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88417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磁性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不增大驱动磁轮和从动磁轮的直径,而且不设置从驱动轴分支的别的传动系统,可在驱动磁轮的轴或从动磁轮的轴的相同轴上提高失调极限、实现转矩提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驱动装置相对由适当的驱动机构驱动回转的驱动轴以直角交叉配置从动轴,而且由利用磁力的非接触的动力传递机构进行从驱动轴向从动轴的动力传递;其中,在上述驱动轴和从动轴分别安装交替地将N极和S极磁化成螺旋状的磁轮,在相同轴上的多个部位设置从一方的磁轮向另一方的磁轮的磁作用部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磁轮非接触地传递回转驱动力的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在机床和产业机械等方面,使用齿轮作为传递回转力的机构的传递驱动装置广泛得到使用。然而,使用齿轮的传递驱动装置使齿轮相互啮合地传递回转力,所以,除了齿面的磨损和发生灰尘及产生噪声外,还存在由于大转矩和冲击等导致破损的危险。因此,作为解决上述使用齿轮的驱动装置所具有的问题的方案,提出有利用在非接触状态下传递回转力的磁轮的驱动装置。该利用磁轮的驱动装置相对将N极和S极磁化为螺旋状的驱动磁轮,在非接触状态下使从动磁轮的轴心直交,该从动磁轮沿周向交替地配置N极和S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然而,专利文献1所示驱动装置的驱动磁轮和从动磁轮1对1地交叉,从该交叉的一个部位传递动力,所以,最终向安装了回转的从动磁轮的轴(例如辊轴)的传递转矩存在限度,较小。因此,该驱动装置用于较轻的物品的输送等,不利于输送重量物的驱动装置。在上述驱动装置中,作为高转矩化或提高转矩的方法,可考虑增大驱动磁轮和从动磁轮的外径,但如增大驱动磁轮和从动磁轮的直径的话,则当然要使成本增大,而且,驱动装置整体也大型化,结果,存在利用该驱动装置的装置也大型化的问题。因此,本申请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日本专利申请2004-84673号提出了由多个传动系统将动力从安装于驱动轴的驱动磁轮传递到从动磁轮的驱动装置。然而,在该场合,在驱动磁轮和从动磁轮的近旁另外安装中介用的中间(空转)磁轮,而且这些磁轮需要使磁极相位一致。(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17772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所具有的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磁性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不增大驱动磁轮和从动磁轮的直径,而且不设置从驱动轴分支的别的传动系统,可在驱动磁轮的轴或从动磁轮的轴的相同轴上实现高转矩、转矩提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驱动装置相对由适当的驱动机构驱动回转的驱动轴以直角交叉配置从动轴,而且由利用磁力的非接触的动力传递机构进行从驱动轴向从动轴的动力传递;其中,在上述驱动轴和从动轴上分别安装交替地将N极和S极磁化成螺旋状的磁轮,在相同轴上的多个部位设置从一方的磁轮向另一方的磁轮的磁作用部位(第1项专利技术)。作为对驱动轴进行驱动使其回转的驱动机构,可为通过皮带传递机构、齿轮传递机构等目前公知的接触型的动力传递机构将电动机的回转传递到驱动轴的方法,或利用磁力的非接触的动力传递机构等。按照上述构成,从安装于驱动轴的驱动磁轮向安装于从动轴的从动磁轮的磁作用部位在相同轴上设于多个部位,从而与仅在一个部位1点进行磁作用的现有装置相比,可提高失调极限,实现传递转矩的提高。作为在相同轴上将上述磁作用部位设置于多个部位的构成,例如也可将上述驱动轴侧的磁轮形成为鼓形,另一方面,将从动轴侧的磁轮形成为嵌入到上述鼓形的磁轮的凹曲面内的圆筒形,同时,两磁轮按非接触状态接近配置(第2项专利技术)。本装置将安装鼓形磁轮的轴侧作为从动侧,将安装圆筒形磁轮的轴侧作为驱动侧。另外,作为形成上述鼓形磁轮的具体构成,包括圆筒形的磁轮和在其轴向两侧使截头圆锥面相对地配置的截头圆锥形的磁轮(第3项专利技术)。圆筒形的磁轮和截头圆锥形的磁轮也可沿从动轴侧的圆筒形的磁轮的外周面地分别将外周面形成为凹曲面,整体呈连续的凹曲面的外形。按照上述构成,形成为鼓形的磁轮的凹曲面按非接触状态与直交配置的圆筒形的磁轮的外周面相对,所以,两磁轮间的磁作用部位成为该鼓形的磁轮的轴上的线接触形式。这样,可在驱动磁轮的轴或从动磁轮的轴的同轴上实现转矩提高。鼓形的磁轮包括圆筒形的磁轮和在该磁轮的轴向两侧使截头圆锥面相对地配置的截头圆锥形的磁轮,从而可简单地构成近似鼓形的磁轮,另外,在配置于相同轴上的圆筒形的磁轮和左右的截头圆锥形的磁轮的三个部位3点与直交配置的圆筒形的磁轮进行磁作用,可实现转矩提高。另外,作为在相同轴上将上述磁作用部位设置于多个部位的构成,也可将上述驱动轴侧和从动轴侧的磁轮分别形成为鼓形,按非接触状态以直角交叉配置该两磁轮的凹曲面(第4项专利技术)。作为形成上述鼓形的磁轮的具体构成,与第3项专利技术同样,包括圆筒形的磁轮和在其轴向两侧使截头圆锥面相对地配置的截头圆锥形的磁轮,而且两轴的鼓形的磁轮可按非接触状态直角交叉地配置(第5项专利技术)。按照上述构成,安装于驱动轴和从动轴的鼓形磁轮的凹曲面按非接触状态直交,所以,两磁轮间的磁作用部位成为该鼓形磁轮的轴上的线接触形式。这样,可在驱动磁轮的轴或从动磁轮的轴上的相同轴上实现转矩提高。在鼓形的磁轮由圆筒形的磁轮和在该磁轮的轴向两侧使截头圆锥面相对地配置的截头圆锥形的磁轮的场合,可在配置于相同轴上的圆筒形的磁轮和左右的截头圆锥形的磁轮的三个部位3点与直交配置的圆筒形的磁轮进行磁作用,可实现转矩提高。另外,上述驱动轴侧和从动轴侧的鼓形磁轮也可使截头圆锥面相对地在轴上配置截头圆锥形的磁轮而构成,而且两轴的鼓形磁轮按非接触状态直角交叉地配置(第6项专利技术)。即,也可形成为省去配置于截头圆锥形的磁轮间的圆筒形的磁轮的形式。按照上述构成,安装于驱动轴和从动轴的同轴上的截头圆锥形的磁轮分别与相对地配置于直交配置的轴上的截头圆锥形的磁轮相对,截头圆锥形的磁轮分别相对夹住该磁轮的2个磁轮各具有一个部位1点的磁作用部位,因此,各轴分别具有4个部位4点的磁作用部位,可实现转矩提高,可使直交轴心间较窄。构成上述鼓形磁轮的圆筒形的磁轮交替配置N极和S极地磁化成螺旋状,截头圆锥形的磁轮交替配置N极和S极地磁化成螺旋状,同时,在N极与S极之间形成无磁化区域(第7项专利技术)。按照上述构成,在截头圆锥形的磁轮的N极与S极的交替螺旋状的配置间分隔成无磁化区域,所以,可防止对对应的磁轮同时作用吸附和排斥作用。这样,可防止在磁轮发生干涉(抵消回转的力)。本专利技术的驱动装置通过在同轴上将安装于直交的二轴(驱动轴和从动轴)的非接触状态的磁轮相互的磁作用部位设置到多个部位,从而可由比现有的磁利用的驱动装置简单的构成提高失调极限,实现转矩提高。另外,通过由圆筒形的磁轮与截头圆锥形的磁轮的组合或截头圆锥形的磁轮构成固定于驱动轴和从动轴的鼓形磁轮,从而可简单地构成近似鼓形的磁轮。另外,由于可通过在直交的二轴上安装磁轮实现转矩提高,所以,在对作为输送装置的驱动机构进行组装的场合,与现有的驱动机构基本上没有变化即可组装。另外,通过在截头圆锥形的磁轮的N极和S极交替螺旋状的配置间分隔成无磁化区域,从而可防止对对应的磁轮同时作用吸附和排斥作用。这样,可防止在磁轮发生干涉(抵消回转的力)。附图说明图1示出本专利技术的驱动装置的实施例1,(a)为正面图,(b)为拆卸驱动轴的一方的截头圆锥形的磁轮而看到的侧面图,(c)为平面图。图2为其透视图。图3为对截头圆锥形的磁轮形成的磁极的磁化展开图。图4示出驱动装置的实施例2,(a)为拆卸从动轴的一方的截头圆锥形的磁轮而看到的正面图,(b)为拆卸驱动轴的一方的截头圆锥形的磁轮而看到的侧面图,(c)为平面图。图5为其透视图。图6示出驱动装置的实施例3,(a)为拆卸从动轴的一方的截头圆锥形的磁轮而看到的正面图,(b)为拆卸驱动轴的一方的截头圆锥形的磁轮而看到的侧面图,(c)为平面图。图7为其透视图。图8为示出实施例1的驱动磁轮的变型例的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驱动装置,相对由适当的驱动机构驱动回转的驱动轴以直角交叉配置从动轴,而且由利用磁力的非接触的动力传递机构进行从驱动轴向从动轴的动力传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驱动轴和从动轴上分别安装交替地将N极和S极磁化成螺旋状的磁轮,在相同轴上的多个部位设置从一方的磁轮向另一方的磁轮的磁作用部位。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依田和卫宫坂哲男
申请(专利权)人:满留安机械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