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组化雾化芯及使用其的气雾发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88767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子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组化雾化芯及使用其的气雾发生装置,其中模组化雾化芯,包括第一壳体、导油机构和加热件,导油机构包括导油棉和多孔导油结构,第一壳体内自上而下依序封装有导油棉、多孔导油结构和加热件,导油棉的下表面抵接多孔导油结构的上表面,加热件设置于多孔导油结构的下表面,导油棉呈平板状,多孔导油结构的上表面呈高低不平的波浪状。加热件对其周围的烟油进行加热,使烟油受热雾化形成烟雾,最后烟雾在气流的带动下进入到口腔中,导油棉与多孔导油结构的接触面积大,有利于烟油流动到多孔导油结构上,进而有利于产生大量的烟雾,以增强吸烟的体验效果。的体验效果。的体验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组化雾化芯及使用其的气雾发生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电子烟
,具体涉及一种模组化雾化芯及使用其的气雾发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电子烟陶瓷发热体主要采用两种方式:1、柱状陶瓷外包棉布后组装入发热管,烟油经过棉布后再浸入陶瓷到达内部发热丝,在陶瓷内腔体内雾化;2、槽式陶瓷直塞发热管内由烟油浸入陶瓷到达底部发热丝,在底部完成雾化。
[0003]其中柱状陶瓷的方式由于有棉布的控制,能有效控制烟弹漏油,但是由于发热内腔空间有限,抽吸体验感达不佳;槽式陶瓷由于发热比较均匀,发热有一定层次,抽吸口感好,但由于陶瓷的烧结工艺不好控制,导致浸油一致性比较差。以上两种方式中结构复杂,生产时难度大,不利于批量化生产,且吸烟的体验效果差,市场竞争力不足。
[0004]综上可知,相关技术亟待完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模组化雾化芯,包括第一壳体、导油机构和加热件,所述导油机构包括导油棉和多孔导油结构,所述第一壳体内自上而下依序封装有所述导油棉、所述多孔导油结构和所述加热件,所述导油棉的下表面抵接所述多孔导油结构的上表面,所述加热件设置于所述多孔导油结构的下表面,所述导油棉呈平板状,所述多孔导油结构的上表面呈高低不平的波浪状。
[000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件包括发热体和电极,所述发热体的两端分别设置一所述电极。
[000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相对两面,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邻设置。
[000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油机构设置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穿过所述导油棉和多孔导油结构,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四通孔、第三通孔依次连通。
[0009]本申请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气雾发生装置,包括上述的模组化雾化芯。
[00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雾发生装置还包括限位套,所述限位套与所述第一壳体卡接,所述限位套设置有第五通孔。
[00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包括弹性基座和盖体,所述弹性基座套设所述盖体,所述导油机构容置于所述弹性基座和所述盖体之间的腔体中。
[00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雾发生装置还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可拆卸连接,所述模组化雾化芯容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部,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进气机构,所述第二壳体设置有进气孔和出气孔,所述进气机构设置有多个第六通孔,多个所述第六通孔均与所述进气孔连通,多个所述第六通孔和所述出气孔分别设置
于所述模组化雾化芯的相对两侧。
[00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还设置有导烟机构,所述导烟机构设置有导烟空腔,所述出气孔通过所述导烟空腔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连通,所述导烟机构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并围设成腔体,所述模组化雾化芯封盖于所述导烟机构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的腔体的开口,所述第一壳体、所述导烟机构和所述第二壳体组合成储油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储油腔连通。
[00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包括壳身和底盖,所述底盖与所述壳身可拆卸连接。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应用中,导油棉用于导油和导气,烟油进入导油机构的表面,烟油在导油机构中的多孔导油结构中进行扩散浸润,并到达导油机构表面的加热件处,加热件对其周围的烟油进行加热,使烟油受热雾化形成烟雾,最后烟雾在气流的带动下进入到口腔中,导油棉呈平板状,且多孔导油结构的上表面呈高低不平的波浪状可以增大与多孔导油结构的接触面积,有利于烟油流动到多孔导油结构上,进而有利于产生大量的烟雾,以增强吸烟的体验效果。
附图说明
[0016]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模组化雾化芯的立体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模组化雾化芯的分解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模组化雾化芯的主视图;
[0020]图4为图3中A

A面的剖视图;
[002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模组化雾化芯的侧视图;
[0022]图6为图5中B

B面的剖视图;
[0023]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模组化雾化芯的局部立体图;
[0024]图8为图7中的主视图;
[0025]图9为图8中C

C面的剖视图;
[0026]其中:1、第二壳体;11、进气孔;12、出气孔;13、壳身;14、底盖;2、模组化雾化芯;21、第一壳体;211、第一通孔;212、第二通孔;213、第三通孔;214、弹性基座;215、盖体;22、导油机构;221、第四通孔;223、导油棉;222、多孔导油结构;23、加热件;231、发热体;232、电极;24、限位套;241、第五通孔;3、进气机构;31、第六通孔;4、导烟机构;41、导烟空腔;5、储油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
于”。“大致”是指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9]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的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31]请参阅图2、图4和图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组化雾化芯,包括第一壳体21、导油机构22和加热件23,导油机构22包括导油棉223和多孔导油结构222,第一壳体21内自上而下依序封装有导油棉223、多孔导油结构222和加热件23,导油棉223的下表面抵接多孔导油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组化雾化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21)、导油机构(22)和加热件(23),所述导油机构(22)包括导油棉(223)和多孔导油结构(222),所述第一壳体(21)内自上而下依序封装有所述导油棉(223)、所述多孔导油结构(222)和所述加热件(23),所述导油棉(223)的下表面抵接所述多孔导油结构(222)的上表面,所述加热件(23)设置于所述多孔导油结构(222)的下表面,所述导油棉(223)呈平板状,所述多孔导油结构(222)的上表面呈高低不平的波浪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化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23)包括发热体(231)和电极(232),所述发热体(231)的两端分别设置一所述电极(23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组化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21)设置有第一通孔(211)、第二通孔(212)和第三通孔(213),所述第二通孔(212)和所述第三通孔(213)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21)的相对两面,所述第一通孔(211)与所述第二通孔(212)相邻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组化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机构(22)设置有第四通孔(221),所述第四通孔(221)穿过所述导油棉(223)和多孔导油结构(222),所述第二通孔(212)、所述第四通孔(221)、第三通孔(213)依次连通。5.一种气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模组化雾化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雾发生装置还包括限位套(24),所述限位套(24)与所述第一壳体(21)卡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胜文陈家太邓乐湘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赛尔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