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河海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石灰改性离心废弃土过程中凝硬反应后结晶析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868220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1:02
本新型公开了一种石灰改性离心废弃土过程中凝硬反应后结晶析出装置,涉及废弃土技术领域。该一种石灰改性离心废弃土过程中凝硬反应后结晶析出装置,包括底座结构,底座结构包括底座,底座的上表面左侧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的上端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旋转底座,旋转底座的上方设置有反应结构,反应结构包括反应筒,反应筒呈现筒状,反应筒的下端插入旋转底座中且与旋转底座适配,反应筒的左侧外壁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柱,连接柱呈现L形,连接柱在远离反应筒的那一端固定连接在底座上,反应筒的右侧中部开设有滑道槽,滑道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滑道,该一种石灰改性离心废弃土过程中凝硬反应后结晶析出装置提高了收集析出结晶的速率。后结晶析出装置提高了收集析出结晶的速率。后结晶析出装置提高了收集析出结晶的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灰改性离心废弃土过程中凝硬反应后结晶析出装置


[0001]本新型涉及废弃土
,具体为一种石灰改性离心废弃土过程中凝硬反应后结晶析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我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地下工程建设,建设过程中难以避免地会产生大量性质复杂的废弃泥浆和渣土,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也需要大量优质的填土,因此如何改良工程废弃土性质使其满足工程建设需要已经成为工程界关注的问题。针对石灰处理盾构隧道工程离心废弃土问题,通过分析石灰处理盾构隧道工程离心废弃土过程中水分转化特点,研究改性土的水分转化量与改性土物理性质指标的关系,为实际盾构隧道工程中的废弃土的资源化提供借鉴。
[0003]自70年代开始,固化改性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污染土的处理中,总结了几类常用无机固化剂及其改性机理,实际工程中通常采用的无机固化剂有:石灰类,石灰加入土体后,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作用,土体内颗粒发生团聚,形成凝胶团聚结构。随着龄期的不断增长,这种结构会不断生长,进一步构成结晶体的网架结构,当结晶体的网架结构加密后会形成凝胶结晶的网状混合结构。
[0004]大部分石灰与土体的反应后需要将形成凝胶结晶的网状混合结构筛选出来从而进行数据的检测,但是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筛选形成凝胶结晶的网状混合结构都会在石灰与土体充分反应后在进行筛选,这样在石灰与土体在反应的过程中就已经形成凝胶结晶的网状混合结构也需要等到反应充分后才能够被筛选出,留在石灰与土体混合物内的网状混合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石灰与土体的混合,分布的筛选与网状混合结构对反应的干扰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整个反应的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灰改性离心废弃土过程中凝硬反应后结晶析出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石灰改性离心废弃土过程中凝硬反应后结晶析出装置,包括底座结构,所述底座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左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上端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旋转底座,所述旋转底座的上方设置有反应结构,所述反应结构包括反应筒,所述反应筒呈现筒状,所述反应筒的下端插入旋转底座中且与旋转底座适配,所述反应筒的左侧外壁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呈现L形,所述连接柱在远离反应筒的那一端固定连接在底座上,所述反应筒的右侧中部开设有滑道槽,所述滑道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滑道,所述滑道与反应筒的内部连通,所述滑道呈现半圆筒状且开口朝向上方,所述滑道倾斜设置且滑道的左端低于右端,所述滑道的右端嵌入固定连接有收集箱,所述收集箱与滑道的连接处开设有与滑道相适配的缺口,所述收集箱呈现筒状,所述收集箱的下端固定连接底座。
[0007]优选的,所述反应筒的右侧壁下方开设有槽一,所述槽一处于滑道槽的下方,所述槽一处于旋转底座的上方,所述槽一的上下内壁上均开设有槽二,所述槽二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处于槽二的内部,所述槽一的内部插接有自动杆,所述自动杆的厚度为槽一厚度的一半,所述自动杆的上下表面中部均固定连接有小柱,所述小柱的位置与槽二对应,所述小柱插入槽二中且与槽二适配,所述小柱在远离自动杆的那一端与弹簧固定连接,所述自动杆的上表面右端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拉绳。
[0008]优选的,所述反应筒的右侧上方设置有析出结构,所述析出结构包括筛选道,所述筛选道呈现半圆筒状且开口朝向上方,所述筛选道的表面中部等距均匀的开设有筛选孔一,所述筛选道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舀勺,所述舀勺呈现半圆球壳状,所述连接板与筛选道和舀勺同时适配。
[0009]优选的,所述舀勺的表面中部开设有筛选孔二,所述舀勺的表面外侧等距均匀的开设有筛选孔三,所述筛选孔三大小不一,所述筛选孔三分布在筛选孔二的周围,所述筛选孔二的规格小于筛选孔一的规格。
[0010]优选的,所述筛选道的下侧壁中部固定连接有转柱,所述转柱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反应筒的上端口右侧,所述转柱的外侧套接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固定连接筛选道的下侧壁且另一端固定连接反应筒,所述筛选道的位置与滑道上下正对。
[0011]优选的,所述筛选道的右端外侧前后分别固定连接扭簧。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3](1)、该一种石灰改性离心废弃土过程中凝硬反应后结晶析出装置,将石灰和土体一起装入到反应筒中,启动电机带动旋转底座转动,底层的土体和石灰混合物会与旋转底座的上内壁接触从而随旋转底座的上内壁一起转动,使得土体和石灰混合物上下产生相对运动,实现自身的搅拌功能,另外处于反应筒内部的部分自动杆也会阻挡土体和石灰混合物的转动运动,从而进一步混合石灰和土体,同时筛选道也会在装置运作过程中以转柱为轴进行转动,从而筛选道带动舀勺在反应筒内部对石灰和土体的上下层进行转换搅动,从而实现土体与石灰的充分混合。
[0014](2)、该一种石灰改性离心废弃土过程中凝硬反应后结晶析出装置,石灰加入土体后,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作用,土体内颗粒首先发生团聚,形成凝胶团聚结构,随着龄期的不断增长,最终形成凝胶结晶的网状混合结构,筛选道在装置运作过程中以转柱为轴进行转动,从而带动舀勺将土体和石灰混合物从反应筒中舀出,通过舀勺上开设的筛选孔二和筛选孔三,会首先将为团聚的石灰和土体进行筛除,在筛选道以转柱为轴持续转动的过程中,使得舀勺所在的位置高于筛选道,此时会将较大的团聚结构以及网状混合结构一起从舀勺中通过连接板滚动到筛选道中,较大的团聚结构以及网状混合结构沿着筛选道继续向右下滚动,较大的团聚结构在滚动的时候被筛选孔一筛除,网状混合结构由于其较大的形体而不会被筛选孔一筛除,从而沿着筛选道持续滚下最后被收集箱收集,从而在石灰和土体混合的同时将石灰改性离心废弃土过程中已经产生凝硬反应析出的结晶进行收集,提高了收集析出结晶的速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新型反应结构内部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新型A处放大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新型析出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底座结构;101、底座;102、电机;103、旋转底座;104、连接柱;105、收集箱;106、滑道;2、反应结构;201、反应筒;202、滑道槽;203、槽一;204、槽二;205、弹簧;206、自动杆;207、小柱;208、拉绳;3、析出结构;301、筛选道;302、筛选孔一;303、连接板;304、舀勺;305、筛选孔二;306、筛选孔三;307、转柱;308、扭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4,本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灰改性离心废弃土过程中凝硬反应后结晶析出装置,包括底座结构(1),所述底座结构(1)包括底座(101),所述底座(101)的上表面左侧固定连接有电机(102),所述电机(102)的上端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旋转底座(103),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底座(103)的上方设置有反应结构(2),所述反应结构(2)包括反应筒(201),所述反应筒(201)呈现筒状,所述反应筒(201)的下端插入旋转底座(103)中且与旋转底座(103)适配,所述反应筒(201)的左侧外壁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柱(104),所述连接柱(104)呈现L形,所述连接柱(104)在远离反应筒(201)的那一端固定连接在底座(101)上,所述反应筒(201)的右侧中部开设有滑道槽(202),所述滑道槽(20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滑道(106),所述滑道(106)与反应筒(201)的内部连通,所述滑道(106)呈现半圆筒状且开口朝向上方,所述滑道(106)倾斜设置且滑道(106)的左端低于右端,所述滑道(106)的右端嵌入固定连接有收集箱(105),所述收集箱(105)与滑道(106)的连接处开设有与滑道(106)相适配的缺口,所述收集箱(105)呈现筒状,所述收集箱(105)的下端固定连接底座(1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灰改性离心废弃土过程中凝硬反应后结晶析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筒(201)的右侧壁下方开设有槽一(203),所述槽一(203)处于滑道槽(202)的下方,所述槽一(203)处于旋转底座(103)的上方,所述槽一(203)的上下内壁上均开设有槽二(204),所述槽二(204)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弹簧(205),所述弹簧(205)处于槽二(204)的内部,所述槽一(203)的内部插接有自动杆(206),所述自动杆(206)的厚度为槽一(203)厚度的一半,所述自动杆(206)的上下表面中部均固定连接有小柱(207),所述小柱(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炳志蔡鸿伟王武现汤子昂于圣伟闵希昂闫肃李永刚闵凡路
申请(专利权)人:河海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