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细胞培养领域,具体的是一种多功能集群化智能管理细胞培养箱,包括内置智能芯片的细胞培养箱,所述细胞培养箱内部安装有蜂窝式箱体,所述蜂窝式箱体的内部安装有多组培养仓,所述培养仓上设置有热水循环组件和冷水循环组件,所述培养仓的一端内部开设有培养室,所述培养仓的内部底端设置有感应器组,所述培养仓的开口端连接有磁吸式智能门,通过将细胞培养箱内部设计成蜂窝式箱体结构,利用蜂窝式箱体可以对多组培养仓进行储存,并且每组培养仓均连接有独立的热水循环组件、冷水循环组件以及输送管道位置培养仓内部环境,并且每组培养仓开口均采用磁吸式智能门连接密封,不会因为细胞培养箱柜门打开,影响细胞的培养。的培养。的培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集群化智能管理细胞培养箱
[0001]本技术涉及细胞培养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集群化智能管理细胞培养箱。
技术介绍
[0002]二氧化碳培养箱是细胞、组织、细菌培养的一种先进仪器,是开展免疫学、肿瘤学、遗传学及生物工程所必须的关键设备,一些特殊细胞还需要特殊的条件,如昆虫细胞27℃,无CO2培养高浓度氧气等。
[0003]二氧化碳培养箱是通过在培养箱箱体内模拟形成一个类似细胞/组织在生物体内的生长环境,培养箱要求稳定的温度(37℃)、稳定的CO2水平(5%)、恒定的酸碱度(pH值:7.2-7.4)、较高的相对饱和湿度(95%),来对细胞/组织进行体外培养的一种装置。
[0004]现有细胞培养箱有这样的不足:
[0005]1、培养多组细胞时,存放其中一组细胞时,容易造成箱内环境改变,影响其他组细胞的正常培养;
[0006]2、在培养箱内部培养细胞时,箱内所有培养皿之间未进行隔离设置,单独细胞容易污染影响整个培养箱细胞。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多功能集群化智能管理细胞培养箱。
[0008]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功能集群化智能管理细胞培养箱,包括内置智能芯片的细胞培养箱,所述细胞培养箱内部安装有蜂窝式箱体,所述蜂窝式箱体的内部安装有多组培养仓,所述培养仓上设置有热水循环组件和冷水循环组件,所述培养仓的一端内部开设有培养室,所述培养仓的内部底端设置有感应器组,所述培养仓的开口端连接有磁吸式智能门。
[0009]优选地,上述的一种多功能集群化智能管理细胞培养箱,其中所述热水循环组件由冷水进水管、水管以及冷水出水管组成,所述冷水进水管和所述冷水出水管安装在所述培养仓上和所述细胞培养箱相连接,所述冷水进水管的一端连接有水管,所述水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冷水出水管,所述冷水出水管位于所述冷水进水管的正下方。
[0010]优选地,上述的一种多功能集群化智能管理细胞培养箱,其中所述水管位于所述培养仓的内部,所述水管为螺旋状。
[0011]优选地,上述的一种多功能集群化智能管理细胞培养箱,其中所述冷水循环组件由热水进水管、水管以及热水出水管组成,所述热水进水管和所述热水出水管安装在所述培养仓上和所述细胞培养箱相连接,所述热水进水管和所述热水出水管之间通过另一组螺旋状的水管相连接,该组所述水管安装在所述培养仓的内部。
[0012]优选地,上述的一种多功能集群化智能管理细胞培养箱,其中所述培养仓的一端
中心位置设置有输送管道,所述输送管道和所述细胞培养箱相连接。
[0013]优选地,上述的一种多功能集群化智能管理细胞培养箱,其中所述培养仓的一端正上方设置有弱光源以及微型摄像头,所述弱光源和所述微型摄像头构成细胞状态监测组件。
[0014]优选地,上述的一种多功能集群化智能管理细胞培养箱,其中所述感应器组包括温度、湿度、CO2、氧气等传感器,所述感应器组的上方设置有托盘,所述托盘的中间位置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正下方设置有所述感应器组。
[0015]优选地,上述的一种多功能集群化智能管理细胞培养箱,其中所述磁吸式智能门的厚度为5CM,所述磁吸式智能门的内侧四边设置有密封圈。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细胞培养箱内部设计成蜂窝式箱体结构,利用蜂窝式箱体可以对多组培养仓进行储存,并且每组培养仓均连接有独立的热水循环组件、冷水循环组件以及输送管道位置培养仓内部环境,并且每组培养仓开口均采用磁吸式智能门连接密封,不会因为细胞培养箱柜门打开,影响细胞的培养,同时通过培养仓对细胞进行培养,使细胞培养箱内部培养的细胞不会相互感染。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培养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培养仓的冷水进水管处的剖视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培养仓中间位置剖视图。
[0021]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2]1、细胞培养箱;2、蜂窝式箱体;3、培养仓;4、冷水进水管;5、水管;6、冷水出水管;7、热水进水管;8、热水出水管;9、输送管道;10、培养室;11、感应器组;12、弱光源;13、微型摄像头;14、托盘;15、通孔;16、磁吸式智能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24]如图1、图2、图3以及图4所示,一种多功能集群化智能管理细胞培养箱,包括内置智能芯片的细胞培养箱1,细胞培养箱1内部安装有蜂窝式箱体2,蜂窝式箱体2的内部安装有多组培养仓3,培养仓3上设置有热水循环组件和冷水循环组件,培养仓3的一端内部开设有培养室10,培养仓3的内部底端设置有感应器组11,培养仓3的开口端连接有磁吸式智能门16。
[0025]热水循环组件由冷水进水管4、水管5以及冷水出水管6组成,冷水进水管4和冷水出水管6安装在培养仓3上和细胞培养箱1相连接,冷水进水管4的一端连接有水管5,水管5的另一端连接有冷水出水管6,冷水出水管6位于冷水进水管4的正下方,水管5位于培养仓3的内部,水管5为螺旋状,冷水循环组件由热水进水管7、水管5以及热水出水管8组成,热水进水管7和热水出水管8安装在培养仓3上和细胞培养箱1相连接,热水进水管7和热水出水管8之间通过另一组螺旋状的水管5相连接,该组水管5安装在培养仓3的内部。通过细胞培
养箱1内部设置的加热冷缺装置(图中未画出),通过循环管道循环流动,每个培养仓3分接有2个水管5,通过电磁阀开关控制冷水进水管4以及热水进水管7的水源流通,依据温度传感器数据自动调节仓体温度。
[0026]培养仓3的一端中心位置设置有输送管道9,输送管道9和细胞培养箱1相连接。根据传感器检测到培养仓3内部的环境不同,通过细胞培养箱1内部设置的智能芯片,利用输送管道9将培养仓3内部需要的元素输送到培养仓3的内部,实现培养仓3内部环境改变。
[0027]培养仓3的一端正上方设置有弱光源12以及微型摄像头13,弱光源12和微型摄像头13构成细胞状态监测组件。利用细胞状态监测组件,实时检测PH颜色变化,提醒技术员换液传代时间,无需每天观察,无需担心因为忙碌遗忘,时间更高效利用。
[0028]感应器组11包括温度、湿度、CO2、氧气等传感器,感应器组11的上方设置有托盘14,托盘14的中间位置开设有通孔15,通孔15的正下方设置有感应器组11。通过托盘14上设置的通孔15,使感应器组11不会处于封闭状态,通过感应器组11实现对每组培养仓3内部环境进行检测,进而传输到细胞培养箱1内部设置的智能芯片中,了解每组培养仓3内部环境数据。
[0029]磁吸式智能门16的厚度为5CM,磁吸式智能门16的内侧四边设置有密封圈。将磁吸式智能门16设置在培养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集群化智能管理细胞培养箱,包括内置智能芯片的细胞培养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胞培养箱(1)内部安装有蜂窝式箱体(2),所述蜂窝式箱体(2)的内部安装有多组培养仓(3),所述培养仓(3)上设置有热水循环组件和冷水循环组件,所述培养仓(3)的一端内部开设有培养室(10),所述培养仓(3)的内部底端设置有感应器组(11),所述培养仓(3)的开口端连接有磁吸式智能门(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集群化智能管理细胞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循环组件由冷水进水管(4)、水管(5)以及冷水出水管(6)组成,所述冷水进水管(4)和所述冷水出水管(6)安装在所述培养仓(3)上,所述冷水进水管(4)和所述冷水出水管(6)均与所述细胞培养箱(1)相连接,所述冷水进水管(4)的一端连接有水管(5),所述水管(5)的另一端连接有冷水出水管(6),所述冷水出水管(6)位于所述冷水进水管(4)的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集群化智能管理细胞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5)位于所述培养仓(3)的内部,所述水管(5)为螺旋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集群化智能管理细胞培养箱,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冷毅斌,吴亭,尚振波,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普诺赛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