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对变位装置及清洗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88521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清洗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一种轮对变位装置及清洗系统。所述轮对变位装置包括轨道、旋转驱动机构和举升驱动机构。两个轨道平行且间隔设置;旋转驱动机构设置于两个轨道之间,并用于驱动轮对绕自身轴线旋转;举升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支撑件和举升驱动组件,两个轨道的底侧均设置有第一支撑件,第一支撑件的一端延伸至轨道的外侧并与轨道连接,另一端延伸至轨道的内侧并用于支撑旋转驱动机构;举升驱动组件设置于两个轨道之间,并位于第一支撑件的底侧,其输出端与旋转驱动机构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避免了将轨道分段,保证了整体承载要求及安全性。求及安全性。求及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对变位装置及清洗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清洗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轮对变位装置及清洗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动车段转向架检修车间中,铺设的轨道一般埋于地面之下,轨道的上表面与车间地面平齐,轮对沿着轨道铺设线路被运送至清洗工位。少数动车段采用了轮对自动化清洗系统,其配备了轮对变位装置,轨道分段安装,轨道之间预留的间隙用于安装轮对变位装置,安装工作量和作业难度均较大。具体地,当轮对沿第一段轨道运动至变位机构时,变位机构举升轮对,举升到位后,变位机构驱动轮对绕自身轴线旋转,以使喷淋装置能够将清洗液喷淋至轮对的整个表面。清洗完成后,变位机构下放轮对,轮对沿第二段轨道行进,以离开清洗工位。
[0003]但是,在一些应用场合,受空间限制,需要将轨道架设于地面之上,考虑到整体承载要求和安全性,两段轨道之间不得预留明显的间隙,使得上述轮对变位装置不再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对变位装置,轨道无需分段,该轮对变位装置不会与轨道干涉,使得轨道满足承载要求,安全性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6]提供一种轮对变位装置,包括:
[0007]轨道,两个所述轨道平行且间隔设置;
[0008]旋转驱动机构,设置于两个所述轨道之间,所述旋转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轮对绕自身轴线旋转;
[0009]举升驱动机构,包括:
[0010]第一支撑件,两个所述轨道的底侧均设置有所述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轨道的外侧,并与所述轨道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轨道的内侧,并用于支撑所述旋转驱动机构;
[0011]举升驱动组件,设置于两个所述轨道之间,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底侧,所述举升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旋转驱动机构连接。
[0012]作为本技术的轮对变位装置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举升驱动机构还包括压紧件和第一连接件,所述压紧件压紧于所述轨道上,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上侧,所述第一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底侧,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压紧件后,与第一螺母连接。
[0013]作为本技术的轮对变位装置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举升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一加强件,所述第一加强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件。
[0014]作为本技术的轮对变位装置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举升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二加强件,所述第一加强件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加强件沿所述轨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
置,所述第二加强件支撑所述第一支撑件,且所述第二加强件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加强件之间。
[0015]作为本技术的轮对变位装置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举升驱动组件包括举升驱动件、丝杠和第二螺母,所述举升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丝杠绕自身轴线旋转,所述第二螺母螺纹套设于所述丝杠上,且所述第二螺母还与所述旋转驱动机构连接。
[0016]作为本技术的轮对变位装置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轮对包括同轴连接的第一轮和第二轮;
[0017]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第二支撑件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件上的旋转驱动件、一个主动摩擦轮和三个从动摩擦轮,所述第二螺母与所述第二支撑件连接,所述旋转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主动摩擦轮的转轴连接,所述主动摩擦轮和其中一个所述从动摩擦轮用于间隔支撑于所述第一轮的周向,另外两个所述从动摩擦轮用于间隔支撑于所述第二轮的周向。
[0018]作为本技术的轮对变位装置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第二支撑件为矩形框,两个所述第一支撑件分别支撑于所述矩形框的两个相对的侧边。
[0019]作为本技术的轮对变位装置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矩形框的底侧的四个角均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丝杠和所述第二螺母共设置有四组,四个所述第二螺母分别与四个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
[0020]作为本技术的轮对变位装置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撑件上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矩形框的内侧壁抵接,所述限位件用于沿两个所述轨道的间隔方向对所述矩形框限位。
[0021]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对清洗系统,包括上述的轮对变位装置,轨道无需分段,该轮对变位装置不会与轨道干涉,使得轨道满足承载要求,安全性高。
[0022]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23]提供一种轮对清洗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轮对变位装置,所述轮对清洗系统还包括清洗组件,所述清洗组件用于对轮对进行清洗。
[002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5]本技术提供的轮对变位装置及轮对清洗系统,包括两部分即旋转驱动机构和举升驱动机构,旋转驱动机构设置于两轨道之间的上侧,举升驱动机构设置于两轨道的底侧,并支撑旋转驱动机构,具体为第一支撑件设置于轨道的底侧,第一支撑件延伸至轨道外侧的一端与轨道固定连接,同时第一支撑件延伸至轨道内侧的一端用于支撑旋转驱动组件,举升驱动组件则位于第一支撑件的底侧,以举升旋转驱动组件,从而避免了将轨道分段,保证了整体承载要求及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轮对变位装置的第一轴测图;
[002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轮对变位装置的俯视图;
[002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轮对变位装置的第二轴测图;
[003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轮对变位装置的第三轴测图;
[003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举升驱动机构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
[0033]100、轨道;
[0034]1、旋转驱动机构;2、举升驱动机构;3、限位件;
[0035]11、第二支撑件;12、旋转驱动件;13、主动摩擦轮;14、从动摩擦轮;15、防护壳;
[0036]21、第一支撑件;22、第二螺母;23、压紧件;24、第一连接件;25、第一加强件;26、第二加强件;27、第三加强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对变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100),两个所述轨道(100)平行且间隔设置;旋转驱动机构(1),设置于两个所述轨道(100)之间,所述旋转驱动机构(1)用于驱动轮对绕自身轴线旋转;举升驱动机构(2),包括:第一支撑件(21),两个所述轨道(100)的底侧均设置有所述第一支撑件(21),所述第一支撑件(21)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轨道(100)的外侧,并与所述轨道(100)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21)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轨道(100)的内侧,并用于支撑所述旋转驱动机构(1);举升驱动组件,设置于两个所述轨道(100)之间,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件(21)的底侧,所述举升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旋转驱动机构(1)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对变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驱动机构(2)还包括压紧件(23)和第一连接件(24),所述压紧件(23)压紧于所述轨道(100)上,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件(21)的上侧,所述第一连接件(24)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件(21)的底侧,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连接件(24)、所述第一支撑件(21)和所述压紧件(23)后,与第一螺母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对变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驱动机构(2)还包括第一加强件(25),所述第一加强件(25)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件(2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对变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驱动机构(2)还包括第二加强件(26),所述第一加强件(25)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加强件(25)沿所述轨道(10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加强件(26)支撑所述第一支撑件(21),且所述第二加强件(26)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加强件(25)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莎方春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铁道工程机电技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