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超光谱成像诊断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664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在体超光谱成像诊断仪,它包括光纤、内窥镜、聚光镜、激发光源、入射透镜、色散单元、CCD、色散单元控制器和计算机,特点是激发光源、聚光镜、内窥镜、入射透镜、色散单元、CCD依次成光路连接;激发光源经过汇聚后使用光纤连接到内窥镜,通过内窥镜端口照射到体内活体组织上,反射光经过光纤传出至入射透镜,经过色散单元后成像于CCD。CCD的信号电缆连接到计算机,计算机的控制线连接到色散单元控制器,色散单元控制器连接到色散单元。计算机通过控制色散单元改变波长并通过CCD采集图像数据,最后获得体内活体组织的超光谱图像数据。将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体内器官的检测和分析,可以实现某些疾病的早期诊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活体组织检测分析装置。具体是一种在体超光谱成像诊断仪。用于临床医学诊断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常用的医学诊断方法如医生的望诊、X射线透视、CT、B超、MRI、内窥镜等都是基于形态学诊断原理的方法。这些诊断方法主要是从发生病变的形态上进行分析,无法确切诊断病变的程度,至于病变产生的生物化学等细微变化,这些诊断手段更是无法检测。另外,由于这些诊断方法是基于形态学的方法,只有当病变部位达到一定程度才能被检测出,无法做到疾病的早期诊断。生物学和医学发展经历了依靠外观辨认的解剖生物学阶段(组织学阶段)和深入细胞层次的显微细胞生物学阶段,目前正在向分子生物医学更高阶段发展。分子生物医学研究表明,生物组织细胞或分子水平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可以在本质上反映分子调控的改变所引发的生物体生理分子水平和整体机能的变化。如果能够在体(in vivo)检测出活体组织发生的异常生物化学变化,则不仅可以提高临床诊治疾病的水平,更可以真正达到疾病的早期诊断;也可以用于药物的毒副作用、疗效的定量评估、给药途径以及药物剂量学,指导疾病的治疗。这些都直接关系到病人的治疗与保健,对于提高人口健康水平及人民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体超光谱成像诊断仪,包括光纤(2)、内窥镜(3)、聚光镜(4)、激发光源(5)、入射透镜(6)、色散单元(7)、CCD(8)、色散单元控制器(9)和计算机(10),其特征在于激发光源(5)、聚光镜(4)、内窥镜(3)、入射透镜(6)、色散单元(7)、CCD(8)依次成光路连接;CCD(8)输出信号电缆连接计算机(10),计算机(10)连接色散单元控制器(9)及激发光源(5),色散单元控制器(9)连接色散单元(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体超光谱成像诊断仪,包括光纤(2)、内窥镜(3)、聚光镜(4)、激发光源(5)、入射透镜(6)、色散单元(7)、CCD(8)、色散单元控制器(9)和计算机(10),其特征在于激发光源(5)、聚光镜(4)、内窥镜(3)、入射透镜(6)、色散单元(7)、CCD(8)依次成光路连接;CCD(8)输出信号电缆连接计算机(10),计算机(10)连接色散单元控制器(9)及激发光源(5),色散单元控制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庆利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