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结构、配电器及电动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8622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19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散热结构,用于对配电器的铜排散热,配电器包括壳体、铜排和接触器,壳体形成容置腔,铜排和接触器设置于容置腔内,铜排与接触器电连接,散热结构与铜排接触且设置于接触器的外部,散热结构包括:绝缘导热垫、散热部和限位框,其中绝缘导热垫的上表面与铜排接触;散热部凸出于容置腔的底壁设置,顶端与绝缘导热垫的下表面接触;限位框相对两端具有开口,套设于绝缘导热垫和所述散热部,以限制绝缘导热垫相对于散热部产生位移。本申请提供的散热结构,在有效改善了对铜排的散热的基础上,保证了散热结构的稳定性。保证了散热结构的稳定性。保证了散热结构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热结构、配电器及电动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散热结构、配电器及电动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配电器是电动汽车充电过程中的重要部分,负责电流通断控制、电流流向控制。如图1a和图1b所示,电动汽车的配电器在充电过程一般涉及接触器、铜排10等。接触器包含外壳25、执行机构24、动触头22和静触头21。其中,外壳25为绝缘材质,包围执行机构24、动触头22、静触头21,形成电气腔23;执行机构24一般包含线圈,利用线圈流过电流产生磁场,使动触头22移动与静触头21相接触,实现闭合;动触头22为导电金属,在执行机构24的作用下可产生相对位移;静触头21为导电金属,固定不动,连接动触头22与外部导电铜排10或线缆。图1a所示为接触器断开状态,动触头22与静触头21未接触,电路断开;图1b所示为接触器闭合状态,动触头22与静触头21接触,电路连通。
[0003]电动汽车充电时,电流流过闭合的接触器,动触头与静触头接合处的接触电阻会产生热量,例如接触电阻0.3毫欧,通流500A时,接触电阻发热量达到75W。电流在接触电阻处产生的热量位于电气腔内,无法直接向外界环境散热,一般通过静触头传递至铜排,再向外界环境散热。电流越大,发热越严重,温度风险越高;如果铜排散热不良将导致铜排和接触器超温,进至导致电动汽车充电速度下降,严重时甚至发生损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结构,在有效改善了对铜排的散热的基础上,保证了散热结构的稳定性。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散热结构,用于对配电器的铜排散热,配电器包括壳体、铜排和接触器,壳体形成容置腔,铜排和接触器设置于容置腔内,铜排与接触器电连接,散热结构与铜排接触且设置于接触器的外部,散热结构包括:绝缘导热垫、散热部和限位框,其中绝缘导热垫的上表面与铜排接触;散热部凸出于容置腔的底壁设置,顶端与绝缘导热垫的下表面接触;限位框相对两端具有开口,套设于绝缘导热垫和所述散热部,以限制绝缘导热垫相对于散热部产生位移。
[0006]第一方面提供的散热结构,一方面通过绝缘导热垫和散热部将铜排产生的热量传导至配电器的机壳上,增大了散热面积,有效提升了铜排的散热能力;另一方面,设置限位框避免绝缘导热垫和散热部发生相对位移,保证了散热结构的稳定性。
[0007]在另一个可能的实现中,在铜排的延伸方向上绝缘导热垫的下表面完全覆盖散热部的顶端的端面,且部分延伸出散热部的顶端的端面;限位框靠近铜排的开口设置有向远离散热部的一侧延伸的定位台,定位台支撑绝缘导热垫延伸出散热部的顶端的端面的部分。
[0008]绝缘导热垫的面积大于散热部的顶端的端面面积,增加了爬电距离,确保满足安规要求,定位台起到支撑绝缘导热垫延伸出散热部的部分,避免该部分绝缘导热垫悬空进
而产生弯曲变形。
[0009]在另一个可能的实现中,定位台的边缘设置有凸出于定位台的限位凸起,限位凸起沿定位台的周向延伸设置;限位凸起与绝缘导热垫的侧面抵接。限位凸起的设置限定绝缘导热垫在水平方向上相对散热部发生移动。
[0010]在另一个可能的实现中,限位凸起的上端面与绝缘导热垫的上表面齐平;或者限位凸起的上端面低于绝缘导热垫的上表面,确保铜排与绝缘导热垫的上表面的接触。
[0011]在另一个可能的实现中,定位台的台面与散热部的顶端的端面齐平;或者,定位台的台面低于散热部的顶端的端面,确保绝缘导热垫的下表面与散热部的接触。
[0012]在另一个可能的实现中,限位框的底端与容置腔的底壁抵接;或者,散热部的周壁上设置限位凸筋,限位框的底端与限位凸筋抵接,确保限位框在竖直方向上不发生移动。
[0013]在另一个可能的实现中,散热部为散热器,散热器的底端与容置腔的底壁固定连接。
[0014]在另一个可能的实现中,散热部为容置腔的底壁在对应绝缘导热垫的位置形成的凸台结构。
[0015]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配电器,包括壳体、接触器和铜排,壳体形成有容置腔;接触器设置于容置腔内;铜排与接触器电连接,且部分延伸于接触器外,延伸于接触器外的部分设置有第一方面所述的散热结构。
[0016]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动车辆,包括第二方面所述的配电器。
附图说明
[0017]下面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18]图1a为接触器断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1b为接触器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一种方案中的设置有散热装置的配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0022]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装配后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的剖面图;
[0024]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的爬电距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0026]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27]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还可以是抵触连接或一体的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028]铜材料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因此铜排经常作为一些大电流的导体,但同时铜排的发热量也很大,增大铜排的横截面积可以起到一定的散热效果,例如增加铜排的厚度,增加铜排的宽度,但是增加铜排的厚度会使得铜排难以弯折等,需要对铜排的形状加工时增加了工艺难度,增加铜排的宽度则会占用更多的安装空间,难以满足电气间隙的要求,同时铜材料成本较高,增加铜排厚度和宽度都会增加成本。因此,通过增加铜排的横截面积的方式,来提升铜排的散热效果并不是一个很好方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结构,通过在铜排和配电器的壳体间设置散热结构,将铜排的热量传导至配电器的壳体上,增加散热面积,取代低效的空气自然散热,极大提升了铜排的散热效果。
[0029]在一种方案中,如图2所示,配电器包括壳体1、接触器和铜排10,其中,壳体1形成有容置腔,接触器和铜排10均置于该容置腔内,接触器包括外壳25、执行机构24、动触头22和静触头21。其中,外壳25为绝缘材质,包围执行机构24、动触头22、静触头21,形成电气腔23;执行机构24一般包含线圈,利用线圈流过电流产生磁场,使动触头22移动与静触头21相接触,实现闭合;动触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用于对配电器的铜排散热,所述配电器包括壳体、铜排和接触器,所述壳体形成容置腔,所述铜排和接触器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铜排与所述接触器电连接,所述散热结构与所述铜排接触且设置于所述接触器的外部,所述散热结构包括:绝缘导热垫,上表面与所述铜排接触;散热部,凸出于所述容置腔的底壁设置,顶端与所述绝缘导热垫的下表面接触;限位框,相对两端具有开口,套设于所述绝缘导热垫和所述散热部,以限制所述绝缘导热垫相对于所述散热部产生位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铜排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绝缘导热垫的下表面完全覆盖所述散热部的顶端的端面,且部分延伸出所述散热部的顶端的端面;所述限位框靠近所述铜排的开口设置有向远离所述散热部的一侧延伸的定位台,所述定位台支撑所述绝缘导热垫延伸出所述散热部的顶端的端面的部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台的边缘设置有凸出于所述定位台的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沿所述定位台的周向延伸设置;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绝缘导热垫的侧面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起的上端面与所述绝缘导热垫的上表面齐平;或者,所述限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江辉叶水友刘燕波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