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SiCMOSFET的电压钳位子模块、固态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9027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SiC MOSFET的电压钳位子模块、固态开关,属于高压固态开关技术领域,子模块包括两个SiC MOSFET开关管,三个钳位二极管,一个电容和两个电阻。其中一个钳位二极管的存在,使子模块导通状态时缓冲电容的电压维持在稳态值,提升了关断时子模块的电压上升速度。关断时尖峰电压会被吸收,削弱了尖峰部分的电压震荡,加快了关断暂态过程,提升电压过载能力,使得本发明专利技术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两个桥臂同时导通时,可以均分电流,提升载流能力,进一步拓展了电压钳位子模块的使用场景;在负载因其他故障出现反向电流时,可以等效为缓冲电容的充电回路,从而把故障电流的能量转移到中储存起来,抑制反向电流,增加了系统的可靠性。统的可靠性。统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SiC MOSFET的电压钳位子模块、固态开关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高压固态开关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SiC MOSFET的电压钳位子模块、固态开关。

技术介绍

[0002]电子回旋共振加热(Electron Cyclotron Resonance Heating,ECRH)是核聚变相关实验的重要辅助加热方式,然而,ECRH系统的核心部件电子回旋管非常脆弱,当发生过压、过流、打火等故障时回旋管将承受大量能量,可能会损坏,因此需迅速切断其供电电源,限制涌向负载的能量。为了保护负载和提高实验效率,需要在高压电源和负载之间设计一个高压开关装置,在10微秒内关断故障电流并将关断能量限制在几焦耳之内。
[0003]高压开关根据自身特性可分为机械开关、固态开关和混合式开关三类。半导体固态开关的开关速度可以达到纳秒至微秒级别,而且开关频率高、使用寿命长、无开断电弧,适用于高电压、高功率场合,广泛应用于高压辅助电源、高压脉冲发生器、X线机等。相较于其他方案,半导体固态开关优势较大。
[0004]目前广泛使用的基于Si基器件的高压固态开关由于存在拖尾效应,其关断能量和关断时间等参数很难满足要求。新型宽禁带半导体器件碳化硅(SiC)MOSFET以其载流大、耐高压、开关速度快等优势很适合应用于高压固态开关领域。由于单个SiC MOSFET的电压限制,串联SiC MOSFET是阻挡较高电压的一种合适的解决方案。然而,SiC MOSFET器件串联时容易产生电压不平衡。较高的开关速度也会导致较大的过电压,并需要较低的驱动器时延。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目前的解决方案分为两类,即栅极侧技术和漏

源侧技术。栅极侧技术使用辅助电路来调整集电极

发射极电压的上升率或使用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来钳位集电极

栅极电压。然而由于SiC MOSFET具有更高的开关速度,而这些方法的响应时间太长,因此这些方法大多用于IGBT,不适用于SiC MOSFET。电阻

电容

二极管(RCD)电路是无源吸收电路中应用广泛且易于实现的电路。但电容会降低开关速度,增加功率损耗。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改进需求,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基于SiC MOSFET的电压钳位子模块、固态开关,旨在解决高压固态开关领域开关速度慢、过载能力弱、响应时间长等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SiC MOSFET的固态开关电压钳位子模块。该电压钳位子模块电路由两个SiC MOSFET开关管T1和T2,三个钳位二极管D1、D2、D2,一个电容C1和两个电阻R1和R2组成。
[0007]进一步地,T1和D2相连构成第一桥臂,T2和D1相连构成第二桥臂,T1的源极与D2的正极相连,T1的漏极与D1的正极相连,T2的漏极与D1的负极相连,T2的源极与D2的负极相连,两个桥臂共用一个电压钳位电路,R1和D3并联,R2和C1并联,R1的一端和D3的正极与D1的负极(T2的漏极)相连,R1的另一端和D3的负极与R2的一端和C1的正极相连,R2的另一端和C1的负极与
D2的正极(T1的源极)相连,通过开断T1、T2使模块对外呈现开关特性。
[0008]更进一步地,电路的工作过程为:首先T1、T2关断,电源端输出高压或者由单独的充电电源为缓冲电容C1充电,稳态后T1、T2、C1两端电压均等于整个模块承受电压。当导通信号发出时,假设T1导通,整个子开关模块呈导通状态。放电结束或者出现短路时,关断信号发出,T1关断,整个子开关模块呈关断状态。如果短路电流过大,T2先导通一个极短的时间,使两个桥臂均分短路电流后,T1、T2再一起关断。至此,一次完整的放电过程结束。
[0009]第一种导通放电模式为T1、T2关断,电源缓慢升压通过D1、D3为缓冲电容C1充电,并通过均压电阻R2均压,T1、T2和C1两端电压均达到稳态值V1后即准备好进行一次脉冲放电,放电开始T1导通,T1、D2桥臂的电流升高、电压降低,C1进行放电。
[0010]第二种过流关断模式为放电结束后,T1接收到关断信号关断,子模块开始截流。由于C1两端电压仍然维持在V1,故可提高子模块电压上升速度从而加快关断速度,由杂散电感和器件寄生电容震荡导致的关断过压通过D1和D3向C1充电,因此吸收了电压尖峰,降低开关关断过压。
[0011]第三种过流均流模式为当负载(电子回旋管)发生短路或电源故障导致子模块电流上升到40A及以上时,一个桥臂已经无法持续承受这么大的电流。此时T2导通,第一桥臂的电流均流到第二桥臂,第二桥臂电压下降、电流上升,直到两个桥臂均分短路电流。然后T1、T2同时关断,此时两个桥臂电压上升、电流下降,直到子模块完全关断。
[0012]优选地,SiC MOSFET器件选择CREE的分立式封装SiC MOSFET C2M0080170P,额定电压为1700V,额定电流为40A。
[0013]优选地,二极管器件选择IXYS的分立式快恢复肖特基Si基整流二极管DSI45

16A,额定电压为1600V,额定电流为48A。
[0014]优选地,考虑C2M0080170P的阻断电阻和R2的泄漏电流,R2阻值选择100kΩ,考虑缓冲电容的短暂放电、杂散电感以及安全裕度,电阻R2选择RTP无感厚膜电阻,持续耗散功率值35W,TO

247封装。
[0015]优选地,R1取与R2相同型号的RTP无感厚膜100kΩ电阻,持续耗散功率值35W,TO

247封装。
[0016]优选地,缓冲电容C1选择EACO STC

1500

1.8

6G,耐压1500V、电容值1.8μF。
[0017]总体而言,通过本专利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能够取得以下有益效果:
[0018](1)与相关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中钳位二极管D2的存在,使子模块导通状态时缓冲电容C1的电压维持在之前的稳态值,使得缓冲电容一直保持带电状态,因此提升了关断时子模块的电压上升速度。杂散电感导致的关断尖峰电压也会被C1吸收,从而削弱了尖峰部分的电压震荡,加快了关断暂态过程,使得本专利技术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0019](2)本专利技术中缓冲电容C1在关断时可以吸收过压,提升电压过载能力,并且两路桥臂同时导通时,可以均分电流,使载流能力提升一倍,可以用于短路电流过大的工况,进一步拓展了固态开关电压钳位子模块的使用场景。
[0020](3)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开关速度慢、过载能力弱、响应时间长等技术问题。并可以在负载因其他故障出现反向电流时,等效为缓冲电容C1的充电回路,从而把故障电流的能量转移到C1中储存起来,对反向电流进行抑制,增加了系统的可靠性。
导通,第一桥臂的电流均流到T2桥臂,第二桥臂电压下降、电流上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SiC MOSFET的电压钳位子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SiC MOSFET开关管T1和T2,三个钳位二极管D1、D2、D2,一个电容C1和两个电阻R1和R2;T1和D2相连构成第一桥臂,T2和D1相连构成第二桥臂,T1的源极与D2的正极相连,T1的漏极与D1的正极相连,T2的漏极与D1的负极相连,T2的源极与D2的负极相连,两个桥臂共用一个电压钳位电路,R1和D3并联,R2和C1并联,R1的一端和D3的正极与D1的负极相连,R1的另一端和D3的负极与R2的一端和C1的正极相连,R2的另一端和C1的负极与D2的正极相连,通过开断T1、T2使模块对外呈现开关特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钳位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模块包括3种开关模式,具体为:导通放电模式:T1、T2关断,电源通过D1、D3为C1充电,T1、T2和C1两端电压均达到稳态值V1后,T1导通,第一桥臂的电流升高、电压降低,C1进行放电;过流关断模式:放电结束或者出现短路时,T1关断,产生的关断过压通过D1和D3向C1充电;过流均流模式:负载发生短路或者电源故障过流时,T2导通,第一桥臂的电流均流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少翔李志恒朱帮友张明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