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施工电梯的轨道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施工电梯的轨道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建造高楼时需要在施工现场安装施工电梯,以便工作人员快速到达需要的高度。现有技术的一种做法是,在施工现场安装竖立的电梯轨道,由电梯轿厢沿电梯轨道行走升降,电梯轿厢起到载人或者载物的作用。
[0003]现有的轨道系统,整体重量和体积较大,不利于现场的安装、拆卸和搬运,且安装完成后的轨道系统整体结构稳定性较差,施工中容易引起施工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施工电梯的轨道系统,整体重量和体积较小,方便现场安装、拆卸和搬运,且安装后的结构稳定性高。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施工电梯的轨道系统,包括底座、片式标准节、附墙座和滑触线,其中,底座包括基体、第一底撑组件和第二底撑组件,基体用于放置在地基上,第一底撑组件和第二底撑组件设在基体的顶部且相连,第一底撑组件包括两个竖向设置的第一底撑柱,第一底撑组件顶部设有第一底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施工电梯的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包括:基体、第一底撑组件和第二底撑组件,所述基体用于放置在地基上,所述第一底撑组件和所述第二底撑组件设在所述基体的顶部且相连,所述第一底撑组件包括两个竖向设置的第一底撑柱,所述第一底撑组件顶部设有第一底定位部;片式标准节,所述片式标准节为多个,多个所述片式标准节上下拼接连接,最下方的所述片式标准节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片式标准节包括:导架框和支撑框,所述导架框包括两个导柱和连接杆,所述两个导柱竖向设置,所述连接杆连接在所述两个导柱之间,所述支撑框竖向设置,所述支撑框固定连接在所述导架框的水平一侧,所述支撑框上设有支座安装孔;拼接时上方所述片式标准节的两个所述导柱分别与下方所述片式标准节的两个所述导柱对接,上方所述片式标准节的所述支撑框与下方所述片式标准节的所述支撑框对接;所述导架框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导架上定位部、导架下定位部,拼接时上方的所述片式标准节的所述导架下定位部对接在下方的所述片式标准节的所述导架上定位部上;所述支撑框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支撑上连接部、支撑下连接部,拼接时上方的所述片式标准节的所述支撑下连接部连接在下方的所述片式标准节的所述支撑上连接部上;最下方的所述导架框的两个所述导柱与所述第一底撑组件的两个所述第一底撑柱对接,且所述导架下定位部对接在所述第一底定位部上,最下方的所述支撑框连接在所述第二底撑组件的顶部;附墙座,所述附墙座为多个且设置成至少一列,每列多个所述附墙座沿上下间隔地设置在所述片式标准节上,每个所述附墙座连接在所述支撑框的所述支座安装孔上;滑触线,所述滑触线包括多个滑触线单节,所述滑触线单节上下拼接连接,每个所述滑触线连接在所述片式标准节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电梯的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还包括:至少一个底撑腿,所述基体竖向可调地连接在所述底撑腿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施工电梯的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上设有底撑穿孔,所述底撑腿包括底撑螺杆,所述底撑螺杆竖向穿设于所述底撑穿孔中,所述底撑螺杆于所述基体的上下两侧配合有紧固螺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电梯的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的顶部设有支撑上定位部,所述支撑框的底部设有支撑下定位部,拼接时上方的所述片式标准节的所述支撑下定位部对接在下方的所述片式标准节的所述支撑上定位部上;所述第二底撑组件顶部设有第二底定位部,拼接时最下方的所述片式标准节的所述支撑下定位部对接在所述第二底撑组件顶部的第二底定位部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施工电梯的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包括:两个支撑纵杆,所述两个支撑纵杆竖向设置;拼接时上方所述片式标准节的两个所述导柱分别与下方所述片式标准节的两个所述导柱对接;所述第二底撑组件包括两个竖向设置的第二底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彤,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勒华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