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伺服液压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5898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0: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压源液体输出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伺服液压源,该伺服液压源包括:油箱、吸油过滤器、电机、高压油泵、高压精滤过滤器、溢流阀、冷却器以及回油过滤器;吸油过滤器从油箱内抽吸油后进入高压油泵,电机与高压油泵通过联轴器连接,从高压油泵输出的高压油经过高压精滤过滤器后经过溢流阀控制并通过油管进入用油端;用油端将使用过的油输入冷却器,经过冷却器的油进入回油过滤器后进入油箱。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伺服液压源在油压输出和用油回收过程中,经过多道过滤,且分别单独对油液进行过滤,使油路中油液的颗粒度满足伺服控制的要求,减少了油液中不均匀的颗粒,提升了伺服液压源的性能。伺服液压源的性能。伺服液压源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伺服液压源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压源液体输出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伺服液压源。

技术介绍

[0002]液压源是用于输出一定压力的液体,供于需要一定压力的系统,使系统依靠液压源提供的压力来完成测试、供能等。以油为介质的液压源常被用于测试,因为油的张力比其他液体好,而且油还自带润滑效果。但是现有的以油为介质的液压源常存在以下问题:从液压源输出的油的颗粒不均匀、压力不稳定,即其过滤和油路控制存在缺陷,严重影响其正常使用,甚至导致测试精度不高,测试误差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伺服液压源,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液压源存在的颗粒不均匀、压力不稳定使得影响液压源的正常使用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伺服液压源是如下实现的:
[0005]一种伺服液压源,所述液压源包括:油箱、吸油过滤器、电机、高压油泵、高压精滤过滤器、溢流阀、冷却器以及回油过滤器;所述吸油过滤器从所述油箱内抽吸油后进入所述高压油泵,所述电机与所述高压油泵通过联轴器连接,从所述高压油泵输出的高压油经过所述高压精滤过滤器后经过所述溢流阀控制并通过油管进入用油端;所述用油端将使用过的油输入所述冷却器,经过所述冷却器的油进入所述回油过滤器后进入所述油箱。
[0006]可选的,所述液压源还包括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用于控制所述高压油泵输出的高压油以避免所述高压油回流。
[0007]可选的,所述液压源还包括蓄能器,所述蓄能器与所述高压油泵的输出端以及所述高压精滤过滤器的输入端连接。
[0008]可选的,所述液压源还包括温控器,所述温控器与所述邮箱连接,所述温控器用于调节所述油箱内的油温。
[0009]可选的,所述邮箱还包括液位液温计和液位开关,所述液位开关用于调节所述邮箱内油的液位,所述液位液温计用于显示所述邮箱内油的液温和液位。
[0010]本实施例提供的伺服液压源由油箱、吸油过滤器、电机、高压油泵、高压精滤过滤器、溢流阀、冷却器、回油过滤器以及管路和相应阀组等组成。油箱中的油液通过吸油过滤器的初步过滤后进入高压油泵,电机通过联轴器带动高压油泵转动打出高压油液,高压油液再通过高压精滤过滤器过滤后输送给用油端。在该过程中,通过溢流阀来调节输出的高压油液的压力。另外,用油端用完后返回的油液,经过相应油管中的阀组先通过管路输送到冷却器,经冷却器进行冷却后再进入回油过滤器过滤,最后流回油箱。在整个油路中,阀组上的电磁溢流阀可以对整个油路进行控制通断,起到安全限压保护的作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伺服液压源在油压输出和用油回收过程中,经过多道过滤,且分别单独对油液进行过滤,使油路中油液的颗粒度满足伺服控制的要求,减少了油液中不均匀的颗粒,提升了伺
服液压源的性能。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伺服液压源的原理示意图;
[0012]图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伺服液压源结构示意图;
[0013]图3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伺服液压源中控制柜按钮示意图。
[0014]图中,1:油箱;2:电机;3:高压油泵;4:高压精滤过滤器;5:冷却器;6:回油过滤器;7:蓄能器;8:控制柜。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6]参照图1,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伺服液压源的原理示意图;参照图2,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伺服液压源结构示意图;参照图3,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伺服液压源中控制柜按钮示意图。
[0017]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伺服液压源。
[0018]一种伺服液压源,该液压源包括:油箱1、吸油过滤器、电机2、高压油泵3、高压精滤过滤器4、溢流阀、冷却器5以及回油过滤器6;吸油过滤器从油箱1内抽吸油后进入高压油泵3,电机2与高压油泵3通过联轴器连接,从高压油泵3输出的高压油经过高压精滤过滤器4后经过溢流阀控制并通过油管进入用油端;用油端将使用过的油输入冷却器5,经过冷却器5的油进入回油过滤器6后返回油箱1。
[0019]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伺服液压源由油箱1、吸油过滤器、电机2、高压油泵3、高压精滤过滤器4、溢流阀、冷却器5、回油过滤器6以及管路和相应阀组等组成。油箱1中的油液通过吸油过滤器的初步过滤后进入高压油泵3,电机2通过联轴器带动高压油泵3转动打出高压油液,高压油液再通过高压精滤过滤器4过滤后输送给用油端。在该过程中,通过溢流阀来调节输出的高压油液的压力。另外,用油端用完后返回的油液,经过相应油管中的阀组先通过管路输送到冷却器5,经冷却器5进行冷却后再进入回油过滤器6过滤,最后流回油箱1。在整个油路中,阀组上的电磁溢流阀可以对整个油路进行控制通断,起到安全限压保护的作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伺服液压源在油压输出和用油回收过程中,经过多道过滤,且分别单独对油液进行过滤,使油路中油液的颗粒度满足伺服控制的要求,减少了油液中不均匀的颗粒,提升了伺服液压源的性能。
[0020]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所选用过滤器的目数与实际用油端对油液的颗粒尺寸要求相关,可以根据用油端的要求调整过程中过滤器的目数,因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对过滤器的具体目数不做具体的限定。
[0021]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该伺服液压源的控制端设置在控制柜8中,该控制柜8包括控制和警示的操作显示台,其中,控制的项目包括:油温、油压、启动、急停、泄压等,警示的项目包括:油污警示、油压警示、油温警示、过载警示等,具体的控制和警示包括上述但不局限于上述项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对该控制柜8的控制和警示的项目和具体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0022]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冷却器5是水冷冷却器5,工作油液经过水
冷却器5热交换降温保持在适宜的温度下。因为需要控制长时间工作的油温不得高于55℃(具体的油温可以根据实际设定,在此仅以示例进行说明)。如果液压油的温度过高,必须降温,或者通过卸压的方式使油温下降到预设温度,否则长时超高温运行会对密封件造成损坏。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液压源还包括单向阀,单向阀用于控制高压油泵3输出的高压油以避免高压油回流。高压油泵3输出的高压油通过单向阀,该单向阀可以防止油液倒灌,以保护高压油泵3不收油液回流的影响而损伤。
[0024]在一些实施例中,液压源还包括蓄能器7,蓄能器7与高压油泵3的输出端以及高压精滤过滤器4的输入端连接。在高压油泵3的输出端以及高压精滤过滤器4的输入端之间,即高压油路中还备有蓄能器7,该蓄能器7可以平抑高压油的波动,使得输出的油液的压力均匀平稳。
[0025]在一些实施例中,液压源还包括温控器,温控器与邮箱连接,温控器用于调节油箱1内的油温。伺服液压源因为给油液加压,在加压过程中会导致油温升高,过高的油温不仅影响整个伺服的控制,而且对油路中各个设备有一定的损伤。因此,设置温控器以调节油箱1内的油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伺服液压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源包括:油箱(1)、吸油过滤器、电机(2)、高压油泵(3)、高压精滤过滤器(4)、溢流阀、冷却器(5)以及回油过滤器(6);所述吸油过滤器从所述油箱(1)内抽吸油后进入所述高压油泵(3),所述电机(2)与所述高压油泵(3)通过联轴器连接,从所述高压油泵(3)输出的高压油经过所述高压精滤过滤器(4)后经过所述溢流阀控制并通过油管进入用油端;所述用油端将使用过的油输入所述冷却器(5),经过所述冷却器(5)的油进入所述回油过滤器(6)后进入所述油箱(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伺服液压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源还包括单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杨杨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力创材料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