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侧孔型管件自动化加工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6296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侧孔型管件自动化加工设备,包括:机架;主轴模块,连接于所述机架上;Z轴移动模块,连接于所述机架上,并位于所述主轴模块右侧;X轴移动模块,连接于所述Z轴移动模块;工作台,连接于所述X轴移动模块上;横向动力头,包括第一固定座、第一铣刀驱动模块、第二铣刀驱动模块和第三铣刀驱动模块;纵向动力头,包括第二固定座、第四铣刀驱动模块、车刀和内孔刀;控制装置,通信连接于所述主轴模块、Z轴移动模块、X轴移动模块、第一铣刀驱动模块、第二铣刀驱动模块、第三铣刀驱动模块、及第四铣刀驱动模块。工件装夹到所述主轴模块上,一次定位装夹,即可通过各个刀具进行7道工序的加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报废率。降低报废率。降低报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侧孔型管件自动化加工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数控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多侧孔型管件自动化加工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原多侧孔型管件加工工艺复杂,如图1和图2所示的现有一产品100的结构示意图,其属于多侧孔型管件,传统的加工工序多达9道工序,需同时配上9台不同专机设备,操作人员需9人手工操作,且产品多次重复定位装夹加工,产品精度受到影响,报废不良率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多侧孔型管件自动化加工设备,一次定位装夹可加工7道工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且减少重复定位装夹次数,提高精度,降低报废率。
[0004]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侧孔型管件自动化加工设备,包括:
[0005]机架;
[0006]主轴模块,连接于所述机架上;
[0007]Z轴移动模块,连接于所述机架上,并位于所述主轴模块右侧;
[0008]X轴移动模块,连接于所述Z轴移动模块;
[0009]工作台,连接于所述X轴移动模块上;
[0010]横向动力头,包括第一固定座、第一铣刀驱动模块、第二铣刀驱动模块和第三铣刀驱动模块;所述第一固定座固定连接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第一铣刀驱动模块、第二铣刀驱动模块和第三铣刀驱动模块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座上,并沿X轴布置;
[0011]纵向动力头,包括第二固定座、第四铣刀驱动模块、车刀和内孔刀;所述第二固定座、车刀和内孔刀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第四铣刀驱动模块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座,并沿Z轴布置;
[0012]控制装置,固定连接于所述机架,并通信连接于所述主轴模块、Z轴移动模块、X轴移动模块、第一铣刀驱动模块、第二铣刀驱动模块、第三铣刀驱动模块、及第四铣刀驱动模块。
[0013]进一步地,所述主轴模块包括:
[0014]主轴箱体支架,固定于所述机架上;
[0015]筒夹体座,固定于所述主轴箱体支架的一侧;
[0016]旋转油缸,固定于主轴箱体支架的另一侧,并通信连接于所述控制装置;
[0017]主轴拉杆,一端通过螺接固定于所述旋转油缸的活塞杆,并沿Z轴穿设于所述主轴箱体支架内和筒夹体座;
[0018]前推式弹簧筒夹,通过螺接固定于所述主轴的另一端,并穿设于所述筒夹体座内。
[001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铣刀驱动模块包括:
[0020]第一伺服电机,通信连接于所述控制装置,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座;
[0021]第一主轴,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并沿X轴布置;
[0022]第一刀具夹头,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主轴的另一端;
[0023]第一铣刀,固定于所述第一刀具夹头。
[002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铣刀驱动模块包括:
[0025]第二伺服电机,通信连接于所述控制装置,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座;
[0026]第二主轴,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并沿X轴布置;
[0027]第二刀具夹头,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主轴的另一端;
[0028]第二铣刀,固定于所述第二刀具夹头。
[0029]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铣刀驱动模块包括:
[0030]第三伺服电机,通信连接于所述控制装置,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座;
[0031]第三主轴,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并沿X轴布置;
[0032]第三刀具夹头,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主轴的另一端;
[0033]第三铣刀,固定于所述第三刀具夹头。
[0034]进一步地,所述第四铣刀驱动模块包括:
[0035]第四伺服电机,通信连接于所述控制装置,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座;
[0036]第四主轴,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四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并沿Z轴布置;
[0037]第四刀具夹头,固定连接于所述第四主轴的另一端;
[0038]第四铣刀,固定于所述第四刀具夹头。
[0039]进一步地,所述控制装置为PLC。
[0040]本技术的优点在于:一种多侧孔型管件自动化加工设备,包括:机架;主轴模块,连接于所述机架上;Z轴移动模块,连接于所述机架上,并位于所述主轴模块右侧;X轴移动模块,连接于所述Z轴移动模块;工作台,连接于所述X轴移动模块上;横向动力头,包括第一固定座、第一铣刀驱动模块、第二铣刀驱动模块和第三铣刀驱动模块;纵向动力头,包括第二固定座、第四铣刀驱动模块、车刀和内孔刀;控制装置,通信连接于所述主轴模块、Z轴移动模块、X轴移动模块、第一铣刀驱动模块、第二铣刀驱动模块、第三铣刀驱动模块、及第四铣刀驱动模块。工件装夹到所述主轴模块上,一次定位装夹,即可通过各个刀具进行7道工序的加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且减少重复定位装夹次数,提高精度,降低报废率。
【附图说明】
[0041]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42]图1是
技术介绍
中现有一产品的立体图。
[0043]图2是
技术介绍
中现有一产品的主视图。
[0044]图3是
技术介绍
中现有一产品的后视图。
[0045]图4是
技术介绍
中现有一产品的俯视图。
[0046]图5是
技术介绍
中现有一产品的仰视图。
[0047]图6是本技术一种多侧孔型管件自动化加工设备的立体图。
[0048]图7是本技术主轴模块、横向动力头、纵向动力头及工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49]图8是本技术主轴模块的爆炸图。
[0050]图9是本技术横向动力头、纵向动力头、X轴移动模块及Z轴移动模块等部件的背面立体图。
[0051]附图标记说明:
[0052]
技术介绍
:产品100,槽一101,槽二102,孔一103,通孔二104,孔三105,异型槽一106,异型槽二107,内台阶孔108,端面槽109,外圆110,螺纹120。
[0053]本技术:
[0054]机架1;
[0055]主轴模块2,主轴箱体支架21,筒夹体座22,旋转油缸23,主轴拉杆24,前推式弹簧筒夹25;
[0056]Z轴移动模块3;
[0057]X轴移动模块4;
[0058]工作台5;
[0059]横向动力头6,第一固定座61,第一铣刀驱动模块62,第一伺服电机621,第一主轴622,第一刀具夹头623,第一铣刀624,第二铣刀驱动模块63,第三铣刀驱动模块64;
[0060]纵向动力头7,第二固定座71,第四铣刀驱动模块72,车刀73,内孔刀74;
[0061]控制装置8。
【具体实施方式】
[0062]在对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描述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侧孔型管件自动化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主轴模块,连接于所述机架上;Z轴移动模块,连接于所述机架上,并位于所述主轴模块右侧;X轴移动模块,连接于所述Z轴移动模块;工作台,连接于所述X轴移动模块上;横向动力头,包括第一固定座、第一铣刀驱动模块、第二铣刀驱动模块和第三铣刀驱动模块;所述第一固定座固定连接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第一铣刀驱动模块、第二铣刀驱动模块和第三铣刀驱动模块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座上,并沿X轴布置;纵向动力头,包括第二固定座、第四铣刀驱动模块、车刀和内孔刀;所述第二固定座、车刀和内孔刀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第四铣刀驱动模块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座,并沿Z轴布置;控制装置,固定连接于所述机架,并通信连接于所述主轴模块、Z轴移动模块、X轴移动模块、第一铣刀驱动模块、第二铣刀驱动模块、第三铣刀驱动模块、及第四铣刀驱动模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侧孔型管件自动化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模块包括:主轴箱体支架,固定于所述机架上;筒夹体座,固定于所述主轴箱体支架的一侧;旋转油缸,固定于主轴箱体支架的另一侧,并通信连接于所述控制装置;主轴拉杆,一端通过螺接固定于所述旋转油缸的活塞杆,并沿Z轴穿设于所述主轴箱体支架内和筒夹体座;前推式弹簧筒夹,通过螺接固定于所述主轴的另一端,并穿设于所述筒夹体座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侧孔型管件自动化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铣刀驱动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栋陈发展陈振福陈伟陈强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华拓五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