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的人工石墨高导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8605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的人工石墨高导散热结构,包括在控制器基座上表面竖向层叠设置的复合膜结构,所述的复合膜结构包括依此竖向设置的人工石墨高导层与金属导热层,相邻的两个金属导热层之间设置有一至多个人工石墨高导层;所述人工石墨高导层的高度为D1,金属导热层的高度为D2,D1>D2;复合膜结构的上表面依次设置有导热基板和散热鳍片。本复合膜结构中,突破了传统复合膜层叠式的叠合方式,采用竖向层叠的方式,大大的增加了人工石墨高导膜与金属层之间的有效接触面积,可以更好的利用人工石墨高导材质优质的层间导热与纵向导热能力,将控制器表面产生的热量更快的向外导出。热量更快的向外导出。热量更快的向外导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的人工石墨高导散热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的人工石墨高导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新能源汽车,其内部控制器在运行状态下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且由于电动汽车内部设有大量的蓄电池,所以其对温度的管控要求更高,若是控制器部分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出,可能会导致电动汽车产生燃爆事件。
[0003]现有的散热导热材料基于是基于铜银等贵重金属,但贵重金属由于其重量较重,成本较高,且散热效率收到一定的制约。所以在电动汽车领域很难满足实际的需求。
[0004]人工石墨高导材料与传统的石墨烯材料相比,其导热性大致相当,且具有更好的纵向、横向导热能力,尤其是层间的导热能力,与传统的石墨烯材料相比,大大增强,且单位体积的人工石墨高导材料的重量要轻于重金属,能更好的适用于电动汽车控制器的散热需求。
[0005]但现有的类石墨烯或是石墨烯散热结构,往往仅仅是平铺式的堆积设计,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且需要使用大量的树脂材料作为粘合剂,其真实散热能力受到了结构方面的制约,往往不能发挥石墨烯或是人工石墨高导材料100%的散热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现提供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的人工石墨高导散热结构。
[0007]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的人工石墨高导散热结构,包括在控制器基座上表面竖向层叠设置的复合膜结构,所述的复合膜结构包括依此竖向设置的人工石墨高导层与金属导热层,相邻的两个金属导热层之间设置有一至多个人工石墨高导层;
[0008]所述人工石墨高导层的高度为D1,金属导热层的高度为D2,D1>D2;
[0009]复合膜结构的上表面依次设置有导热基板和散热鳍片。
[0010]进一步的,为了增强导热基板与复合膜结构之间的连接强度,并保证复合膜结构内部的贴合强度,导热基板的下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凹槽,所述凹槽的深度为D3,D3=D1

D2;当导热基板覆盖在复合膜结构的上表面时,人工石墨高导层嵌入在所述的凹槽内。
[0011]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导热层的数量为17

25个。
[0012]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宽度与人工石墨高导层的宽度之间形成滑配。
[0013]进一步的,所述的人工石墨高导层中,人工石墨高导膜呈长条状层叠结构。
[0014]进一步的,所述的人工石墨高导层中,粘性物质为环氧树脂。
[0015]进一步的,所述的人工石墨高导层的端部嵌入在金属导热层中。
[0016]有益效果:
[0017]本复合膜结构中,突破了传统复合膜层叠式的叠合方式,采用竖向层叠的方式,大大的增加了人工石墨高导膜与金属层之间的有效接触面积,可以更好的利用人工石墨高导
材质优质的层间导热与纵向导热能力,将控制器表面产生的热量更快的向外导出。
[0018]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控制器表面产生的热量,经过金属导热层向上传递,并通过金属导热层的侧壁传递至人工石墨高导层中,再通过人工石墨高导层类似于高速公路的传导效率,通过侧面将大量的热量快速的导出。同时,剩余的热量与传统的传热模式相同,依此通过导热基板、散热鳍片向外散出,完成对散热底座的全方位保护。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复合膜用于控制器散热底座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时复合膜用于控制器散热底座时的局部结构爆炸图;
[0021]1.散热鳍片2.导热基板3.金属导热层4.人工石墨高导层5.控制器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0023]如附图1

2所示,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的人工石墨高导散热结构,包括在控制器基座5上表面竖向层叠设置的复合膜结构,所述的复合膜结构包括依此竖向设置的人工石墨高导层4与金属导热层3,相邻的两个金属导热层3之间设置有一至多个人工石墨高导层4;
[0024]所述人工石墨高导层4的高度为D1,金属导热层3的高度为D2,D1>D2;
[0025]复合膜结构的上表面依次设置有导热基板2和散热鳍片1,导热基板2的下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凹槽,所述凹槽的深度为D3,D3=D1

D2;当导热基板2覆盖在复合膜结构的上表面时,人工石墨高导层4嵌入在所述的凹槽内。
[0026]导热基板2可以将人工石墨高导层4和金属导热层3更好的连接在一起,并防止复合膜结构由于受热问题散开。
[0027]在使用状态下,控制器表面产生的热量,经过金属导热层3和人工石墨高导层4向上传递,并通过金属导热层3的侧壁传递至人工石墨高导层4中,再通过人工石墨高导层类似于高速公路的传导效率,在侧面将大量的热量快速的导出。
[0028]同时,剩余的热量依次通过导热基板2、散热鳍片1向外散出,以完成对散热底座的全方位保护。
[0029]作为进一步改进,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的人工石墨高导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控制器基座上表面竖向层叠设置的复合膜结构,所述的复合膜结构包括依此竖向设置的人工石墨高导层与金属导热层,相邻的两个金属导热层之间设置有一至多个人工石墨高导层;所述人工石墨高导层的高度为D1,金属导热层的高度为D2,D1>D2;复合膜结构的上表面依次设置有导热基板和散热鳍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的人工石墨高导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基板的下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凹槽,所述凹槽的深度为D3,D3=D1

D2;当导热基板覆盖在复合膜结构的上表面时,人工石墨高导层嵌入在所述的凹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动汽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云胜郭颢束国法蒋伟良陈玲陶勇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碳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