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介质变距液电效应灭弧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灭弧防雷
,尤其涉及一种多介质变距液电效应灭弧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输电线路遭受雷击时会引起冲击闪络,导致线路绝缘子闪络,继而产生很大的工频续流,损坏绝缘子串及金具,导致线路事故;如果雷击输电线或避雷线上,可能会引起输电线断裂,使输电工作无法进行。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更好的灭弧装置,可以避免绝缘子闪络,有效避免工频续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介质变距液电效应灭弧装置及方法,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技术问题。确保在雷击时,将闪络通道控制在并联间隙(即灭弧通道),保护绝缘子(串)雷击绝缘不闪络,但又不至于在工频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下使间隙被击穿,造成误动作。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多介质变距液电效应灭弧装置,包括管体、可移动电极装置、液体介质和下电极,可移动电极装置密封设置在管体的一端,并可伸缩设置,下电极设置在管体的另一端,液体介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介质变距液电效应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1)、可移动电极装置、液体介质(6)和下电极(7),可移动电极装置密封设置在管体(1)的一端,并可伸缩设置,下电极(7)设置在管体(1)的另一端,液体介质(6)设置在管体(1)内,并与可移动电极装置和下电极(7)接触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介质变距液电效应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可移动电极装置包括金属罩(3)和可移动电极(4),金属罩(3)密封设置在管体(1)一端的外侧,金属罩(3)内部设置为空心结构,可移动电极(4)一端套设在金属罩(3)内部,并与金属罩(3)的内侧壁接触设置,可移动电极(4)的另一端伸入管体(1)内,金属罩(3)内部与管体(1)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介质变距液电效应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管体(1)的设置有绝缘油(5),绝缘油(5)设置在可移动电极(4)外侧,且绝缘油(5)与液体介质(6)的分界面为可移动电极(4)最底端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介质变距液电效应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金属罩(3)内设置有复位弹簧(9),复位弹簧(9)的一端与可移动电极(4)连接,另一端与金属罩(3)的顶部内测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介质变距液电效应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管体(1)内侧壁上设置有卡位层(2),卡位层(2)设置为绝缘弹性层,绝缘弹性层的一端与金属罩(3)密封连接。6.一种多介质变距液电效应灭弧方法,其特征在于:雷电弧或者闪络电弧引入密封的管体(1)内时,在管体(1)内的液体介质(6)上形成放电通道,产生液电效应、反射冲击波叠加效应和产生帕斯卡效应,形成冲击波,以冲量或者冲击压力的方式作用于放电通道,冲量或者冲击压力将可移动电极(4)驱离,拉长可移动电极(4)与下电极(7)之间的距离,可移动电极(4)完全进入到绝缘油(5)内,使电弧通道的拉长并遭遇绝缘油层的绝缘介质阻挡,灭弧能力随着距离增加而不断增加,从尺度和介质强度两个纬度强化灭弧能力和介质恢复能力,将电弧熄灭。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介质变距液电效应灭弧方法,其特征在于:液电效应在液体介质(6)中截断短电弧,在绝缘油(5)中截断长电弧,可移动电极(4)的下端处在水介质和绝缘油的分界面,雷击时冲击电弧击穿电极在水中放电产生液电效应冲击波,遮断水中短电弧,由于电弧较短在确保灭弧的条件下,不会产生过大的压力损坏反冲管结构,同时,液电效应产生的灭弧冲击波驱离移动电极,拉长电极间的距离,可移动电极(4)进入绝缘油层,使电弧通道的拉长遭遇绝缘油层的高强度介质阻挡,灭弧能力随着距离增加而不断增加;金属罩(3)内的可压缩空气,为液体流动提供空间,电弧在液体中放电时,放电通道中的部分液体瞬间被汽化、分解、电离成高温的离子体而膨胀,增大空间内的压强,绝缘油可以在压力的驱动下向金属罩移动,形成流动性,对电弧产生动量冲击灭弧效果;灭弧结束后金属罩(3)内的液体可以回流到管体(1)内并自动分层,截断电弧后,金属罩(3)内的压强回到标准大气压,液体从金属罩(3)部分回落至灭弧通道,由于液体介质(6)和绝缘油(5)两者密度不同,绝缘油(5)的密度低,液体介质(6)的密度比绝缘油(5)的密度高,绝缘油(5)又是脂溶性液体,是不容于水的,自动分层,液体介质(6)的高度把下电极(7)淹没,并上接可移动电极(4)。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介质变距液电效应灭弧方法,其特征在于:液电效应的具体过程为:液体介质(6)采用油和水的乳化混合液或者绝缘油,绝缘油的密度比绝缘油(5)大,油被水分割后被裹在内,油颗粒外表通过水连成一片,构成完整的水介质放电通道,保留单纯水介质的击穿特性,电弧沿水介质放电过程中,电弧等离子体又受到绝缘油包裹产生的不可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巨丰,王嬿蕾,杨子童,陈宇宁,李浩,何琪文,黄衍霖,许兴游,宋永锋,卢杨,贾征浩,
申请(专利权)人:南宁超伏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