受的。若在加铯热电离的基础上再增加非平衡电离(非热电离)措施,要使工质气体在1500-2000K的温度下有20西/米的电导率,则必需大量消耗其它高附加值的非热能,例如对工质气体外加电场、电磁辐射等以使工质中的铯原子电离。但这些非平衡电离措施效率甚低,经济上很不合算,因而亦无实用价值。我现今仅仅通过发电器的结构特点而引发的正电荷吸引力和阳极吸引力,可以毫不消耗其它非热能,便能使加铯工质气体产生非平衡电离而提高工质气体的电离度和电导率,使发电器工质在1500-2000K的温度下达到较高的热电转换效率。为使以下论述能结合附图进行,得首先对附图作图面说明如下阴极1(因有两种形状的发电器,因此阴极1可以是阴极板或是园筒阴极)阳极细条2、阳极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由发电器的结构特征而引发的阳极吸引力(达到本专利技术目的必要技术特征之一)。其特征是:在发电器阳极基板(3)之上,连接着无数的垂直于阳极基板(3)、密集排列的阳极细条(2)。阳极细条(2)与发电器内工质热传导方向相平行、与阴极(1)相垂直, 因而受热不均匀,所以在其近热段与远热段之间产生了一定的电位差。近热段带正电荷,远热段带负电荷。阳极细条(2)近热段所带正电荷对阴极(1)发射的电子负电荷和内电路电子负电荷产生了库仑长程吸引力;阳极细条(2)远热段所带负电荷对阴极(1)发射的电子负电荷和内电路电子负电荷产生了库仑长程斥力。因阳极细条(2)近热段比其远热段更接近阴极(1),根据库仑定律两...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贻诚
申请(专利权)人:徐贻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5[中国|广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